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农村低保政策在江西省实施的以来,对保障农村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执行中的诸多乱象,农村低保乱象的发生既有制度本身的缺陷,也有社会环境和政策执行问题。我国应着力完善农村居民保障措施,实现保障措施多元化,缓解低保的压力,解决因病致贫现象;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报销难问题;解决因老致贫现象,提高新农保的养老保障作用;重视集体补贴在新农保补贴中的作用,借助中央发展农村经济的机遇,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关注社会救助领域,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社会救助政策向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同时需要加快推进低收入家庭瞄准工作,防止低保福利关联产生的负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
    
时磊 《财贸研究》2010,21(4):62-67,74
利用苏北农村家庭数据,检验政府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是否会因农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减免义务教育费用政策可以显著增加农民家庭消费支出,但对农民家庭教育支出和生产支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意味着,在现有条件下,对农民家庭而言,家庭收入用于生产支出和教育支出的边际福利意义小于消费支出,农民家庭没有教育投资激励。农民家庭教育投资激励不足,可能是由于农村教育回报率过低所致,而农村教育回报率过低则是由一系列问题造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村教育回报率,提高农民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6,(2):28-28
阅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不久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七大问题。一是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根据对全国2000个农户的访谈,每个家庭的教育开支为5975元,占到总收入的30%,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二是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据调查,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大量存在。农民一次大病平均花费7000多元,差不多是一个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三是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四是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地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家庭在经济上的不利地位,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费用与支付能力相脱节。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六省农村教育支出及教育支出负担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与收入呈反向变化关系,农村家庭收入存在着地区差异等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我国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问题,这对我国养老金体系造成极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家庭的财产性收入逐步成为重要的养老补充方式,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要求随之提高。本文选取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微观数据,研究金融素养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风险偏好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效率,且风险偏好在该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即风险偏好越高的群体,金融素养提高对其资产配置效率提升的影响越明显;另一方面,该影响在低教育、低收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家庭中更加明显,这也意味着养老金融教育应该具有普惠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其金融素养水平;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刺激养老需求端的市场参与程度;加强对低收入、低教育和农村地区等相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推动金融普惠理念的实现,提升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部分地区的农村,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低收入农民群体,并且不均匀地分布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的农村。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特点是:家庭劳动力少,生活负担重;经济收入低,收入渠道单一;生活消费水平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特困家庭难以走出困境;耕地资源明显缺乏;看病和养老困难;少数青少年失学辍学。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而制定的保险制度。“新农保”与农村低保制度、五保制度等并行,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通过收集2017-2020年某市189个村庄低收入家庭数据,以户主年龄作为精确断点进行回归估计,发现领取“新农保”对低收入家庭产生14%的增收保障效应;女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比男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领取“新农保”的获得效应更显著。低收入家庭通过“新农保”增强共同富裕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不同收入家庭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不均衡,由此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本文通过调查长春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现状,分析了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的倾向性、教育的支出弹性和收入弹性以及教育负担率状况,并与平均家庭子女教育支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针对现阶段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岳瑞 《商》2014,(10):86-86,77
“教育致贫”又称“因教致贫”,是指个体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而使其家庭陷入贫困状态这一现象,分为积贫和返贫两种情况。教育投资自身的特点、教育保障体系、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等是我国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就需要从家庭理性投资、国家健全教育保障体系、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提高教育收益率等几个方面着手,以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政府规制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分配的唯一法定收入标准,最低工资是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提低、扩中、控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中“提低”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广州市低收入宏观数据及微观流动人口数据为例,立足于评估最低工资调整对劳动者“增收”和“保基本”的效果,旨在分析最低工资调整是否满足了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及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的异质性差异如何。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基本能保障最底层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并且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工资存在正向效应,且对于男性、30岁以下、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收入等组别的收入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存在对收入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活在新疆城市和农村的四个民族家庭进行329份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家庭校外投资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民族条件下,城市家庭要比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要高,影响这方面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与父母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成正相关;在同一收入水平和同一地区条件下,不同民族之间对于孩子的校外教育投资能力也有所不同,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有关。政府应以现金方式补贴低收入家庭;提高农村家庭对孩子校外教育培养的意识,让农村地区的家长了解校外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全面的发展,从而缩小各家庭之间孩子因受教育的差距而导致的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CFPS调查2010、2012年两期平衡面板数据,以双重差分-倾向匹配法构造了反实事分析框架,估计基本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医保政策对于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医保带动农村消费的同时也加重了农村家庭医疗支出负担;从分收入层次看,医保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正向影响显著且大于城镇低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医院应共同努力,降低医疗费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大大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尤其在农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越来越多,引起人们极大关注。根据国家卫生部2004年12月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表明:全国仍有36%的患者有病进不起医院,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者达41%。与此同时。医疗机构的收入5年间却增长了66.4%。远高于同期国内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那么,医疗费用不断大幅上涨的症结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老龄化与少子化以及鼓励生育政策形势下,家庭的自然发展演变带来更多家庭需求,居民为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和照顾成为普遍现象,居民教育回报率可能因此面临波动甚至下降风险,城乡之间还可能因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个体家庭差异而不同。引入反映城乡家庭自然发展规律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基于明瑟收入方程测量教育回报率,应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对居民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并总结城乡差异,通过分位数回归进一步解释教育回报率变化的收入异质性。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后半程对居民教育回报率产生显著影响,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尤为明显;当家庭周期自然演变后,居民教育回报率随着家庭需求增加而持续降低,农村居民变化程度强于城市居民。收入异质性表明,城乡低收入居民相比其他居民更容易受家庭周期影响而发生教育回报率下降;中高收入居民的教育回报率随家庭周期而变化的城乡差异始终存在。建议在城乡发展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纳入养老与托育等家庭发展保障,减少家庭需求对教育回报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民收入水平和福祉提升,但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选取辽宁为对象,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角度构建收入分配差距评价指标,从全省内部、城镇及农村内部、城乡、地区及行业间6个维度掌握收入分配格局,找出辽宁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实现通过缩小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严控高收入群体比重,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16.
经济适用房合理价格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适用房合理价格的测度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保障性住房开发决策的关键。本文在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居民人均年收入进行仿真预测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房价收入比定义的不足,并以重庆市为例,按照重新定义的房价收入比对经济适用房的合理价格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家庭年收入的增加,其经济适用房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值在增大,经济适用房房屋价格呈升高趋势。经济适用房合理价格的测度结果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低收入及中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补贴和对建造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商相关费用做出减免政策提供了具体的量化依据,对未来经济适用房房价的调控范围和调控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财产性收入占中国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房屋拆迁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暂时的财产性收入冲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暂时的财产性收入增加会显著增加家庭总消费中的耐用品消费,对日常消费总体没有显著影响,但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仅为0.02 ~0.03.与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理论一致的是,农业户口、较低收入、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金融资产较少家庭的消费反应更大,其日常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增加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升家庭消费能力,对低收入阶层福利改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促进文化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的家庭经济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对家庭文化消费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城镇和农村家庭、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中表现出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增加有助于提高家庭文娱支出占比,且在缩尾处理和更换关键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中,核心结论仍然成立;但是,政府公共文化支出对文化消费的挤入效应主要局限于城镇家庭及中低收入家庭,对农村家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家庭的刺激作用不显著。应继续扩大文化事业财政支出规模,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重点扶持农村文化娱乐消费,同时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家庭老年照料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协同应对释放国民消费潜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FPS2010、2016和2018年的家庭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加入交互项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会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总量,同时对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促进作用;但在高强度照料家庭中,促进作用会受到明显抑制,且不再有助于消费升级。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可靠。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家庭照料会通过向下的代际转移对消费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而家庭老年照料导致的“收入惩罚”效应和健康风险提高则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存在显著的收入、城乡和区域差异,对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有着显著影响。巩固家庭老年照料的基础地位、围绕家庭照料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释放家庭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高强度照料、低收入、农村与西部地区家庭应是政策的首要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0.
王永超 《消费导刊》2014,(10):223-223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在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中仍然存在寻租问题,对社会危害严重。本文试图运用博弈理论,建立监管机构、开发商、政府官员三方的静态寻租博弈模型,探索治理寻租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