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知识经济的来临,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之间比较重要的活动,更多的人意识到商誉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对外购商誉确认为企业资产己在国际和国内会计界基本达成共识,但在会计实物中,自创商誉的确认至今未被认可,长期无视自创商誉的做法造成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沟通的堵塞.本文通过对企业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区别和联系,着重阐述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确认的难点,为提升自创商誉的价值利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吴清 《商业会计》2012,(10):13-15
企业并购业务中往往会涉及到商誉的确认。商誉是能够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外购商誉需要在报表中进行确认。而自创商誉由于不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还受到有强烈内在需求的稳健性原则的制约,因此目前不适宜在报表中确认,但确认自创商誉应是会计界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忠霞  韩梅 《中国市场》2008,(18):48-49
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自创商誉是否予以确认成为争论的焦点。长期以来,传统会计对于企业外购商誉进行了确认,而对自创商誉却不进行确认,这种做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认为应该对自创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商誉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摊销。在此,就自创商誉问题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和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传统的会计模式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然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确认自创商誉具有必要性,但自创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仍在进一步探讨中。因此当前确认自创商誉的条件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5.
商誉由于其不可辨认性和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传统的会计模式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然而,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确认自创商誉具有必要性,但自创商誉是否满足资产确认条件仍在进一步探讨中。因此当前确认自创商誉的条件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商誉是对企业具有好感的价值 ,是超额盈利的现值 ,是企业的总计价账户。只确认外购商誉 ,不确认自创商誉 ,有悖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主要质量特征 ,应该将其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予以确认 ,并考虑其摊销问题。应尽快制定相关准则 ,以规范我国购并业务中商誉会计处理实务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7.
浅谈商誉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时代使得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是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都应该加以确认,并且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商誉确认和计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时代使得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是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都应该加以确认,并且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商誉确认和计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的问题,通过对自创商誉本质的剖析,阐述应当确认自创商誉的理由。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一样都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应对其加以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誉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其准确计量日益重要。传统会计理论中对外购商誉主要以外购时一次性支付的价款确认为商誉的价值,缺乏总体合理性。只有从自创商誉及外购商誉的计量到商誉的摊销等方面重新认识商誉,才能更好地解决商誉的计量问题,并给会计核算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11.
胡晓娣 《商场现代化》2006,(23):338-339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深入及外购商誉的确认,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成为会计界争论的焦点。目前,我国许多会计工作者仍然主张自创商誉因其不能合理可靠地计量而被排除在传统的会计确认体系之外。但持相反意见者也大有人在,如葛家澍教授曾指出“在现代  相似文献   

12.
商誉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自创商誉一般不确认,本文从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入手,认为自创商誉符合资产的定义,符合相关性与可靠性,应予以确认。在计量自创商誉时可以采用现值计量模式,即未来超额收益的折现值。  相似文献   

13.
究竟是否应该确认自创商誉,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本文认为商誉(无论是自创还是外购)都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形资源,且基本符合确认的条件,因此主张应对自创商誉也加以确认和计量,但考虑到自创商誉的特殊性,可将自创商誉作为永久性资产(不摊销)进行披露,但需要进行减值评估。  相似文献   

14.
企业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会计角度,确认自创商誉符合会计目标、会计原则的要求;从财务管理角度,自创商誉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在资本运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企业战略制定和政府宏观调控角度,确认自创商誉是企业内部进行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自创商誉的确认具有必要性.同时,自创商誉满足资产的定义.满足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它的确认又具有可行性.在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主要是对外购商誉作出了详细规定,对自创商誉仍然不予确认.根据商誉本质,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没有区别,所以自创商誉也应当被确认,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评价企业的真正价值.本文在最后谈了两点在自创商誉核算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是同行业利润水平的确定,另一个是确认哪些超额收益与商誉无关.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10):179-18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合并现象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购商誉应运而生。但是外购商誉也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因此需要企业的自创商誉。与西方国家相比,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是非常成熟的,但是他们却在回避自创商誉的内容,虽然我国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比较的晚,会计准则还不够完善,但是对于自创商誉却十分重视。因此,本文对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前理论界对自创商誉计量没有统一的认识,实务界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处理方法,因此,自创商誉计量问题成为商誉会计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及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实物期权理论,对自创商誉的计量进行了一种完善、创新根据自创商誉的本质范围和特征,对其进行期权识别,作为其计量的起点:同时结合会计确认、计量的要求,构建基于期权理论的自创商誉计量模型,并以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商誉问题一直是会计领域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浪潮的高涨,自创商誉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认为自创商誉应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加以确认,同时提出了有关自创商誉确认和计量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9.
对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对自创商誉予以确认是会计目标和一般原则的要求传统会计模式只确认外购商誉 ,即当企业发生兼并或购买一个企业的行为时 ,才能进行商誉的核算 ,这不符合会计目标和会计一般原则的要求。首先 ,会计目标要求企业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 ,而企业在并购时确认的外购商誉转化为自创商誉后 ,并不能说明它是企业完整的自创商誉 ,因为企业原有的自创商誉并未入账。因此 ,会给投资者、债权人造成一种错觉 ,因而对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力能力等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有悖于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其次 ,外购商誉是被兼并或…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赢得顾客的信任,这些都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资源,实质上就是自创商誉。在现代会计制度中,当购买方支付的价格与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时,差额部分便会被确认为外购商誉。但长久以来,自创商誉由于形成时间,成本不易确定,且具有可变性,财务会计不予以确认。因此是否要确认自创商誉成为会计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