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储蓄,工薪阶层的”根据地”。据统计,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达6万亿元,虽然经过7次降息及征收利息的大降温,但是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储蓄仍然是首选投资项目。 教育储蓄是中国工商银行独家开办的一种新型储蓄种类,具有利率高、免收利息税以及可优先获得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等优惠,对于工薪族来说,教育储蓄是为子女就学的最好投资方式之一。 债券,中等收入家庭的首选。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市风险小,对有较多闲散资金的家庭比较合适。由于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明文规定“国债及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免税,所…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利率理论,利率与储蓄是同向变动的,降息应该使储蓄减少。然而,从1996年5月至今,人民银行已经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但储蓄不降反升。这似乎也成为了我国经济领域中一个让人费解的“谜”。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但笔者却认为这不仅不反常,反而正是我国现实情况的反映。本文试图从几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来破解这一“谜局”。一、利率传导机制的失效利率政策起作用的关键是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就降息来说,政策制定者的一个初衷就是分流银行的储蓄。而储蓄分流的两条出路是:(1)转化为居民的现实消费;…  相似文献   

3.
关于消费不足,如何鼓励人们多消费的讨论,在后SARS期间更是各界都渴望的事。然而中国现在的问题,消费不足仅是现象,80%人群的收入不高以及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的“恐慌”才是宏观政策需要解决的事。储蓄的“预防动机”使储蓄大量增加,而消费指数基本不增。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德合作开办住宅储蓄银行前瞻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储蓄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居民住房,促进住房市场的发展而开始推行住宅储蓄银行贷款业务。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普遍成立了住宅储蓄银行。德国依靠住宅储蓄银行,实现了德国人的“居屋计划”。从1948年至1997年,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为住房建设提供了共计14000亿马克的融资,为1270万套住房的建设提供了贷款,在战后住房建设项目中,80%采取了住房储蓄方式。美国、德国等国家住宅储蓄银行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发展房地产金融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2002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与德国施威比豪尔住…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许多人只知道拼命工作,不懂得适当休息,对身体健康只知道“透支”,不懂得“储蓄”。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几天几夜“连轴转”,长期超负荷运转,以为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殊不知,结果却弄得病魔缠身,严重影响了健康。其实,一个不懂得爱惜自己身体,搞“健康透支”的人,  相似文献   

6.
赵丰 《经营者》2006,(16):72-74
牛奶运动,成为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翻开世界历史的篇章,我们惊奇地发现:“牛奶运动”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国强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甚至将全民饮用牛奶列入国家的法令。促进公众营养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首先是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产生国家以后,面临着选择何种社会控制方式的重大问题。揭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先后选择了、“人治”、“法制”的方式,客观上慢慢形成了实行以“人治”倾向为主的文明发展区域和实行以“法制”倾向为主的文明发展区域。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一些研究者将这两种不同的选择概括为东方文明的“人治的道路”和西方文明的“法制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而科学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号召全党、全社会力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9.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在当今中国,三驾马车却未能并驾齐驱:“投资”一马当先,“出口”如野马奔腾,而“消费”却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国内普遍出现的低消费和高储蓄现象已经趋于“两极化”,过度依赖外资和外贸使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经济面临着不可持续的不平衡增长。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来看,扩大内需、优化投资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是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也是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2005年12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国财政在今后5年将支持促进…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6月,某稽核审计部门在萍乡市的一个农村信用社查出一起贪污 10.71万元公款的案件。经查,是该社的会计采用虚增“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少记归还的短期农户贷款或“利息收入”的手段将资金转移到“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科目中,待有机会替代储蓄出纳岗时,自填储蓄取款单,把资金转到化名账户或其亲戚的储蓄账户上。 事隔两个月后,稽核审计部门又在这个信用社的一个分社查出了贪污 15.08万元公款和长期挪用储蓄存款的案件。经查,是作案人采取办理储蓄存款时只填写储户存折或定期存单,不留底卡,不做现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储蓄,工薪阶层的“根据地”。据统计,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达6万亿元,虽然经过7次降息及征收利息的大降温,但是对广大工薪阶层来说,储蓄仍然是首选投资项目。教育储蓄是中国工商银行独家开办的一种新型储蓄种类,具有利率高、免收利息税以及可优先获得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等优惠,对于工薪族来说,教育储蓄是为子女就学的最好投资方式之一。债券,中等收入家庭的首选。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市风险小,对有较多闲散资金的家庭比较合适。由于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明文规定“国债及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免税,所以投资债券首选…  相似文献   

12.
《审计与理财》2004,(9):40-40
如今,存款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时期,加上扣除利息税,一万元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实际收益只有158元。许多人因此便产生了“不差这几个小钱”的心理.而随意将工资收入等积蓄放在活期存折和银行卡上,特别是一些不善理财的青年人.随意储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虽然储蓄利率较低。但时间长了,积  相似文献   

13.
所谓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通过投资活动或会计核算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从表面看并未造成损失,但因投资方向问题或会计核算方式选择不当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这种国有资产流失方式比较隐蔽,而且有时还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因而其危害比显性流失更大。一、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表现其一,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主要投资于非经营性、非竞争性及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战略影响的项目,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产业)、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但是,在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4.
波特称:“战略是要选择什么样的做法可以使你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和你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对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波特提出了尖锐批评,并以他自己的方式给出了一些“药方”。  相似文献   

15.
印度——最适合放风筝的国家。放风筝是印度人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每年的1月14日.印度都会举行“玛克桑格拉提节”——国际最大的风筝节,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百万人参加这一直会。捷克——性爱乐园。避孕套生产商杜蕾斯对世界各国人的性生活展开了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捷克人“同法国人一样,最常过性生活;同荷兰人一样,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性生活;而对于性病,同意大利人一样,不太重视”。  相似文献   

16.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客观事实,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现在许多人把炒股或储蓄等同于理财,或津津乐道“节约就是理财”,而没有意识到理财本应是一种贯穿一生的财务规划。理财规划的目标是为自己及家人建立一个安心、富足、健康的生话体系,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最终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储蓄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多拉储蓄,有以扩大信贷规模,不惜违背国家财经法规,采用发放“好处费”、“纪念品”等不正当手法进行吸储。最近,射阳县审计局在审计中就发现,某基层信用社1997年一年就列支吸储“好处费”、“纪念品”等费用6万元,从支付的方法上看既有现金、代币购物券、也有其他物品等;从接受“好处费”、“纪念品”的对象上看,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这类储蓄的性质来看,大多属公款私存。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滋生了腐败现象,另一方面又人为地刺激了储蓄存款的虚假增长,扰…  相似文献   

18.
蔚子 《上海质量》2011,(3):9-12
今年“两会”许多代表委员提出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积极推进”质量强国”,使之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本刊采集了一些专家,企业界人士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士就质量强国战略发表的一些观点,我们期待各位读者给我们来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嫄 《电子财会》2004,(1):9-11
企业发展是以“多元化”战略为好,还是以“专业化”战略为重,这是一段时间的一大热点问题。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面临发展方式的选择。企业的发展有两种主要形式:企业可以选择内部挖潜,提高效益;也可以通过兼并等外部方式来扩展。很多企业家也面临着这  相似文献   

20.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亲情这笔储蓄,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之中的倾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