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全国看,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标志是:一方面,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基础产品的价格涨势减缓,农业生产形势出现转机,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有人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只有100天,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中央宏观调控不是从今年三四月份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刘道全 《农业经济》1995,(10):32-33
农业经济地位是否摆得正,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加强和摆正农业的经济地位,扭转和抵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忽视农业经济基础地位的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对策叶兴庆,周旭英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进程中农业仍将起基础性作用。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农业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提供农业剩余劳动力和抑制食品价格上涨上。考虑到经济发展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在江泽民总书记“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的指示精神鼓舞下 ,我国农业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 ,全国已开始实施国家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在新的征途中 ,还应继续强调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 ,确保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更好地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以保证“十五规划”顺利实现。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农业基础地位又出现新的不稳定状况。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问题上 :第一 ,农民弃耕撂荒。据不完全统计 ,去年江西省弃耕面积达…  相似文献   

5.
从投入产出表浅析重庆市农业的基础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作为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殊直辖市,认真研究重庆市农业现状,准确把握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制定正确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重庆",对于振兴重庆经济以及制定农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要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地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当前,必须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等五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蔡振棠 《农业经济》1993,(11):11-13
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崭新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发展最终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11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时就说过: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我国南方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相似文献   

9.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早就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贯彻执行中却很不稳定,坚定性和连继性极差,致使农业基础地位很不稳固。因此,要把农业搞上去,为国民经济打下稳固的基础,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保护农民、保护农业的政策。并且在人、财、物的投  相似文献   

11.
农业基础地位不稳是导致我国农业徘徊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突破这种徘徊局面,必须解决农业基础地位不稳的问题。为此,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农业基础地位问题虽曾数次被提出来,却始终没有根本解决,仅仅从思想认识问题上着手显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农业基础地位问题的产生和长期存在,除思想认识原因外,还存在更深层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原因。不真正解决这些深层原因,认识问题也难以根  相似文献   

1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早已被人们所共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是否失去其基础地位的作用,本文做些粗浅探讨。 一 江泽民同志在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国国家的自立;没有农业的积累和支持,就不可能有我国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的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3.
14.
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保护徐广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必然使资金和其他经济资源从低效益的产业向高效益的产业流动。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而...  相似文献   

15.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本是各国经济发展实践早已证明了的结论,勿需再赘言了。然而,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中,有人却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呈下降趋势为依据,认为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中央反复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农业丰收之后,却有放松农业的倾向。“九五”期间,要保持粮油肉果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有较快增加,农村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走产业化之路朱绍毅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的农业和农村同全国一样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新的发展阶段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尽快登上...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可能动摇农业基础地位的若干因素分析张云天我国自然资源总量相当可观,现有耕地面积9567万公顷,今后可供开垦的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相当现有耕地面积的2/5。另外还有宜林荒地7661万公顷,可利用草地22434万公顷以及利用率才一半左右的海水...  相似文献   

19.
20.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三个台阶,1996年粮食产量达9600亿斤。其它主要农产品也都成倍地增长。农村经济全天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快速崛起。农村社会总产值较之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30倍左右。非农产品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70%。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