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优势已经过时,应由竞争优势代替比较优势;而且一些学者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导致“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理论是动态的;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的四面”其实只有两面:一是要素禀赋结构,二是由市场配置资源,而这两面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一国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文显  刘懋 《商场现代化》2005,(5X):186-186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 依据传统贸易理论 ,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即使获得比较利益,也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基于价格优势的竞争,缺乏垄断优势。一国单纯地基于资源禀赋来确定贸易结构,可能导致比较优势静态化,也就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因此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应该有政府干预,获得自主创新能儿,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很多学者如盛晓白等人借鉴国外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并不只在于企业物质技术效率,还依赖于国家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比较优势下的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在实践与理论上都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其理论的结合点即是比较优势分析的思想。国际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理论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国际经济学家在一般均衡模式中加进越来越多的与要素禀赋有关的因素,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由于随着要素禀赋因素的增加,模型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短期内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则是在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和验证更多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因素,并将它们整理分类,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笔者认为第二种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与美国凭借垄断竞争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日本依托边际产业转移的对外直接投资不同,我国既没有垄断性产业,也不需要向国外转移边际产业.我国企业应尽快走向世界,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学习和演练中成长壮大,采取"演练拓展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文章指出,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综合性优势与不成熟性特点相结合的特征,这是一种通过整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所形成的特殊优势,具体表现为适用技术优势、高新技术优势、特色产品优势、较低成本优势和市场环境优势.我国应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即发挥中小型企业比较优势与培育大型企业竞争优势相结合;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与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相结合;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与对发达国家投资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熊彼特和可竞争市场理论;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竞争程度、企业规模、行政垄断、具有特殊优势的市场主体;市场结构对区域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沉没成本、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性、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工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攸立  王转建 《商业研究》2004,(21):178-18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乐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建立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共识.以安徽省1877家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企业员工的培训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与员工培训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贸易理论述评——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他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H—O模型)。这一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资源禀赋是我国纺织工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但基于资源禀赋的纺织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经营风险较大,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出口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文章提出,要实现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化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于技术进步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1.国际直接投资的条件有哪些?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条件,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有较好的解释。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具有三种相对竞争的优势,便可对外直接投资。这三种优势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优势,又称“竞争优势”或“垄断优势”,是指一国企业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企业规模经济优势和融资优势。内部化优势是指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来自技术优势的内部化,技术在同一个所有权的企业内部进行交换,按企业的共同战略目标配置技术资源,这样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如优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容量等,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制度、政策法规、投资环境等区位因素。邓宁认为,一个企业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上述优势缺一不可。其中,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优势,与单纯的技术转让相比,跨国公司更倾向于拥有的先进技术内部化使用,以保障垄断地位并获得最大的利润。 依据上述理论,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相对优势,在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技巧以及全球性的信息网络、资源调拨网络。发  相似文献   

11.
知已知彼迎接挑战·······································进入WTO就预示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将迎来更多的国际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 ,这时有许多企业看到的往往是国外企业、国际零售公司的优势和他们的经验 ,而缺乏对自己的了解。我们面对挑战要知己知彼 ,首先要了解自己 ,只有了解中国企业的优势和特点 ,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在与国外零售企业的竞争中 ,中国企业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在选址上的先入为主的优势因为零售业是一个与地点密切相关的行业。在管理体制上的优势尽管 ,我们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指出了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和赫一俄“资源禀赋”说)的缺陷,即其理论内涵与现实贸易发展状况的矛盾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形势”这一观点。包括三点:1.竞争优势包括比较优势;2.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主体;3.国际贸易是竞争优势选择和取得的结果。最后,本文还指出产品竞争优势理论的意义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诸多国际贸易理论中,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持于一九九0年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和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对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统筹制定国家宏观和企业微观国际经济贸易政策及战略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这两套不同的理论范式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问题,认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在简单性与复杂性世界观下的两套概念体系。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简单性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具有简单性世界观的一系列特征;而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复杂性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二者在研究方法、可证伪性和可覆盖性、概念的完备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两套理论各自有缺陷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产业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从实际数据可看出,虽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但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数据也可看出,中国比较优势最强的产业也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国产业竞争优势变化也与比较优势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苏崇华 《商业研究》2005,(12):146-149
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的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成为指导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为防止跌入“比较利益陷阱”,并研究当今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市场竞争特点,发挥竞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国际贸易竞争的特点。继而引发了对中国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并发挥竞争优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本、自然资源及劳动力等要素上。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索洛强调的“专有技术和劳动力教育”因素、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等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这一观点又赋予了国际竞争力强烈的现代意义。具体到服务贸易,波特的“钻石模型”有助于很好地分析其国际竞争力。波特认为,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相似文献   

18.
谈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波 《商业时代》2006,(35):23-24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生产因素、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及机遇决定的。本文主要从前提、角度、范围、性质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何思颖 《商》2014,(9):201-201
大卫&#183;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仍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从而发展了绝对优势理论。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183;波特教授发表《国家竞争优势》,并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理清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在联系,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和措施的制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各国为提高本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纷纷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商品注入独特的文化因素。在食品国际贸易领域,文化禀赋优势对食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样重要。本文在肯定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下,将文化禀赋纳入食品国际贸易中,通过对贸易需求、格局、以及交易费用的影响来阐述文化禀赋在食品国际贸易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文化比较优势是影响食品贸易需求,推动食品国际贸易增长和发展的现实动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