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我国官员选任与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日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4):110-113
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和选拔出各级优秀领导人才,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作为一个政治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文章从西周世袭世禄制入手,重新审视两千年来、尤其是建国后我国官员选拔与管理体制的变迁,反思其利弊,明鉴其得失,对我国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逐步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竞争性选拔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公务员竞争性选拔制度渐进式变迁方式和路径依赖的基础上,本文梳理竞争性选拔制度变迁现状,剖析竞争性选拔制度供给不足、技术支撑不力、公开程度不高、监督约束不强等问题及其制约因素,指出竞争性选拔制度主体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变迁方向,并提出须强化制度供给意识和顶层设计理念,制定主动变迁策略,如完善制度、常态推进、协调双轨、考任分离、增量发展等。  相似文献   

3.
王波 《黑河学刊》2011,(9):47-49,5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历代统治者围绕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并形成的具各时代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在官员选拔范围、择才标准、注重制约、加强监督、修身律己等方面蕴含着积极的政治理念、价值导向和运作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许多人,尤其是体制内员工十分关注"延迟退休"的话题,那么在社会保障体制十分不完善的中国古代,体制内的古代官员又是如何退休养老的呢?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以礼治国是悠久亘古的传统美德,文章着重将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养老制度作一番比较与归纳,纵观历代官员退休制度的沿革变迁和利弊得失,望浅析所得对当代退休养老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产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对于我国的古代文化教育、官僚政治和社会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分析科举制度局限性的基础之上,提出科举制度对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分析中国科举考试、考察欧美公务员考选制度利弊的基础上,主张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政治的美意良制,所有官员均须考试,将考试与选举相结合来选拔官员,考试权独立,从而创立了极有特色的考试学说,这些在今天仍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造就了白居易、苏东坡等一批文人墨客兼治国达人。长期以来,范进、孔乙己这两个文人笔下的悲剧人物,一直是鞭挞科举制的代言人。当前,盲目尊崇科举或批判科举的年代都已结束了,冷静客观地审视科举制在中国1300年历史时空中的兴废以及分析对生活在其下的读书人的生活影响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制度演变中的城市土地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分析了建国以来城市土地制度从国有划拨制到出发制和租凭制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企业制度演变对城市土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城市土地市化处置面临的困难和各种处主式的特点和产权制度基础。认为企业制度变迁是引致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外生条件,与土地国有制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土地使用包括划拨制、出让制和租赁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就必须在法律上严格规  相似文献   

9.
裴丽  姚荣 《黑河学刊》2012,(1):76-78
我国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夏商周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的历程,历史是厚重的,是民族的记忆与财富。我国古代中央政务管理体制变迁作为我国古代制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大的借鉴与启迪。为此,运用政治社会学和制度史的学科视角以及制度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透视,以探讨我国古代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变迁规律及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演进可以分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胡建刚 《特区经济》2009,(11):16-18
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有权力就必然有责任。行政问责制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出现言行不当或违反民意的行为而对其进行道德和政治责任追究的机制,充分体现了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问责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探索。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政务公开、完善行政问责立法、强化异体问责、营造"问责文化"等方面深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培训官员的调研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共部门内部父母政治资本的代际传递状况,在排除了样本自选择偏误之后,回归结果表明:父母政治资本对进入公平和晋升公平的影响并非全局性的,而是针对特定群体。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全面推广促进了进入公平,使得进入不公平只存在于那些并非通过公开考试进入公共部门的官员群体之中;晋升不公平则表现出“顶端优势效应”,对于低级别官员并不显著,随着级别的提高,父母政治资本对官员提拔速度的正面效应才相对显著。以上发现表明,利用制度建设削弱政治资本的代际传递仍然具有现实迫切性,只有通过选人必考、任人唯贤才能维护公共部门内部个体发展的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近年来披露的腐败官员的案例为基础,以涉及省部级腐败官员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腐败、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非行贿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行贿公司的公司价值在短期内显著高于非行贿公司;以审计师选择为传导机制与实现途径,官员腐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是“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紧密结合。“政治集权”下主要基于相对经济绩效的晋升考核制度是地方政府激励的基本源泉;“经济分权”则给予了地方政府必要的资源支配权以保障这种激励效应的有效性。本文在将地区要素禀赋差异约束纳入模型后得出的基本推论是,“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将会加剧地方政府为谋求私人利益的“攫取之手”行为。我们以199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的计量检验结果也发现了财政分权指标与腐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个发现是比较稳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本文的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近来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风险预警研究则成为风险可控与债务管理最关键的一道防线.通过选择多个角度梳理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经验方法,结合中国实情确定未来研究方向.风险预警模型的发展路径经历了“简单指标-综合指标”的趋势,且综合指标的分类、选择及赋权方法多样;研究方法也从一般化的建模理论到特例经验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为其分税制改革历程的特殊性、官员激励方式不完善以及其他特有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信息透明度发展与更成熟的风险预警模型进行研究,接受更严格的管理与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游达明  欧阳乐茜 《改革》2020,(5):122-138
对我国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和财政分权条件下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存在明显差异,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尤为显著。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以及与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我国应优化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工具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跨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The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debate has focused on current estimates and the future path of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Estimates of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should vary over time with changes in demographics and improvements in human capital. However, these changes should be gradual.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estimates of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by Federal Reserve officials and private-sector economists seem to move pro-cyclically, potentially showing too much weight given to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economic variables. As with the natural rate, there are good reasons to expect the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to change over time. In fact, the level may actually be more responsive to current economic data, reflecting changes in aggregate savings and investment. Yet, we see that equilibrium interest rate estimates by both Federal Reserve officials and private-sector economists have declined quite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A potential concern rais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estimates of these critical economic variables for policy determination appear to be overly sensitive to high frequency economic data.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主导者,而地万官员在公共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构建了1997-2010年我国省级领导与其省份公共服务提供相匹配的数据,从个人微观层面考察这些官员群体(尤其是政府行政首长)对公共服务提供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官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愿望并不强烈,并且存在“捕蝇纸效应”;官员的公共服务支出与他们的晋升相关性低;东部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比例明显低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官员的流动有利于公共服务的提供.因此,创造公共服务的“竞争性市场”,并增强政策的可信承诺;进行税制改革,增加地方财力;增强社会问责,强化地方官员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geographical rot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is important in China's official management system. This study used a zero-inflated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 and found that the geographical rot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ross-cit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 of enterprises. The impact of local officials' geographical rotation on M&As was more pronounc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se conditions included: (i) when officials were transferred from cities with a higher development level to cities with a lower development level; (ii) when the outflow cities were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govern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rovincial capitals, or separately listed cities; (iii) when the transfers of officials occurred within the same province; (iv) when the transfers took place before 2012; and (v) when the transfers happened in the years following significant central government conferences, which provided strong political incentives for 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