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三大主题.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了"单向度人"的概念."单向度人"特指现代工业社会中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丧失了否定性、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的人."单向度人"导致了工人阶级发生转变,社会变革受到遏制;导致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高度异化."单向度人"既有其理论贡献,亦有其理论局限."单向度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先,本文论述了广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哲学为指导,通过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体现出其思想的整体性.其次,本文论述了狭义的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基本范畴的批判、对当时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批判".最后,笔者简要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有助于我们对"整体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批判、对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批判".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与文化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如何消弭这道鸿沟,使科学哲学走出单纯的科学文化局限,哈贝马斯像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一样,把对工业文化的批判当作是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探索性地审视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为自己的批判理性理论找到了可以冲破科学技术这一工具理性的事实依据和理想范式。这一理论不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开创了一条辩证法通达现实的道路,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经济学的伟大革命。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的联姻是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理论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回避马克思所得出的"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这一唯物史观的重要结论,将辩证法只作为文化批判的重要武器,远离政治经济实践,使辩证法得到抽象的和片面的发展。现代政治经济学应弘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推进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的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王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99-201
艺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挂和学科专业特点,但和社会科学其他专业一样,艺术教学、艺术教育实践中总涉及某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为达到真正能够接受文化精华,对糟粕、消极因素采取批判态度,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重要的。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学生拥有相应的文化批判意识,但这种理性批判意识的养成,必须依赖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重视文化价值观选择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矛盾和促使共产主义生成的革命因素,从而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这一发现正是借助于"革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革命的方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一方面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力图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从二、三十年代新文化干将激烈、彻底的批判,到新时期"寻根文学"试图重估的尝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深入,而这种趋势到了九十年代以后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代表,中国文化观念逐步朝着辩证、理性的方向推进,这对于把握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定位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朝晖 《开放时代》2013,(3):198-213
美国汉学权威白鲁恂认为中国文化中的权力/权威是父权型的,公私对立是中国文化中的永恒矛盾,由此导致中国政治一直强调中央集权、反对地方自主、压制文化多元、否定权力多中心等特点。本文认为:白氏所谓中国文化的内在矛盾诚然存在,但他所谓"中国文化有根深蒂固的专制倾向"的论断并非事实;为解决公私矛盾,中国人除了诉诸法家式的集权之外,还发明了另一种途径,即儒家式的王道,其特点是在保障集权的前提下实现分权,即努力在"合"的基础上实现"分",寓"分"于"合"。本文说明,中国文化中真正有效的权威模式既不是白氏所欣赏的多中心化的分权模式,也不是白氏所批判的集权专制模式,而是儒家式的礼治和德治模式,文章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交媒体的数据商品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胁迫性.福克斯以拜物教与意识形态的互构共生为切入点,拓展和延续马克思拜物教的批判主题,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交媒体的"逆商品拜物教"特征,借以凸显当代资本主义日益加剧的数字异化境况以及资本剥削逻辑的延伸.但他将这一批判局限于社交媒体领域,割裂社交媒体与整个资本主义大生产体系的联系,不仅弱化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所具有的批判意义,还偏离了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预判和建构原则.只有回到《资本论》总体语境中,通达社会整体性批判自觉与无产阶级自我革命的良性互动,才能穿透商品拜物教的魔力、真正挣脱拜物教观念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者的马克思企业理论研究:一个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光伟  张威 《经济学家》2007,2(1):74-81
基于对科斯主义企业理论的批判,国内学者试图建构马克思企业理论,并沿四条线索展开:(1)理论批判及其深化,(2)通过理论回溯在原典中寻找理论依据,(3)以理论批判为指导的系统比较,(4)以理论批判为基本视阈和依托的尝试性理论建构.这一研究实质是把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具体统一于企业理论中,但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劳动价值论的应有的理论地位.因此,立足于广义体系,既有的批判视角的马克思企业理论需要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加以推进和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与信息社会中,人文学与现代大学的理念关系甚紧,大学应承担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批判的角色;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首先应该是使其深刻地认识自己与了解自己,培养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即所谓的"成人"教育,或称通识教育,其次才是专才教育.人们对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不同选择,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等因素有关,但大学作为自由思想的阵地,应有足够的包容性,其基础教育应该汲取各种不同的精神资源,这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批判实在"的经济学研究认为"批判实在"能够对主流经济学提供科学的批判。"批判实在"主要关注本体论问题,强调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关系以及作为研究对象的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区别,从而提供从本体论、认识论到方法论对主流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完整的逻辑链条,并建议改造主流经济学,使之更关注现实问题,使得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之间有更密切的契合,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解释世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4.
流动现代性是后现代性预言家鲍曼对当代社会特征的学术概括。从流动现代性出发,鲍曼不仅具体分析了固态现代性与流动现代性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不同关系,而且分析了当代社会劳动与资本地位的显性差异——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全球化的一切后果皆由"流动性"引起。鲍曼的这种做法恰好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立场在后现代批判中展开,他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关系批判与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联系起来,并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关系批判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疆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但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开始出现所谓的"人造化"并开始有泛滥之势。许多学者抨击、批判这种文化商品化的行为,呼吁文化回归,保持原始状态。然而,民俗文化商品化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认识旅游对东道地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重新认识与传统文化保护有关的几个问题,就可发现文化商品化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正当、适当的商品化手段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文化的高普及率和强穿透力,引起了群众文化生活方式的片面发展、文化生活的情趣单调、内容贫乏,导致某些鉴别和批判理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自然主义哲学批判是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等的哲学方法论批判。他认为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相割裂的"未完成"的自然主义。古典经济学中的自然主义哲学作为说明经济机体内部联系的单纯现象的复写,在庸俗经济学中成为混合主义和折衷主义的综合表现,更是一种自然主义唯物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表现。马克思从历史的视角,辩证的分析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范畴,着重批判了这种自然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粗率的经验主义。澄清马克思的批判,为分析马克思的追随者与反对者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提供了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8.
关注西欧社会财产现实,反思和批判对其形形色色的理论回应,揭示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与"往何处去",在财产现实"原本"批判和理论"副本"批判、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马克思建构起科学的财产理论学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对于存在财产视域中的误读、误解、误判现象的当代中国,对财产问题做深入的"元方法论"思考,形成对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价值无涉"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但是对此学术界却存在严重误读。本文从韦伯构建学术公共领域的角度,认为韦伯"价值无涉"的"客观性"原则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为了破除普世性的理论神话,也论证了价值判断需要"科学"的论证,而经验事实需要在与文化价值的关联中获得意义,这是学术伦理存在的基础。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韦伯阐明了他的"理想类型"是对经验事实的逻辑整理,而不是"客观"反映,这是"价值无涉"的第三个含义。本文还讨论了韦伯的新闻思想及其实践与学术公共领域的关系,并提出今天重读韦伯的意义在于构建中国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0.
康东亮 《经济师》2005,(5):19-20
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是异质的、平行发展的文化,但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必然会通过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方式走向各自的完善与发展。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下,既要汲取资本主义文化中一切有用的成果,又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批判地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发展中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