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性行业改革成为国际潮流,其导向是放松管制,在可能展开竞争的领域尽可能多地引入竞争。我们所说的垄断性行业,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行政性垄断性质,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全国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效治理行政性垄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本文拟从行政性垄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多年来控制行政性垄断的理论和实践,就行政性垄断的治理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行政性垄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参与经济生活,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但影响面大、反映强烈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行业、部门垄断。即指经济生活中的某些部门、行业利用本部门、本行业的行政职权和特定优势,控制市场,独占经营,损害公平竞争的行为。它剥夺了…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性垄断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行政性垄断是指凭借政府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是超经济的垄断.行政性垄断的形成导因于一种非理性的政府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当介入,它是国家统治经济的当然结果.其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4.
政府失灵、规制与我国反垄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政府失灵、规制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市场取向改革进程中存在的特殊垄断现象,我国目前存在行政性垄断过度而在竞争基础上衍生的经济性垄断不足的现象,正确认识行政性垄断的危害,矫正政府失灵,重构政府规制是我国反垄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行政垄断现状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垄断也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正成为阻碍我国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等诸政策实施的主要敌人。所谓垄断是指垄断主体市场主体或行政主体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市场独占和行政垄断。本文将着重以其后者作为论述的重点。所谓行政垄断是指政府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当前法学界一般将其简单概括为两种形式:行业垄断、地区垄断。其中,行业…  相似文献   

6.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3,(10):101-103
破除行政垄断的最好方式是政府放开;但是没放开之时,最佳方式是利用技术手段不断打破垄断,这是一种倒逼。 在中石油腐败“窝案”曝光之后,市场对“政企不分、垄断得利”的石油体制改革投入了更多的目光。虽然有人认为,石油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或特殊行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但也有人认为,石油行业并非自然垄断,而是典型的行政性垄断。与之类似的,还有铁路、电信等诸多既有垄断行业。如何真正破除这类行政性垄断?《上海国资》专访了上海大学副教授、博瑞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巫景飞博士。  相似文献   

7.
孟兰兰 《辽宁经济》2004,(5):106-106
行政垄断,是指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即滥用权力限制、排斥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目前,在我国,行政垄断行为主要有两种:行业内的部门垄断行为和行政区域内的地区封锁行为。前者是指一些集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政府办的行政性  相似文献   

8.
钟宏 《宁波经济》2001,(6):23-24
中国加入WTO之后,许多垄断性产业将对外资开放,譬如电信市场、民航市场、交通运输市场、能源领域等均对外资实行程度不等的开放。这些行业通常是发展速度较快、市场规模较大、增长前景较好的领域,因而也吸引了众多外商的关注并表现出高涨的进入热情。也就是说在这些领域国内企业必将面临国际大公司的强势竞争。而长期垄断经营的国内企业,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就成为垄断性产业深化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其目的即是适应加入WTO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内企业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目前,中国政策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实施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周健 《北方经济》2007,(4):33-34
传统自然垄断产业的各个环节实行的是一体化经营。自然垄断企业就代表了自然垄断产业。但是,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垄断的边界不断变化,在同一个自然垄断产业内部出现了自然垄断环节和非自然垄断环节的差别。非自然垄断环节由于其自然垄断性的消失而可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自然垄断性仅是自然垄断产业的部分特征.自然垄断产业兼有自然垄断和非自然垄断属性。因此,对于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改革必须兼顾自然垄断环节的规模性和非自然垄断环节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垄断成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80年代以后,西方产业经济理论的引入,为我国竞争与垄断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西方产业理论难以完全解释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量的垄断行为并非发生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市场结构中,使得人们不得不另外寻求答案,即行政性垄断。近年来,经济环境的改变和我国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面临严重的困境,行政性垄断的弊端也越发突显,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所谓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或政府部门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凭借行政权力对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以来,反垄断成为各大媒体最热衷的焦点课题,大量刊发的文章亦抨亦击,笔锋所指直接导向多少年由国家财政拨款从事公用服务事业、而如今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全面深入又逐步开放引入竞争的电信、铁路、电力、邮政以及金融保险部门,舆论几乎是一边倒态势,直点的“穴位”是这些部门或行业尚存在大量的“行政性垄断”行为,有垄断自然就背离了自由市场经济所遵循的竞争规则,降低了服务质量、牺牲了社会经济效率,也助长了权力录租型腐败。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性垄断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行政性垄断的危害也日益明显。它不仅破坏经济民主、竞争和市场机制,而且极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进而损害经济效率与效益。行政性垄断是应该严厉禁止与规制的行为,在众多控制的对策中,依靠法律的规制才是最终之选。  相似文献   

13.
<正> 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是当前的国际潮流,许多国家将其上升到提高国家总体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试图通过垄断性行业的改革,降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平台,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必须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垄断性行业的改革,不进则退,别无选择。五大遗留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竞争机制的引入仅停留在"分拆"原垄断企业的层面,尚未形成规范的准入制度。通过产业重组或对原垄断企业实行"分拆",是打破垄断性市场结构的初  相似文献   

14.
竞争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维护和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效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阶段中国面临的制约市场竞争的主要问题和竞争政策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问题同时存在,错综复杂。竞争政策必须全面顾及这些问题,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既要通过《反垄断法》立法和执法规制典型的经济性垄断问题,更要通过加快改革从体制根源上解决行政性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然垄断性产业、资源性产业和非资源性竞争产业的特点,分别提出了监管思路和政策建议。自然垄断性产业监管的重点是逐步打破垄断、培育适度有效的竞争、完善监管体制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资源性行业监管重点是完善规制制度,强调执法能力以及协调处理宏观调控和规制的关系。非资源性竞争产业的监管重点是放松经济性规制,加强社会性规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强执法及政府信息指导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6.
多少“垄断福利”在横行 公交公司员工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医院职工可以不用挂号直接看病,电力行业职工可以享受福利电或优惠电……这种借助于行业垄断性便利提供给职工的福利被称之为“垄断福利”。  相似文献   

17.
张郁文 《开放导报》2004,(3):109-110
垄断是我国现阶段造成失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目前的垄断主要是行政性垄断,通过“行政性垄断-效率衰减-资源流失-失业外溢”这样的传导机制,产生对就业的影响。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公共部门是这类失业治理的对象。基本的治理思路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引入竞争、分类制定国企改革的目标并改进对公共部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从分析美国微软垄断案入手,探讨了主流经济学在垄断问题上的谬误,提出中国反垄断的重点是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行政性垄断,以利于加入WTO后制定企业竞争规则和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9.
“入世”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已成为垄断性产业深化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日前,本刊特约记者就垄断性产业深化改革的具体思路,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冯飞副部长。中国政府对垄断性产业实施改革,反映了政府管理体制和国有经济的改革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冯飞认为,打破国有经济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些做法从竞争性产业开始逐步延伸到垄断性产业,从而掀起了对垄断性产业的改革和重组。而垄断性产业的改革并没有脱离一般性规律和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两个竞争性的经济理论假说进行研究,即行业的垄断性究竟为其带来了超额的垄断收益还是由于缺乏竞争或创新激励而阻碍了行业的发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不同,行业垄断度与公司收益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以及非线性的“倒U型”效应,即行业垄断在整体上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垄断收益,但是这种收益在垄断程度增加到某一临界点之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垄断对于公司收益存在“双刃剑”效应。进一步控制企业规模、账面市值比和杠杆比率等行业特征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在考察这种绩效差异是否由市场结构所致时发现,垄断度与未预期收益负相关,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