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东升 《金融研究》2008,(1):I0048-I0053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对新时期草原生态保护和提高农牧民收入协调发展赋予了更加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草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主体,草原、森林、耕地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面积来看,草原占国土面积的2/5,超过耕地与森林面积之和,是耕地面积的3.2倍、森林面积的2.5倍。在维护生态安全中,草原发挥着地球“皮肤”的作用,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氮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和促进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等8个省区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文作者是这一政策制定出台的经历者和该政策在内蒙古实施的责任人,其就草原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及政策取向建议,同读者探索交流,以期推动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40%,为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3.2倍,全国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北方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从东到西绵延数千公里的辽阔草原,为中华大地筑起了一道维护生态安全的天然绿色屏障,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并不断加大对草原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取得"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长期以来由于草原牧区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影响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安全,也导致了牧区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牧区经济社会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发展思路和生产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提升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硬实力是基础,是根本,软实力对硬实力有提升作用。目前,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硬实力资源之一,依然脆弱,退化比重还很高,部分草原生态服务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这势必会影响以此为基础的区域软实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从草原生态环境硬实力和内蒙古软实力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对内蒙古软实力的支撑作用和软实力对草原生态保护的促进作用,探讨了草原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草原恢复的有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原生态保护的综合措施,以加快草原生态恢复进程,为区域软实力提升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遵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本着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观念,为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现代化建设途径,将黔东南州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这给加快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认真做好这两篇大文章;笔者试就此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自2011年起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草原牧区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当地人民生计的影响做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而且,也有助于农牧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不同家庭类型的农牧民由于其存在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生计策略、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对其作用和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有利于草原地区草场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是单凭这一种单一的政策,很难达到全面保护草场的目的,因此,还要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来改善局部地区的草原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王迅 《中国金融》2015,(2):79-8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同时要求把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我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前主要依靠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生态保护和维持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开发性、商业性、民间性等多渠道资金很难进入。因此,如何构建和优化适合生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把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今后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我们更好地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态建设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局。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更是各项生态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推动牧区新型合作机制的建立,并发挥其最大作用,既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使牧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笔者以新左旗为例,就此问题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1.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随着草原地区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强,资源开发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凸现。如何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做到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形势严峻 (一)草原沙化退化加剧,生态保护功能弱化 一是草原沙化退化加剧,草原承载力下降。据2001—2003年内蒙古调查,全区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为7.02亿亩,"三化"面积所占比重由上世纪60年代的18%,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良好生态环境,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中,增写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虽然保护生态环境是今天的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我们党是第一个。这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具体落实层面仍旧面临不少难题,应从立法、制度等多方面为我国生态发展保驾护航生态一词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表示要更加积极地珍爱自然、保护生态。为此,中国环境保护部近日表示,目前正在制定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初稿完成后已进入书面征求地方意见阶段。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而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先进的生态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保证。2001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以此为标志,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下简称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生态文明城"建设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概括了当前"生态文明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同时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生态移民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受到破坏,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实施是乌拉特中旗草原保护和制度建设上的途径之一,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草原流转制度机制,选择环境容量大的生态移民点,采用教育方式转移牧民,寻找多种补偿途径,建立长期稳定的草原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和建立科学的生态移民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起,我国提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安排资金134亿元用于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及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等。截至目前,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笔者在调研中看到,在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的鼓励下,内蒙古许多牧民借助牧业联  相似文献   

20.
《福建金融》2014,(10):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重新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科学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中,强调"三个必须",尤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前经济疲弱和气候变化正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负荷沉重,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