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敏 《时代经贸》2010,(16):226-226
佛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密切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保护与开发佛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会使原有的旅游资源臻于完善与进一步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兴旺,也会有利于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与研究,因为随着佛教信徒与游客的增多,必然会给佛教文物古迹的保护、维修或重建提供大量的资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佛教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寻求在保护、开发佛教文化资源与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徐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71-172
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旅游也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通过阐述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和旅游业的关系,分析了绍兴佛教旅游的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绍兴佛教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众多的山西应把旅游业作为21世纪山西的一大地柱产业来抓,并且鉴于山西有丰富多彩且文物价值极高的庙资源,而这些庙宇绝大多数系佛教建筑,庙资源实际上就是佛教文化资源,故山西旅游业理所当然地应以佛教文化为标识向高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开发。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开发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系.但是,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阻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已成为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舟山旅游发展情况的介绍,分析了舟山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是中国藏区最主要、最普遍的宗教,其信徒众多,也是一种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她是以其神圣的感召力、神秘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新奇感而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以安多藏区的拉卜楞寺为例,分析拉卜楞寺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拉卜楞寺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进行定性分析,揭示出目前拉卜楞寺的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通过对拉卜楞寺佛教旅游资源发展现状的研究,可反映甘肃佛教旅游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和未来前景,使我们能正确认识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状态,对明确发展思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3)
自五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五台山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产业优势,实现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的飞跃。文章从五台山佛教文化悠久历史的影响力,五台山佛教文化精神慰藉作用的感悟力,五台山佛事活动、佛教景观的吸引力三个维度论述了五台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并对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姜婷婷 《新经济》2014,(17):55-56
旅游业是服务业是一个有潜力的产业。锦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与历史资源。旅游业是锦州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锦州的旅游业还仅仅处在一个粗糙的发展阶段,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并未创造出实际应有的经济效益。如何使锦州的旅游资源既获得有效的开发与保护,又能为锦州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锦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10)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西域佛教文化覆盖的核心地带,散布着众多佛寺遗址、佛塔、石窟等文化遗存。目前塔里木盆地佛教文物被盗掘现象时有发生,自然、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塔里木盆地佛教文化遗存的保护迫在眉睫。建议在修复、加固遗址的同时加强文物保护立法,强化文物保护部门管理,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丁任重  廖瑾 《财经科学》2004,(2):104-107
当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在旅游资源有限性与旅游开发普遍性之间、旅游资源的不变性与旅客需求多变性之间、旅游活动集中性与景点开放经常性之间、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以及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与旅游业快速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应调整发展思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导向的关系、树立"大旅游"观、加强旅游科学规划、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
汤金丽  张文  杨世美 《时代经贸》2007,5(7):119-120
旅游业是丽江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地方大气、水体、地质地貌、生物环境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如果不及时治理,可能会成为制约丽江旅游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丽江旅游业开发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发与保护当地旅游资源、严格制定并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等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辛儒 《经济论坛》2009,(15):94-9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在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河南佛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佛教资源开发利用的过度功利性。二是佛教资源开发利用辐射面窄。三是佛教资源开发利用中本位化丧失。四是佛教资源开发利用中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这些问题必须予以正视和解决,才能保证河南佛教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判断一个城市旅游硬软件水平优劣的重要因素。旅游开发是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促进旅游业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旅游开发必须搞清楚其开发主题、原则和形式,否则就会呈现重复性建设、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盼惨状。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 区域开发, 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如果我国想要旅游业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走势, 必须要保护旅游资源, 尊重大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 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更好地保护山区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山区旅游业开发追求的双重目标。本文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山区环境的双重影响——正负效应的基础上,指出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和困惑。为实现山区旅游的双重目标,需要在旅游的开发形式选择、产品性质和内容定位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北京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提出了实现山区旅游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策略,即制订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政策和相应措施,规划合理的分区布局模式,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加强旅游的地域门槛分析和资源承载量分析等。  相似文献   

17.
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将口头传统、民间艺术、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保护和发展与旅游开发互动,是提升浙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湿地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洋淀湿地总价值为2171.80亿元,其中非使用价值远大于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白洋淀湿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间接使用价值,使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谐起来.由于湿地资源功能独特,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实现湿地价值的充分利用.白洋淀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可以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来利用湿地的直接使用价值、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业来利用湿地的间接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保护与开发" 并举的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禅是中国佛教文化特有的形武,禅与中国旅游有着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禅的角度来寻找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沿海城市旅游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海岸带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非常坚实的基础。在旅游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管理与发展两对相辅相成的矛盾。近年来,旅游业取得较为长足的进步,旅游资源的管理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然而,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影响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论文针对东部海岸带旅游开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海岸带综合管理提出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