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权利瑕疵担保是合同法中为了保障债权人债权得以实现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合同法》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尚有不完善之处。就该制度的构成、内容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和探讨,最后指出我国合同法中该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钟磊 《致富时代》2011,(4):189-190
在《拍卖法》的规定与《合同法》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适用《拍卖法》的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人在拍卖前发布“瑕疵担保免责声明”为拍卖业的惯例,但也不是绝对的,应作严格解释和限定。  相似文献   

3.
潘米 《商业科技》2014,(18):80-81
股权是一种重要和特别的财富形式。股权转让合同应适用《合同法》中买卖合同的规定。决定瑕疵股权对外转让合同的效力的关键在于出让人是否履行了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在认识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效力问题时,股东资格与股东权利应区别看待,未出资与不完全出资应区别看待,出让人是否履行瑕疵告知义务应当区别看待,还应坚持转让有利原则。  相似文献   

4.
赵秀复 《现代商业》2013,(34):277-278
关于我国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性质,理论学界存在"统合说""相对独立说""责任竞合说"。我国合同法上的物的瑕疵担保制度是在继承大陆法系传统民法双轨制理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融入了英美法系的更具有操作性和灵活的单轨制模式,是符合现代合同法理论发展趋势,体现了法律制定对经济发展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拍卖》2014,(6):52-54
继《英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瑕疵担保责任调研报告》完成之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开展了对法国有关拍卖中瑕疵担保责任相关内容的调研活动。通过对法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环境、法律法规、诚信体系的背景研究和对法国10家典型的拍卖企业的调查.目前,法国方面的调研材料已整理成集,编织成了《法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瑕疵担保责任》,本文就该材料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6.
《合同法》总则在合同的定义、合同的效力、无权代理和越权代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以及违约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等问题的规定上均存在瑕疵。这些瑕疵之所以产生,其原因在于或与法理有悖,或与生活相违,或用语不够规范,或逻辑不够严密。消除这些瑕疵时,应当本着遵循法理尊重生活的精神,并兼顾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等要求,以期使《合同法》总则的规定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规定,与大陆法系民法相比,在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上有着重大的区别。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包括: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而在大陆法系民法上,其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主要是由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和定金罚则组成。此外在买卖合同、承揽合同中还存在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实际履行的性质问题。实际履行在我国民法上被视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而在大陆法系民法上被视为债自身的内在效力,其在债法中的地位与作用类似于物上请求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与作  相似文献   

8.
拍卖活动属于民商性活动,遵守的基本规则是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诚实信用尤其关键。在拍卖活动中,拍品本身不可避免会存在瑕疵,包括品质瑕疵和权利瑕疵两方面,中国现行法律有清晰和明确的规定,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前负有审查和检验的责任。拍卖企业对拍品的审鉴责任和瑕疵担保责任由四个层级的规则构成:一是《拍卖法》,这是规范拍卖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二是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拍卖管理办法、拍卖监督管理办法、文物拍卖暂行管理办法等;三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制定并实施的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四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规定,与大陆法系民法相比,在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上有着重大的区别.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包括: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定金罚则.而在大陆法系民法上,其违约责任的构成体系,主要是由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和定金罚则组成.此外在买卖合同、承揽合同中还存在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概念与分类 在贸易纠纷中,“瑕疵”是最常用的字眼。瑕疵可作不同的分类:从瑕疵是否存在于货物的物理状况本身,可分为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前者是指标的物本身与合同不符或不具备标的物所应有的品质;后者则指标的物的权利不完整,存在着被追索的可能。在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交付的标的物有瑕疵的,便构成瑕疵给付。《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CISG.以下简称《公约》)对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进行的国际贸易中的瑕疵给付的认定,作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许洪臣  张利国 《商业研究》2004,5(23):169-173
严格责任最初作为契约法上的责任源于罗马法。 17世纪以后 ,商事实践中形成的严格责任在各国商事立法中确立。现代商法上的严格责任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契约法上的严格责任 ,也不同于侵权行为法上的无过错责任 ,严格责任制度在各国立法中主要体现为无过错原则、负连带责任以及权、责、利、效相结合的机制。严格责任制度是主体在意思自治同交易安全价值之间的平衡。严格责任制度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以及外部性内在化两个途径提高商事活动的效率。因此严格责任制度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中被毁损的预售商品房面临着国家的救助、合同的变更、责任的承担等法律问题。在地震中预售商品房毁损的责任承担应当根据相关责任人的过错合理归责。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有效性界定、解除及其后果,要依据重建政策依法处置。此外,要健全国家救助制度,完善地震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3.
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辨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权责任法》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既不是无过错责任,也不是过错责任,更不是无过错责任与过错责任的结合。过错责任原则符合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理性选择。但只有修改相关立法,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才能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4.
Miscounselling results from the fact that consumers have difficulty matching their needs and preferenc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and have to rely upon an intermediary. The ideal contract can be found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he consumer by Lancaster and, thus, us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the contract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tractual alternatives yields a model framework. The main question is how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dvice that improves the consumers’ situation and those that are wrong in order to define an accuracy level for the liability rule imposed by the Insurance Contract Act. After identifying the relevant variables via case studies, it is possible to state a general definition of miscounselling: miscounselling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vision of an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at does not help to reduce the utility loss referring to an initial situation. Considering this definition, one can think about rewording the current liability rule.  相似文献   

15.
保价条款不仅是违约责任条款,而且从缔约目的和实际功能来看还具有担保性,后者表现为保价约定既通过事先特殊防范措施保障用户债权的实现,又通过对限赔条款的排除适用使用户方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救济,尤其是其对不可抗力这一法定免责事由的排斥,更表现出其优越于一般担保措施的超强担保力。正是这一性质使保价条款成为快递服务合同的从合同,而从合同在成立判断上的独立性决定了该条款是否成立应依独立合同的成立标准来判断。保价条款的成立既包括通常合同之一般要件,又包括反映其个性特征的某些特殊要件,即前者要求当事人应对保价之必要条款协商一致,并对是否保价做出肯定性勾选;后者要求快递企业依法对保价条款履行了提示义务,且寄件人在缔约时依约支付了保价费。在对保价条款进行效力评判时,应明确评价对象仅限于特定条款范围,属于快递企业自主经营权并作为双方缔约前提的事项,并非保价条款的效力评价对象。对于保价条款中的低保低赔约定,可以根据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之法律规定否定其效力,但不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格式条款的效力规范判定其无效,也不应依据该法中的显失公平规定对其予以撤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市场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介于正规计算机软件与病毒软件之间的间谍软件,屡屡扰乱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正常生活.构成了一系列的侵权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在这一领域缺失,以合同或一般侵权提起诉讼难以充分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必须对间谍软件产品责任进行深入研究,探究间谍软件产品责任的三个构成要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间谍软件产品责任的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宋智文 《商业研究》2002,(19):67-69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质量低下的问题。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签署报告及允许退休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的内在原因;激烈竟争的会计买方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和执法力度太轻是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的外在原因。要解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低下的问题,应从改变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的组织形式着手,加强外部监督和执法力度,实行退出机制,并辅之以其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是一种新型的责任保险,其承保风险也较一般责任保险有所不同,在心理风险、道德风险、逆选择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性。保险公司应以立法机关完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监管部门引导诉讼财产保全保险体系建设为方向,采取发展业务渠道、建设核保团队、积极参与另诉维权等具体措施,实现对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承保风险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9.
于新循 《商业研究》2004,(3):139-142
合同过程分为成立、生效、履行和履行完毕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 ,合同责任分别有三种样态 :先合同责任 ,即合同生效前之订立阶段的缔约过失责任和成立后至生效前的效力过失责任 ;合同中责任 ,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完毕前之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完毕后之后合同责任。这三种合同责任样态以诚实信用原则为理论基础。共同构建合同责任系统。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moral right to be discharged only for good cause and like rights can be contracted away by employees in appropriate circumstances. It maintains that the rights in question are not inalienable, and that there is nothing irrational about an employee's wishing to deal them away. It also maintains that inequalities in bargaining power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are insufficiently pervasive to justify a flat ban on the alienation of these rights. For a waiver of such rights to be valid, however, employees must have full knowledge of its terms.The question addressed here bears on several legal and policy issues affecting termination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 If employees can contract away their right to a goodcause discharge, the American doctrine of employment at willmight find justification in the face of that right. In addition, the alienability of such discharge rights may be necessary to justify express disclaimers of wrongful discharge liability and the waiver provision of the new U.S. Draft Uniform Employment-Termination Act.Michael J. Phillips is Professor of Business Law and Chairman of the Business Law Department of Indiana University's School of Business. He is a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theAmerican Business Law Journal, and has authored numerous law journal 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