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09年12月,笔者参加了“省政府处级于部公务员香港培训班”,聆听了专家、学者对国际和香港经济、社会的介绍,考察了九龙赤柱社区和新界西贡乡事委员会,感受了转型中香港经济的发展。结合这次学习和感受,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新年已过一个月了,但这仍是回顾过去一年和展望新的一年的时刻,香港社会不断在问:到底今年香港经济前景会如何?为摆脱困境和保证持续发展,特区政府和市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香港的希望在哪里?应该说,在这一个月中,不论在香港,还是在国际社会,在经济方面,同时有着正负方面的信息。从香港来看,一方面可以看到,承接去年第三季节负增长的走势,第四季经济仍然不好,全年可能是零增长。而进入新年后公布的许多数据,多数仍是令人担心的:去年全年整体出口比2000年下降5.8%(其中香港产品出口下降15.2%),进口下降5…  相似文献   

3.
2004年,龙应台写了一篇《香港—你往哪里去》,用“中环价值”来形容香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时,不少评论针对“中环”这个表征,尝试以“旺角”作为相反的例子,印证香港除了“中环价值”外,还有江湖味道、草根情怀。的确,在地道香港人的心目中,旺角才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信息发达,是香港诸多优势中的一项突出优势。信息业的发展,不仅加快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对其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香港经济产生了加速作用。1信息业在香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香港作为现代化国际都市,其信息业也随着经济的起飞而迅速发展起来:从企业办公自动化设备、海底电缆等,到电子、半电子电话机楼,乃至全自动电脑操作、光纤通讯系统等发展卫星通讯等现代化手段,香港的信息业对香港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密切了香港与国际间的联系  发达、先进的电讯业,使香港与世界各大城…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经济发展素以第三产业著称。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香港服务业的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达84.4%,就业人数占全港就业人口总量的2/3强,早已进入西方经济学家所谓的“后工业社会”阶段。这种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固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尤其是自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以来,香港产业结构再次暴露了其脆弱性的一面。本文试在对香港产业结构略作介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一)产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准及社会进步程度,主要考…  相似文献   

6.
香港以“反贪典范之都”而闻名于世。为学习借鉴香港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市纪委于2011年11月组织了反腐倡廉香港培训班。培训班学员在港学习期间,耳濡目染了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感触很深,收获良多。现将市纪委副书记张文斌同志在港反腐倡廉培训班上的学习体会《香港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一文分上、下两期刊出,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寒 《中国西部》2009,(7):52-53
经历了1997年金融风暴、SARS、甲型H1N1流感社会“大考”的香港,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发现这座城市对中国命运的承担,希望在中国明天的历史上也能留下香港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捷 《环球财经》2012,(7):54-61
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前局长、香港联汇制度缔造者之一任志刚先生近期对联汇制度的反思成为香港社会的热点,批评者甚众。联汇制度在香港已经运行近30年,曾经被广泛认为是香港金融稳定的基石,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形势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9.
陈可焜 《开放潮》2004,(2):55-56
2003年已经过去。在香港,普遍都把2003年形容为极为艰难但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出现过震荡;非典疫情严重打击了以服务业为主的香港经济;“七一游行”提出了新的政治诉求;CEPA更体现中央和全国对香港的强有力支持。自下半年起,香港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厄境,有所回升。全年经济增长表现为V字形,从而也使香港回归以来的六、七年经济呈现W字形。  相似文献   

10.
香港素有“购物天堂”的美誉,零售业为香港第二大的服务业,占香港服务业生产总值的24%,2000年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1870亿元港币(深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16亿元人民币左右),有从业人员21万人,分别来自56000多间零售店铺,目前香港零售业所涵盖的业态包括购物中心,百货店,便利店等多种形式,就其主导业态来讲,主要是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和大型购物中心,虽然自1997年11月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后,香港的零售业受到学生的打击,2000年零售业总销售额与1997年相比下降约25%,但就其发展来看,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时,全球都进入高龄化社会。据统计,2033年香港65岁以上长者人口将占全香港人口的22.9%。上海的老龄化状况更加严重,到2025年上海人口老龄化比例预计将高达35%。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挑战,政府无论在医疗、房屋、公共交通、社区设施,还是城市规划方面都要加以调整去配合高龄化社会所衍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陈可Kun 《开放潮》2001,(12):31-32
这个月来,香港社会谈论最多的经济话题有二:一是中国入世与香港;二是今年经济的困境和明年的展望。中国入世与香港11月10日,多哈世贸部长级会议一锤定音,长达15年的中国复关入世的谈判终告结束:中国入世得到通过。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递交了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的中国入世批准书。30天后,即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消息传来香港,15年来一直关心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历程的香港欢欣鼓舞,为祖国而喜,为香港将会获得的空前良好商机而喜。连日来,香港工商界和各界人士纷纷…  相似文献   

13.
陈可Kun 《开放潮》2001,(1):51-52
今年是新的21世纪的第一年,香港经济正是在摆脱亚洲金融风暴困境,走上复苏之路而进入新年新世纪的。 稳定复苏 双位增长 到2000年底,香港回归祖国整三年半了。当1997年香港迈入新纪元时,前所未见的大灾难──亚洲金融风暴猛袭香港,香港经济进入了极其艰难的经济调整期。 1998年53%的负增长为数十年来所仅见。1999年第二季起恢复正增长,当年增长为31%。2000年起才稳定地走上复苏之路,头三季分别为14.2%、10.9%和10.4%的增长预计第四季亦为双位数增长,政府预测全年增长10%,社会预计还…  相似文献   

14.
1.香港中资资本结构及其竞争力   香港中资,是指中国内地国有资本在香港注册经营的法人实体。长期以来,中资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把“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服务内地经济建设”作为在香港发展的宗旨,在促进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支持内地经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香港中资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尤其是香港金融风暴之后。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第一,香港回归前,人们在股票市场过分地看重中国概念,对中资不规范的游戏规则推波助澜,这虚增了中资的竞争力。第二,…  相似文献   

15.
崔琦琳 《魅力中国》2014,(26):28-28
香港公民教育自97年回归至今,在香港政府的引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卓有成效、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公民教育体系,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的彰显、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实施主体的多面性等四个方面。这不仅对于香港本地区的公民教育具有长远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大陆的公民教育来说也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年多前,香港开始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事业。几乎同时,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吹袭香港,导致香港经济急剧恶化。在经历了严重衰退的1998年之后,香港经济正步入复苏阶段。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水泥市场本刊讯.由于建筑工程需求退缩,1993年香港水泥消耗量较1992年下降接近一成,价格也持续下跌,直至年底才略为回升。香港水泥出口及转口到中国内地继续增加。1992年香港耗用的水泥约为400万吨,但到了1993年,新机场工程迟迟不能全面开...  相似文献   

18.
钟晴 《世界经济研究》1991,(1):58-61,50
香港的转口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1949-1950年,转口贸易曾占香港总出口值的90%。香港的转口贸易维系于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近40年来,香港转口贸易地位的沉浮充分反映了大陆与香港这种密切联系。1951年联合国对中国实行禁运,使香港的转口贸易地位急剧下降,60年代初,转口贸易仅占香港出口总值的二成左右。60年代始,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制造业迅速发展,从而使港产出口逐年上升,经济转为出口主导型。到1970年,港产品出口已占总出口的八成以上。70年代后期,香港的转口贸易又藉中国开放重振雄风,在1978-1987年间,转口贸易值以年均33.9%速度增长,1988年增幅更达50.6%,转口贸易增长幅度远超过港产品出口(1978-1987年港产品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7.6%)。1988年转口贸易值超过港产品出口值,出口主导型经济复转为转口主导型。1989年转口贸易值已占香港总出口值的61%强。近四十年来香港转口贸易地位的U字形。  相似文献   

19.
陈可Kui 《开放潮》2001,(4):57-58
坚持香港的发展方向 在上期介绍香港2001~2002年财政年度政府预算案时,笔者曾承诺要在本期评介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预算案中对香港发展方向的论述。 之所以这些章节值得重视的理由在于: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而作为经济,本来就是连续发展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就保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香港还是香港,它一如既往地摆脱不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但是,由于香港回归,从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地区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人成了香港土地上的主人,终于彻底摆脱了殖民时代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20.
黄亮 《亚太经济》2003,(2):60-61
随着2002年外围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以及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香港经济逐步恢复增长,但是仍然困难重重,本文对香港经济2002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香港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