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中国旅游小城镇研究,其重心是旅游小城镇开发与经营管理,近期慢慢开始关注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旅游小城镇研究较为欠缺。本文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分析了丽江古城作为一个旅游小城镇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并为其它同类型的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京杭运河沿线古镇的发展正面临文化同质化的困境,为了切合城镇整体发展脉络,以进行保护利用的实践,迫切需要理论依据。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能对此提供有力的借鉴。选择淮安河下古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形态演变过程,总结其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城镇形态演变透视城水关系,试图在城镇的历史形态分析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间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塑造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就业可达性,以及制定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产业集聚与污染严重同时并存,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1.产业集聚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来看,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及中期阶段,工业化起着城市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作用。1998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浙江全省897个小城镇(不包括县所在的城关镇)的镇区面积为167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4%;总人口447.02万人,占全省的10.1%,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16倍;镇区共有企业45458家,企业从业人员达168.19万人,占小城镇总人口的37.62%,而这些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154.20万人,比例高达91.7%。这是因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根本的一点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为了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效率,需要对现有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进行评价。文章以西安8个试点小城镇2007—2011年5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为例,运用DEA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效率评价,并分析其投资效率变动的原因。结果得出: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并未达到理想状态;且在2007—2011年期间西安8个试点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综合效率出现衰退的原因是资源要素配置利用的无效和规模集聚效益的低下。  相似文献   

6.
相比大城市色彩规划的进步与完善,小城镇的色彩规划由于技术、经济、意识等多方面的欠缺而经常被忽略。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将直接对乡村起到积极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其中色彩规划在小城镇中的实施不仅能体现"记得住的乡愁",更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以陕南地区特色鲜明的宁陕县城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色彩调研获取了宁陕县基础色谱,同时分析了其城市色彩构成的原因,进而构建了色彩数据库,在进行色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主导色彩是城市色彩文脉延续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功能分区,通过有效色彩引导、控制,最终实现小城镇的特色塑造。  相似文献   

7.
苏北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小城镇建设虽有起色,但尚存在不少普遍性的问题。本文是作者参与该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和调查后提出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红波  姚鹏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137-138
加快小城镇件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启动农村内需、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江华 《价值工程》2013,(2):165-167
达州作为川东北地区人口、农业大市和工业重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达州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科学规划、产业转型、集约用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和户籍改革等方面入手既解决"吃饭和发展"的矛盾又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人地"同步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工业发展历程,对技术创新发展进行总结,并进行初步展望。沈阳是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在工业技术创新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分析沈阳从第三次工业革命至今的工业发展,总结各个阶段的技术发展特点,能对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有着更加深入的微观认识。在再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视角下,从七个方面对工业发展新阶段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技术创新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农垦小城镇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以黑龙江垦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国营农场建立而形成的农垦小城镇 ,对农垦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服务作用 ,反过来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农垦小城镇原有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针对农垦小城镇的特殊性 ,深入分析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提高认识 ,必将对今后农垦小城镇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预测了大足县未来5年和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用地的需求量。根据预测,未来大足县城镇用地的需求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和农居用地的整理,在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重点小城镇的用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城镇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总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经济实力强的小城镇的用地,以发展其经济,增强其辐射范围,从而带动整个大足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大足县整体经济水平;其次,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但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人均用地较少的小城镇,适当提高其用地水平;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而人均用地较多的小城镇,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李霰菲 《企业导报》2014,(14):93-94
本文主要通过对宁德市小城镇发展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中,诸多小城镇逐渐失去自身特色,"特色危机"不容忽视。在阐释城镇特色概念及特色规划内涵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人文历史深厚的背景,分析其城镇特色资源、传统经验与现状问题,提出彰显地域生态与人文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实例进行城镇特色定位,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提出小城镇特色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独特的空间形态是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借鉴生物学“基因”概念,在梳理当前聚落空间量化方法的基础上,依托地理学、城乡规划学、景观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基因”视角的小城镇空间量化描述体系。分“核、轴、群、架、界”五个维度,对聚落空间要素进行有机划分,选取相应特征指标精确量化提取空间形态“基因”,完整覆盖聚落空间形态各维度要素。开放的空间“基因”提取框架可随研究对象动态调整,为小城镇空间建设与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大理喜洲镇在特色小城镇规划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骏  张照 《城市问题》2009,(3):24-27
以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为例,在对其灾后三个不同阶段规划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小城镇灾后重建规划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安排规划时序,处理好应急建设与长期发展关系;突出小城镇特色,加强防灾和减灾规划;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特色产业振兴规划,并及时统筹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化城市与制造业——以旧金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旧金山这一典型的后工业化城市,从历史的角度,解析了在城市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制造业所经历的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变化,归纳了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五个主要特征。指出在经历结构现代化和外迁之后,制造业虽在后工业化阶段仍具有较重要地位,但已不再能够体现城市的主要功能,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其未来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了小城镇经济辐射区范围的形成受行政范围、自然条件、人口规模、城镇用地规模、经济结构、经济规模、交通和市场等八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指出小城镇经济辐射能力弱、辐射范围小是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陕西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李富荣 《价值工程》2011,30(15):322-323
陕西小城镇因存在规划缺乏科学性,空间分布缺乏合理性、基础设施落后、环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住小城镇建设方向;打造特色,培育产业,增添小城镇经济活力;加快建设,完善功能,优化小城镇发展;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加快陕西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