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审计是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西方国家的一些咨询机构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成本中心,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将内部审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这就是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然而,内部审计最终是否应该外包,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给企业带来的利与弊之后再行定夺。  相似文献   

2.
内部审计外包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实行了内部审计外包,并呈上升趋势。本文从内部审计外包能否提高审计独立性,及是否符合成本收益原则两大争议问题作为突破口,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探析了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包的作用,防止其可能出现问题,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论述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外包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包的作用,防止其可能出现问题,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基于SWOT分析的内部审计外包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部审计外包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形成成熟的内部审计外包模式,但理论界对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有了比较详备的研究和分析,以方便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外包决策的需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内部审计外包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期望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部审计外包与否是管理当局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是内部审计资源和外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本文结合企业成长周期理论,对内部审计外包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外包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发展,有关内部审计外包的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但现有文献大部分集中于内部审计外包的利弊分析,对内部审计外包决策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主要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及其优劣进行分析,并运用成本分析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程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琪 《价值工程》2021,40(1):47-49
随着信息化浪潮对审计领域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开始尝试变革.内部审计外包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其过程伴随着大量交易成本的产生.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内部审计外包时的成本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审计外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企业规模越大,越应当内置审计部门,以降低潜在风险和外包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升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审计外包与否是管理当局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是内部审计资源和外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本文结合企业成长周期理论,对内部审计外包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管理者特征与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关系,结果发现董事长越规避风险、内审负责人的组织认同度越高,企业越可能选择内部审计外包,而总经理的风险偏好、内审负责人年龄对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影响较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董事长风险偏好、内审负责人的组织认同与内部审计外包之间的作用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或重视内审职能的企业,仅当企业内部控制较差时,董事长越规避风险,企业越可能外包内部审计,而企业内部控制较好时内审负责人年龄和组织认同更能显著影响外包决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内部审计外包是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内部审计外包有利有弊,我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选择外包形式。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内部审计行业的管理与指导,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和社会审计力量日渐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这一源自西方国家的企业内审模式逐渐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它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节约企业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尽管如此,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制约,内部审计外包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企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本文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逐渐成为热点。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国外企业中主要有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全外包以及合作内审等形式。综合国内企业普遍运用的全部外包与部分外包的形式,针对国内高校当前审计现状,主要分析了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内部控制审计、建设工程审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因素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的外包(又称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是指企业或部门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这只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变化,并不是内部审计定义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否采取外包的方式以及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外包形式,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性质、特点及规模,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然后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外包需要明确外包的具体内容,层次分析法适合运用于内部审计外包内容的选择决策。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实践经验导入模型,并进行量化处理,体现了决策中分析、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通过建立层次模型,将内部审计外包内容决策统一到一个模型中,从而解决多因素分析时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为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内容的选择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协力式委外——内部审计外包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审计是否应该外包及谁拥有内部审计的权限,此类问题曾经引起相关利益群体的激烈争论.但面对外包这一不可逆转的演进潮流,业界已不再纠缠于"由谁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前主席大卫·理察德最近更提出采用协力式委外的外包方式,即由第三方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协作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内审范围不断拓展,社会分工专业化不断加深,内部审计外包迅速发展起来。文章基于价值增值视角,在对内部审计外包增值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关注了外包决策。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情况,并在成本—效益原则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模式,将属于非核心业务的审计项目进行外包,以此来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9.
内审外包原因解析:一个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审外包作为近年来国际内部审计活动的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企业内部审计选择外包模式还是自有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内部审计的资产专用性不断降低,内部审计的市场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内审外包在成本收益比较中日益占据优势地位,是更多的企业选择将内审外包出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集团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主要有外包与合作两种形式.外包是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外部审计组织,合作是指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企业集团规模及行业不同,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及实现的方式可能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