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90后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自我验证理论,探讨了新生代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对312份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功利导向的新生代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有正向影响,而内在偏好、人际和谐、创新导向、长期发展的新生代工作价值观对离职倾向有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新生代工作价值观各维度与离职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员工的离职一直是困扰企业人员管理的一个难题.离职倾向是预测离职行为的最佳变量.本文对离职倾向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总结,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对离职倾向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认识,并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加入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进而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以工作激励与成就感、企业文化、薪酬福利等八个因素作为乌鲁木齐市中小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一个离职倾向─离职行为─离职影响因素─对策的分析体系。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中小企业员工总体上来说有较低的离职倾向,年龄、职位、学历等个人特征在不同因素上具有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知识员工离职倾向的多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凌 《中国集体经济》2008,(19):114-11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成为管理的核心,知识员工的离职对组织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外部环境、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具体实践提供了管理导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春华天大酒店为实证分析,通过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酒店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主要集中在工作关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本身三个方面,尤其是"直接上级水平"对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员工离职、流失或跳槽已经不仅仅因为工资低,更多的是由于酒店的直接上级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奖惩晋升、权力获得等诸多涉及到员工心理感受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各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机相连,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和众多新生代农民工都面临用工与就业的严峻考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的核心与本质问题。文章采用Fugate(2004)对就业能力的划分,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人力和社会资本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和离职问题的分析框架: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就业能力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由于企业无法满足其基本诉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离职频繁。基于此,提出对未实现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新民工自我管理,提升其就业能力,进而实现就业;对已实现就业的新民工,应建立组织支持契合,积极开展指导关系项目,降低其离职倾向,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研究建立在人力资本视角基础之上,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理解为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经验资本三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资本和经验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而教育资本的影响则不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应从提高其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既有群体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与新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影响因素直接相关。因此,研究主要社会影响因素,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家庭、企业、政府、学校等主要社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与这些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得出主要社会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影响的基本判断,进而分析其未来发展态势及深层次影响,以期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龙正凤 《黑河学刊》2015,(1):142-144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惯法中有抢婚、早婚、举行苗族传统结婚仪式代替婚姻登记等婚姻传统,长期以来影响着苗族青年男女的婚姻观、婚恋方式、择偶途径等,但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大量新生代苗族农民工进入城市,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交流方式、婚恋交往途径呈多样化,婚配对象出现跨地域等的特点,传统的苗族婚姻习惯法对新生代苗族农民工的婚恋影响悄然弱化,因此探讨苗族传统婚姻习惯法对新生代苗族农民工婚恋影响弱化的表现和原因,对于传承少数民族优秀婚姻习俗,引导苗族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向东 《特区经济》2012,(6):116-118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在于扎根城市。他们融入城市的步伐艰难。受政策导向、教育程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制约,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差,社会保障乏力。各级政府要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成为他们的引路向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杭州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定位的模糊化、身份认知的失调性、身份转型的矛盾状等特点,从经济上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格局、政治上开通多元利益表达渠道、文化上加强城乡社区交流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冲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与深圳农民工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广东最主要的两个农民工流入地和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广州和深圳在破解农民工这一世纪难题上,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狠抓政策落实和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在初步分析两地农民工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从就业服务、工资保证、健康关爱、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文化生活等角度全方位地比较了两地农民工政策的经验和特色。最后指出广州可以借鉴深圳和其它城市的成熟经验,对农民工政策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是城市务工群体的主力军。然而,城市新居民这一称呼并没有给他们带去实质性的居民待遇。他们对市民化日益热切的渴求与格格不入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婚恋、工作满意度、未来愿景等维度衡量"融入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现状、利益诉求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初级需求(生存与温饱)已经实现,然而中级需求(安全与社交)、高级需求(自尊与自我实现)却远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政府管控、社会保障制度薄弱、当地居民偏见、企业管理落后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局限等是造成新居民和谐融入城市困难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开展,需要分析影响其创业意向的因素。文章从认知视角出发,构建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理论模型,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并且社会网络还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网络与创业意向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结论,提出改革二元制度、加大创业培训支持以及完善创业支持体系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于生命历程视角,通过深度访谈,关注在青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把握他们生命历程中辍学、进城、结婚等生命事件提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展开介入,利用个案、小组、社区、企业社会工作等方式进行帮助指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提高适应城市的能力,加快城市融入的进度。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奋生  梁舒禹 《特区经济》2007,226(11):146-14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二元性的特征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工的影响,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公共服务二元供给体制,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财政供给制度,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教育二元性,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保障模式,就我国当前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结合我国几种典型的居住模式,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保障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实施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凤云 《特区经济》2008,(2):170-17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农民素质高低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高素质的农民有能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倡导文明新风尚;改变村容村貌,保持村容整洁;实行民主管理等。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较低,要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等措施予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李晓阳 《特区经济》2010,(9):279-28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而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不同于上一辈的困境。通过农民工"回流乡村"的这一独特的视角,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存在自身障碍、组织障碍以及制度障碍等"三大障碍",而解决这些障碍的根本措施是发展乡土工业,繁荣乡镇经济,促进乡镇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