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经济研究》1986年第2期郑先炳的《货币供给超前增长规律探索》和《财贸经济》1986年第2期周策群的《试论货币供给的“超前”趋向及其数量界限》两文,都论述了货币供给超前增长是规律性趋向(下文简称“超前规律”)。我对此有不同看法。首先,从现象上观察,货币供给超前增长无规律可循。请看下面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增长的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2.
宏观控制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范恒山同志的《双重控制主体:宏观经济管理的动态考察》(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考察》)一文对宏观控制的主体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文认为,“国家并非是唯一的宏观经济控制主体”,“企业和国家一样,也是宏观经济控制的主体”。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该文试图从企业行为的二元性,宏观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正> (一) 余上同志在《技术经济》1987年第6期上撰文,对本人发表于该刊1986年第4期上题为:《技术经济学还应发展成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学”》一文提出质疑,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观点却不敢苟同。看来我们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不同意我的下述观点:即技术经济作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了,还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学”。他尤其不同意我把“发展”二字用于学科本身,他认为之所以出现“技术经济学目前即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这样一种“错误印象”是由于存在客观原因(专业设计人员和技术经济工作者互不通对  相似文献   

4.
<正> 《经济研究》1986年第1期刊登了董继斌同志《关于“价值序列”的几点异议》的文章(以下简称董文),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对矛盾提出了表示它们之间“层次关系”的新的“序列”。董文提出的“层次关系”是:  相似文献   

5.
15年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按照苏联的模式管理的,政府管得很死,企业没有自主权。1978年4月,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工业30条,对企业实行五定和设立企业基金,同时决定在四川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这一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到1981年,由于片面追求高速度,经济出现了过热现象,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有所下降。1984年10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于是从11月开始实行厂长(经理)负责的试点,1986年1月即发展到2.2万个。与此同时承包经营责任制得到了迅速发展,1986年底,  相似文献   

6.
<正> 全国第四次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系统报刊编辑工作会议于1986年10月5日至1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管理现代化》、《技术经济》、《效益与管理》(北京)、《微计算机应用》(中科院)、《中国环境管理》(长春)、《上海管理科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山西)、《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探索》(安徽)、《技术经济与管理》(福建)、《价值工程》(河北)、《管理者》(杭州)、《云南技  相似文献   

7.
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2001年12月,401(k)养老金计划的美梦终于破灭了。在安然公的雇员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以公司股票为主要资产的退休基金灰飞烟灭之后,即使只有少量401(k)计划投资的人们,也开始清醒地认识到熊市对他们资产平衡的影响。《时代》杂志宣称“大多数人将不得不努力工作到70岁。”类似的话至少在40  相似文献   

8.
<正> 孙恒志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的私人劳动范畴》(《经济研究》1979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个别劳动还表现着私人劳动的特征,或者说,还存在着私人劳动的范畴。”马宇撑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个人劳动不是“私人劳动”》(《经济研究》1979年第12期)一文中对孙恒志的上述观  相似文献   

9.
《广州研究》1986年第9期发表了张宏基、刘永杰两同志《对广州“六五”期间宏观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下简称《剖析》)一文,文中提出了广州“六五”投资、消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0月2日至3日,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之会”(JATES)和美国“工业研究协会”(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 Inc.,简称 IRI),于东京联合举办了以《日美产业界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及其未来》为题的国际科技讨论会,并以此庆祝 JATES 成立20周年。  相似文献   

11.
<正> 1994年5月,我参加了首次全国经济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我感到非常欣慰。回想自己的学习复习历程,联系个人实际,谈几点体会,仅供准备1995年参考的“经济师”朋友参考。 一、平时勤于学习,善于积累 我是1986年“半路出家”从事经济工作的,那时我对经济工作是一窍不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但我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做什么,钻什么”。争取在3~5年内学完经济管理方面大学课程,为此我订阅了《自学辅导》、《经济师》、《财务与会计》、《中国农村金融》等杂志,每期必读,对有些杂志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中,人们较为熟知的是企业的专业管理,很少有人论及企业的综合管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地位的确立和企业管理的“转轨变型”,以及借鉴国外企业科学的管理经验,企业的综合管理开始被大家所注意。1986年3月国家经委关于《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草案)》中,就“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问题专门作了论述,特别提出企业“要注意加强各项专业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代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以下简称《一般理论》),曾经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噪一时,直至目前仍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影响。《一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充分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而有效需求则由“消费倾向”、“对资产未来收益的予期”和对“灵活的偏好”即对货币的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工资单位”以及货币量所决定。在凯恩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失业人口的存在,并不是由资本制度所造成,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而是由于资本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而造成的资本边际效率(予期利润率)的“突然崩溃”。凯恩斯以有效需求理论为依据,一反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就是现代契约理论。自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以及该文近几十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之后,企业和市场就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经济制度或经济组织,也从此告别了长期以来被称为“黑箱”或“空匣子”的企业理论。而在现代契约观的演变过程中,威廉姆森在其《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一文中从不确定性、交换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交易。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沿着威廉姆森开创的交易费用学派的另一条道路,本文从资产专用性角度出发,结合不完全…  相似文献   

15.
<正> 《经济研究》1985年第7期和1986年第5、8期先后发表的《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与农村发展》及其续篇《论国民经济结构变革》和《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是发展研究所(其前身为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一批年青研究人员对当前我国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实践潜心研究并进行理论概括的优秀成果。这一组经济研究报告从较大的历史跨度上考察了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变革,指出我国经济正在走向一个以结构变革为中心内容的新成长阶段。“这种结构变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作者主张“不失时机地发动国民经济的结构改革,并为此进一步推动原有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研究报告着眼于我国国情,参照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经济新成长阶段的特点,并向读者展示  相似文献   

16.
<正> 王志孟同志根据技术的适宜性、条件性以及技术经济因素相互协调与匹配的原则,针对当前专业设计部门技术经济学应用实践中存在的技术经济工作者只担当“算帐先生”的角色这一现象,在《技术经济》1986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提出“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决不应仅限于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计算与评价问题,还应当根据具体经济目标要求研究如何去创造最佳的技术方案”。读后颇有收获,深感这对于人们进行诸如“什么是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类技术经济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在认识上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读了胡军同志的《略论劳动力流向、流速、流量的宏观控制》(《经济研究》1986年第7期)一文后颇受启示,但对其中有关劳动力流向的个别论点不敢苟同。一、什么是劳动力的“合理流向”? 劳动力的流动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引导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对于从宏观上控制和调节经济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力的流向有自然流向,也有受国家宏观控制的社会流向。劳动力的社会流向是建立在自然流向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问题》1987年第12期刊载的马之伦同志《论社会经济效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以下简称《马文》)一文认为“时间节约规律是人类各个阶段普遍存在的规律”;而“经济效益规律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时间节约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翻开现行的有关书籍,大都认为经济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辞海》经济分册1980年版第7页)。既然如此,经济学顺理成章是“研究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发展的科学”了。从而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由于难以分割而往往合二为一了。但是任何一门有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的经济科学,都不可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资产是什么,理论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资产是企业的一种“价值”,一种未来的经济利益;另一种认为资产是“可计量的成本”。我国资产定义则兼顾了这两种观点。《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与1992年对资产所做的定义相比,2006年的定义相对拓展了资产的范畴,更着重突出资产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