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是一个难题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的今天,研究“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债投资、环境标准及其执行等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都起到极大的作用,而资本的趋利性则是企业行为的最主要的动力。如果没有企业的行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国家的一般号召上。因此,在提出“十一五”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之前,有必要分析未来几年循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经济》2005,(4):32-36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实现转型、社会实现全面进步、城市竞争力实现历史性上升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准确把握“十一五”期间的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的趋势和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对“十一五”规划的科学制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杨鹏  邱萍 《广西经济》2006,(5):16-18
一、“十一五”是广西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最佳时期 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温家宝总理批示指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十一五”时期,广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南宁、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将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辆数量将保持较高比例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06,(9):9-14
一、“十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重庆市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货运量及周转量增长迅猛。2005年全社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完成63425万人次、308.7亿人公里,“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9%和2.7%。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39198万吨、624.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9%、11.0%,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重庆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缓解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资源利用——绿色产业——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天津经济》2005,(11):11-13
新世纪的前5年,我市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改革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天津“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创新,努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矛盾,为把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经济》2006,(6):4-10
当今世界,资源国际争夺加剧,贸易“绿色壁垒”提高,全球产业转移引发的环境安全倍受关注。我国主要矿产人均储量少,开采成本高,供求不平衡;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高,资源与环境容量难以持续支撑粗放型经济增长。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低消耗、废物低排放和环境低污染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是重庆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消费结构全面升级期,资源需求增加,废物排放量大;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缓解资源约束,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工干扰过重,天津已呈现自然资源供应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趋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从制度、政策、技术路线等方面采取若干对策,并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要使我省农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保证农牧民增收,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在发展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生产上闯出一条青海农牧业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济学家们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到城市建设中就是要建设生态城市。那么,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如何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正以空前的规模加速发展,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期间,浙江有必要也有条件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3.
一、区域性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世界性和区域性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轨迹,可以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4.
张晓峰 《宁波通讯》2006,(10):38-39
“十五”期间,宁波服装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在全国的五个前列:以先进制造业提升的服装生产制造规模保持全国前列;以名牌数量和高度为标志的品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服装出口和国际品牌经营为代表的国际化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以宁波国际服装节  相似文献   

15.
一、湟中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湟中县作为青海省的人口和农业大县,近几年来依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越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原材料加工业、特色农业和商业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城镇服务功能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十五”期间全县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湟中县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投资率(本文指资本形成率)一直持续走高,1997年为39.1%,2005年达到58%左右,1997—2005年,重庆平均投资率为47.1%。鉴于此,市内的一些学者主张降低重庆的投资率,以防止高投资率给重庆经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也认为,“十一五”时期重庆应把过高的投资率降下来,但依据重庆的现时市情,“十一五”期间仍需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并要不断拍摄高投咨率.倬投咨可有效抽摊动绎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江秀辉 《特区经济》2007,(2):126-128
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城市人类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态的极度破坏。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而且必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取得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研究所专家戴彦德认为,欲达到“十一五”的节能目标,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从3E模式(经济、能源、环境)到4E模式(经济、能源、环境、效率)最后到3R模式(循环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走过了不同的轨迹,出现了明显的经营绩效差别,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外部环境的变化,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出现部分交叉和重合,引发了一些矛盾和争议。为此,我们考察了政策性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经营原则、重点和范围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对三家不同政策性银行“十一五"期间改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研究上看,目前国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学和城市规划领域,从循环经济角度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研究不够深入与系统。从实践上看,我国的区域生态建设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方面的内容。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城市,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本文对生态城市和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与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城市循环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