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问题王廷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和社会资金筹集配置渠道的显著位移(从财政主导型向金融主导型转变)使得金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金融调控也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中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金融制度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要顺利完成金融制度变革,还必须对尚不适应现代金融制度正常而有效运行的某些经济条件实施环境改造,在制度与环境配称下实现机制的顺利转换。而以资金借贷制度为基础的金融制度,可以形成适应有计划商品发展要求的宏观金融调控机制,有效地增强宏观金融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唐斌 《发展研究》1994,(1):17-19
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宏观基础;一是推进计划投资、财税金融领域改革,重建适应新体制的宏观调控体系。后一个问题,从总的看来,诸如财税、货币政策应集中在中央,但中央集权后,中央与地方(主要指省市一级,以下同)的调控权限如何划分?在实现中央调控目标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是什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20年的改革岁月中,我国的金融体制以市场经济作为依据,取得了重大成绩,通过改革银行调控与信贷资金管理,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框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辅相成的经济体系制度。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阶段金融系统当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两大主要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金融体制。这主要是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第二个任务是改善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及其功能。包括建立健全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政策性银行及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及其功能。后者是改善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中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关税与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控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税与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控机理探讨樊光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随着进出口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关税与汇率日益成为对外开放领域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关税与汇率怎样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宏观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7.
从政府管理金融国有资产的宏观角度,对国内外金融企业高管的激励与约束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立足于解决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总结了金融转型过程中,坚持国有化手段和金融国有资产存在的必要性;接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政府管理金融国有资产的两个基本宏观委托目标———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并提出应该在多目标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建立研究政府委托目标达成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分别从金融效率达成的激励与约束、金融稳定达成的激励与约束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最后提出了金融国有资产运作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型金融运行机制模式中,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是联系宏观金融运行机制和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中间环节。与此相应,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是既对微观金融运行机制发生决定作用,又接受国家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制机制导向的中介机制,即同时对微观金融运行机制和宏观金融运行机制发生作用的双向性金融运行机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市场机制是构成总体金融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一、市场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金融运行机制,建立起“以市场金融调控为主、计划金融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型金融运行机制。一、金融运行机制的比较分析从历史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与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金融运行机制大致有三种模式,即计划金融运行机制、计划——市场结合型金融运行机制和市场经济型金融运行机制。其主要区别是: (一)金融组织结构不同。在计划金融运行机制中,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并不存在,信用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历了三十年,基本上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宏观金融调控体系、金融法规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对外开放和对内统一的市场金融格局逐渐成长完善,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金融运作模式初探曹丽英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和枢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过程中,我国金融业也面临着嬗变和鼎新。逐步改革传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金融运作模式,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白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31-2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论是从宏观上的制度建设,还是从细节上的具体操作,都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重点问题。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详细阐述了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现行“实际盯住”汇率制度的制约和局限。为了充分发挥宏观金融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提出借鉴智利经验,采取逐步放宽波动幅度到最终完全自由浮动的方式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制度与我国金融调控协调一致。一、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调控有效性质疑1.内外目标无法兼顾。1997年10月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如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2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3%下降到6%;恢复实行对商业银行的债券回购业务;大力开展对居民的消费信贷;采取种种…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关乎国家经济宏观发展和对市场调控力度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国有资产都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相关企业运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贯彻和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资产管理体系改革的政策和精神,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提高国资企业的竞争力度,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周善葆 《经济师》1993,(6):34-35
<正>由于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外汇管理组织机构已落后于市场经济运作对外汇管理提出的要求,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改善外汇管理组织机构迫在眉睫。 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要求放弃外汇管制或实行宽松的外汇管制,建立一种“微观放活,宏观管住”的管理模式,而目前的外汇管理组织机构已不适应这种需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矩阵式管理原理认为,一个管理矩阵必须有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货币市场的不发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宏观金融调控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我国的货币市场现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市场化客观要求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间接化。目前,我国的金融调控机制正处在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过程中,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比重不断增大,并逐步取代直接货币调控工具。作为间接宏观调控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必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我国传统双轨制下,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一直未能正常发挥宏观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为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对运行10多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运作特点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提高或降低存…  相似文献   

18.
改革以来,金融对于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日益增强。金融政策的下场化运作必须建立在金融机构商业化,金融产权股份化、金融管理企业化和金融调控间接化的基础之上。但在现买经济运行中,行政性金融政策及其传导机制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产生了许多矛盾和摩擦,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塑具有竞争性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后,我国的投资体制进一步深化,形成了我国目前投资体制的新格局。然而,就投资体制改革本身及运作而言,客观上存在着问题。如政府行为、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以及市场管理等问题。所以,要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形成的新路子,加强金融中介的转换作用,输通企业资金积累的主渠道,并完善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库券与现代市场经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4年,国家计划发行国库券1000亿元,数量激增;同时,中央银行将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正式介入国债市场。这标志着我国国库券市场化的工作将跃上新的台阶,国库券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信用与银行信用的交汇点;标志着我国宏观金融调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调控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基础货币的吞吐将由传统的扩张容易收缩难的信用放贷方式转为主要依靠买卖国债的方式。因此,在这事关全局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产生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国库券的主要功能及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给予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