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丹 《中国报业》2022,(8):56-57
近年来,我国科技类专业出版社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由于图书出版后的展销时间非常短并且更替速度较快,尤其科技类图书的使用生命周期较长,数字化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海量的内容数据库,对内容进行专业分类并作主题化、结构化处理,能够较充分全面地体现数字化出版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在数字化运营中实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薇  张立 《中国市场》2013,(38):79-80
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数字出版投入高、收益期长,传统出版社对数字出版望而却步,但传统出版社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和优势。本文整合了数字出版产业链,构建了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重点分析了模型的四部分主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出版数字物流电子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物流形态发生了裂变,出现了新型的出版数字物流形态。文章将目前新型的数字出版引入新型的物流形式——数字物流,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引入被誉为"无纸贸易"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三者融合,并由此设计了一个出版数字物流电子数据交换平台,有助于降低传统物流业高昂的成本,满足当前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出版数字物流平台信息共享、网上查询、订单确认、网上支付、货物追踪、自助出版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是一种全新的新闻发展方向,数字出版在2000年后开始在我国普及开来,受到了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通过观察发现,数字出版开始呈现出平台化的产业特征,现代化的数字出版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满足了人们获取资讯的需要。数字出版平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分析数字出版的产业特征,完善平台竞争机制。因此,本文主要就数字出版的产业特征与平台竞争策略展开研究,并分析了数字出版的概述、数字出版的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希望给数字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黎艳 《中国报业》2021,(6):48-49
本文站在策划编辑的角度,对数字出版平台在科技出版编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文章介绍数字出版平台的定义及其优势,分析编辑人员应具备的数字出版意识,并以策划编辑的视角,提出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加强数字平台运用的措施,以期为数字出版平台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往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关注的对象为独立的企业个体,缺少对具有生态系统结构的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研究。本文通过识别平台企业的典型特征,并且对比了平台企业和单边企业商业模式的差异,构建了一个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框架。即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在三种有效的治理机制(监控模式、社区构建和自我参与)的基础上,平台企业通过五种价值活动(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传递、价值获取和价值分享)的开展和实施,使得平台生态系统的三种重要群体(领导种群、关键种群和支持种群)得以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种群群体间的共生和依赖,最终构建出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平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数字出版技术在交互性和富媒体融合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Aquafadas应用平台的实现方法。首先,充分准备整理出版物内容资料,并将需要生动展示的内容制作出音频或视频文件;其次,导入InDesign设计平台,基于Aquafadas技术方法实现交互创作等。该技术研究应用方法的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友好地实现了交互式数字出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版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伟民 《中国电子商务》2010,(2):138-138,140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出版界不可避免的议题。伴随着数字出版革命的快速推进,传统出版社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新一轮的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博弈要跨越多少困境呢?面对数字出版和其代表产物——电子书、e—book产业。我们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出版态势来看,研究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博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媒体生态下的专业出版社生存现状,本文以上海音乐出版社为例,从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产业特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探索发展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途径。以期为国内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模式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斯爽 《商》2013,(9Z):240-24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在出版领域,移动性、智能性与传统出版的融合正在引领出版物形态的新发展。本文通过对“维c平台”数字技术、产品特性与运营模式的分析与探讨,为我国移动数字出版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丁立琼 《现代商业》2012,(31):83-84
数字出版平台连接着内容与读者。数字时代下,内容之间、读者之间以及内容与读者之间的三种关联更加紧密,并且产生了新的特点。对数字出版平台商而言,能否把握这三种关联,利用好它们的价值,对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周蕾 《商展经济》2023,(4):133-13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日益多元,营销手段也不断推新,数字化营销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纸质出版业也逐渐转型为新型数字出版业。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之路是期刊出版企业需要思考的增值途径。本文通过对数字出版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对数据库模式、手机出版模式、手持出版模式和众筹出版模式四种商业模式进行案例介绍、分析和模式阐述,为我国期刊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之路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洪川  高超 《中国市场》2011,(45):89-90,94
出版社正面临一个从传统单一纸质出版物出版,到跨媒介、个性化服务的数字出版的转型。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认为国内出版社要应对数字出版,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数字出版纵然不会马上取代传统纸质出版,但数字出版是一个必然的主流趋势。其次要积极为数字出版做好准备,建立自己的数字出版机构和人才队伍。再次是要根据自身分类特点,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赢利和服务模式。最后要建设自己的海量信息资源库,搭建适合自身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下的企业发展逐渐走向商业化。在这种条件下,不仅产生了企业间的竞争,也产生了企业间合作的现象,如何构建和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成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出版行业发展的现状,讨论如何构建出版行业的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研究有效的方法来使出版行业在经济浪潮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传统出版也将以其不可替代性继续存在.传统出版供应链是向客户提供出版物线性的功能结构网链,属于拉式与推式相结合的混合型供应链,兼具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数字出版供应链则简化了出版流程,缩短了流通环节,实现了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供应链中的隐形组成部分(技术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提供者)为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将作者、出版者、供应商、客户、制造商和服务商连成一个完整的、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形成了冲击,也为传统出版变革作了示范,传统出版应借鉴数字出版供应链的特点进行供应链管理.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促使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数字出版的发展既对传统出版产业带来了本文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差异、数字出版的现状、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面对的问题以及传统出版实施数字出版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7.
巫国义 《商》2014,(49):161-161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数字出版市场上仍存在结构不合理、产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字出版市场的分析,提出了培育数字出版市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龙敏 《科技转让集锦》2011,(10):164-165
分析了我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提出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定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沛 《中国报业》2021,(14):52-53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各行各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其中包括出版行业.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方式,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对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数字出版的内涵,分析现阶段数字出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齐永翠 《现代商业》2024,(5):185-188
随着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消费市场相较于数十年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彻底变革。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平台企业应运而生,依托各自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与产品。相较于传统企业而言,平台企业在业务活动与经营方式上有了明显改变,在服务与产品上也大有不同。近年来,“商业模式”一词被频繁提起,商业模式与平台企业的财务绩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模式的概念、要素以及财务绩效的概念、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展开相关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商业模式、提升财务绩效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