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我国区域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在货币区内,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其他经济学家对最优货币区划分标准的讨论,促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一国如忽视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我国一直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这会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必须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实施区域化货币政策,以引导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杰 《西安金融》2006,(3):62-63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合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本文时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国际贸易中的货币选择及欧亚贸易中选择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货币合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出现的新事物。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文章通过回顾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区域货币合作实践的经验,并对区域货币合作新的格局和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职能转换后,基层央行如何贯彻执行好货币信贷政策显得最为重要,如何才能把货币信贷政策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在区域经济内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要求,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芳 《南方金融》2003,(7):53-55,29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欧元的成功,对世界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启示: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东亚货币区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实现东亚货币区可以考虑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即先建立一些次区域货币区,然后逐步向外围国家和地区扩展,最终过渡到整个东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货币总量调控的局限性———最适货币区理论对宏观政策选择的启示骆玉鼎一、最适货币区理论:缘起和发展二战尚未结束,欧洲的政治家们就开始讨论如何实现欧洲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合发展,对一体化构想的探讨和实践,最终导致1958年《罗马条约》...  相似文献   

7.
论泛北部湾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泛北部湾区域经贸合作日渐加深的情况下,货币合作仅停留在建立预防金融危机预警机制上已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由于当前还不具备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要求,泛北部湾区域建立统一货币机制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因此,泛北部湾区域货币合作的重点应是建立汇率稳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金融论坛》2003,8(3):32-38
大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各区域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同区域的发展也面临不同的形势和任务。本文通过客观地分析各经济区域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差距的因素,以及金融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对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基点、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是充满风险的经济,它既为经济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区域货币是规避开放经济风险、降低开放经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使货币的职能有了新的扩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有三种,即欧元模式、美元模式、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20世纪末国际社会关于稳定货币和汇率问题的讨论 20世纪末,国际社会就如何稳定经济和货币大国的货币与汇率问题进行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这主要是因为频繁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危机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给经济和货币大国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与货币和汇率问题有关,因此,如何保持经济和货币大国的货币稳定,如何限制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如何调整汇率走势,使其能够反映出相关货币国家的经济差异,就成为各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各个经济和货币大国对这一问题关注的程度不尽相同,德国、法国和日本的态度最积极,特别是这些国家的财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