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招标》2008,(11):30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全面介绍了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有关情况和工作措施。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从五个方面汇报了2007年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情况。即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情况成效明显;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情况成效明显;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进展较快;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08,(9):29-30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谈到中国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现状时说:一是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情况成效明显;二是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情况成效明显;三是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四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进展较快;五是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建设》2005,(20):19-20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在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专题研修班上讲话时强调:面对我国能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和建筑能耗迅速增加的严峻现实,必须从节能目标和节能模式上实现双跨越,坚持行政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大力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是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节约,即绿色土筑;是考虑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即节能建筑。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蒋方 《魅力中国》2011,(21):323-32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以房地产业为主体,各种城乡建设工程占据了城市建设工程的大多数。建筑业繁荣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大量的污染,建筑固体废物、噪音、以及能源问题等对生活环境威胁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建筑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影响着手,分析如何防止建筑污染,并从设计入手,提倡节约能源、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6.
目前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问题,绿色建筑概念适时提出:即利用生态的办法创造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以舒适和健康为理念,不仅不增加投资,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运行的费用,而且更节能。因此,绿色建筑就是建筑结构内的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能源的不断耗尽,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能源日益紧张,推广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约能源政策的长期国策。而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发展又是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关键。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节能意识的不断加深,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的引进开发,并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蹇启勇 《魅力中国》2014,(27):315-315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空调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应的能源消耗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世界能源短缺,而且我国也在不断的建立节约型社会,暖通空调的节能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暖通空调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节能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更加关注暖通空调的节能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文章就暖通空调节能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介绍,讨论建筑环境和暖通空调节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淳  ;王智勇 《魅力中国》2014,(11):319-3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空调走进了千家万户,虽然空调为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空调在能源上的损耗,本文分析了建筑空调在耗能上所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提出了完善建筑空调节能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建设》2005,(6):13-14
“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我们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以促进中国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2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分析了当前中国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现状,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并就相关话题回答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日前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在中国一欧盟建筑标准与节能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建设部将建筑节能1亿吨标准煤目标分解为五项内容,即:新建建筑节能6150万吨;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1600万吨;大型公建节能运行节能1100万吨;可再生能源节能1100万吨;绿色照明节能1000万吨。为了推进目标的落实,建设部将主要采取五大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资源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目前,为推动建筑行业和企业的良好发展,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行业和企业在发展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运用效率,需要将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当作重要目标,并且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技术,提高建筑企业的环保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孙义涛 《魅力中国》2013,(13):323-323
建筑是一种人工环境,其消耗能源量大,在我国,消耗在建筑上的能源大概占总能源的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4.
鄢辉华 《魅力中国》2014,(17):343-34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建筑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房屋建筑既要确保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施工中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且建筑所用材料都必须要具备环保功能。这就给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建筑企业必须要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及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推广绿色建筑的措施。供有关致力研究绿色建筑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05,(1M):64-65
日前,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在美国举行的“2004年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表示,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欢迎世界各国相关机构进入中国绿色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压力下,绿色、节能的理念必然成为当下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利于生态和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都值得重视和切实的推广。黄有银带领的南宁亿丰节能公司的创新节能专利成果:"智能三相电子节电装置"(专利号为:CN200820113625.9)和他们所倡导的高科技节能理念,强烈地传递出产业报国的情怀及和谐发展的低碳理念,彰显出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发展价值,对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光辉 《中国经贸》2013,(14):10-11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出行已经成为它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建筑具备的优势在于其特有的经济外部性,它在促进了环境的保护、节约了能源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的经济外部性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问题,这也是至今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的最大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本文就根据绿色建筑的经济外部性特征简要分析了它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参考意义的检验,希望对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级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状况,采用2005—2020年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面板SYS-GMM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提高,绿色发展会表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能源效率提升对绿色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能源效率在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建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东建设》2006,(7):87-87
今后,房产开发商不得随便以“绿色建筑”作为自己的卖点,根据建设部日前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只有符合其中六项指标的建筑,才称得上是“绿色建筑”。据悉,该《标准》从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由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标准》中,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左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中国的建筑能源使用仅仅是欧洲国家的一半。自4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节约能源法》规定,新建房屋须有节能措施、保温工程;公共建筑应实行室内温度控制;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