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造业集中、劳动力流动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制造业的省际差异与中部地区劳动力跨省迁出的省际分布差异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劳动力向制造业的集中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和集聚,这又增强了该地区对中部地区劳动力的拉力,在这种动态的累积循环中,中部地区边缘化的地位日益明显。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部地区的边缘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结果;其政策含义是,推动制造业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安徽在中部崛起的优势分析1.安徽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首选省份之一安徽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迎接国际上的产业转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了,与安徽等中西部地区差距逐渐拉大。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多年的资本叠加投入,  相似文献   

3.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丰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而社会经济发的趋势即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发展的重心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大开发给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机遇,更给包括厦门在内的国内企业带来了形势严峻的挑战,厦门市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参与这场空间的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差异。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利用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经济快速发展。因近年来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将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石化、钢铁、汽车、装备制造、造船)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现有传统产业,是东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加快了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民工荒问题发端于2003年前后的东部沿海地区,最初主要表现为技工荒。但近几年来民工荒越演越烈,特别是2009年经济危机的返乡潮之后,伴随经济的回暖,2010年春节过后民工荒问题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招工难也由技工荒扩大到普工荒。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主体。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2014,(9):23-24
在我国深入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和国家率先发展的政策优势引领中部和西部地区取得快速发展,而今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又一次充当先锋。东部地区又经常以上海地区为代表。从不同角度对上海城乡居民消费新热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力图揭示转型升级条件下我国居民消费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壁垒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五七  曹治将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03-105,132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了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9—2009中国及分区域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对全国来说,分别存在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增长、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以及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三个单向因果关系。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人均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显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和从经济增长到环境污染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一中性假说、增长性假说和保护性假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成立,即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基于EKC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突出发展,产生了与中、西部地区争原料争市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同志认为东部地区应当发挥劳动力密集优势,加入国际大循环,享受国际分工体系的好处,笔者尚有不同意见。首先,要实事求是地估价我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优势。我国沿海地区虽然人口密集,劳动力为数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利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经济数据,构造了区域经济生产函数,发现FDI从东至西经济增长作用依次递减。同时,本文考虑到FDI的外溢效应,对FDI的长期经济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可分为四大板块: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些突出问题。“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如何进步发展。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也在重振雄风。在此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压力增大,发展速度相对趋缓。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地区间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0,(3):12-1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10%左右,但中西部地区仍超过14%。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因此而形成的空间将由海外资本和人力填补,这也是在给全球企业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4.
汤向俊 《山东经济》2005,21(5):107-110
本文利用我国1978年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和出口的数据,按东、中、西三个地区分类,对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口增长、出口增长分别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结论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而西部地区不明显;东部和中部地区进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西部地区不显著;在这三个地区出口都不是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靳茂 《中国经贸》2008,(5):80-83
近年来,中部地区抓住全球资本重组和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全年中部地区进出口74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7%,增长速度首次快于东部地区,以绝对优势列各区域之首,  相似文献   

16.
一、FDI在我国的区位集聚 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两部边远地区三个区域.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区域性FDI政策的直接影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显示了突出的区位优势,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都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594415家、14794.0033亿美元和6854.4692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02%、86.61%和86.85%;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0.77%、8.12%和8.79%;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6.21%、5.27%和4.37%.  相似文献   

17.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西  余明 《市长参考》2000,(11):35-4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中,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0%,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地区2.20个和3.2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中,东部地区GDP由占全国GDP总量的52.6%上升到60.6%,西部地区由16.34%下降到14.48%;中部地区下降也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大珠三角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国良  陈兰 《特区经济》2001,(11):14-16
一、从梯度推移发展战略到均衡增长战略转移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各项资源,尤其是资本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若在当时实行均衡发展战略,则无法突破资本稀缺这一瓶颈,为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增长,将资源配置到发展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非均衡梯度推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孙飞雪 《发展》2000,(11):4-5
一、引言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国的经济有了迅猛发展,东部、中部地区甚至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西部地区却落后于全国的发展,与东部、中部地区的差距愈来愈大。目前,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60%,还有 20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实现温饱。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 5省市,人口与西部地区大体相当,但国内生产总值已是西部地区的 2.5倍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在正常的国内人才双向流动几乎变成了西部地区的单向的人才流失,东部地区通过虹吸效应,吸引、争夺走西部地区大量宝贵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崛起、优惠、环境、空间、投资……2007年4月,中部6省官员在郑州推介自己的省份。2年时间,“中部崛起”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概念已经成为一个由中部六省组成的庞大经济集团,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