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共有九个省(区),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为中部北四省(区),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为中部南五省。本文所说中部,特指中部南五省。安徽作为重要成员,人口和GDP均占中部的近五分这一,无疑会对该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安徽与中部地区的排斥性大于互补性,要想在中部地区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减少排斥性,扩大互补性,避开与其他省份的过度竞争,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科技、旅游等优势,促进中部地区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部崛起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防止出现宏观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既要充分认识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战略机遇等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又要加快工业化,构建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中全面实现中部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3.
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形成了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一般认为,中部地区只要发挥其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制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可以吸引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再加上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加快技术变迁,从而实现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前的区域发展格局从空间上看对中部地区一定有利吗?这给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从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制度效应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我们理智地看待中部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庆春 《特区经济》2007,(2):176-177
本文通过分析“中部塌陷”的原因,认为“中部塌陷”是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的区域经济发展现象,指出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应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符合中部地区自身资源禀赋,提升区域自生能力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6,(20):66-66
商务部近日拟结合自身的职能,在中部地区的五个“能力”建设方面做好工作,助推中部崛起。借第一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之机,商务部表示要尽力做好五方面一工作:一是搭建经贸平台,提高中部开展合作的能力,把中部地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机会。商务部还将支持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武汉国际机电产品、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地方特色的投资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部崛起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地处国土腹地,耕地面积大,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多样,水陆交通发达.在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处于吃力地位.中部崛起,一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区位优势;二要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群;三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四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要以城市化为核心,促进经济都市圈的发展;六要全力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区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开放滞后、经济政策缺失、文化背景等都是造成中部塌陷的原因,中部发展不能简单地重复其它地方的发展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跨越发展战略,需要注重统筹、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注重核心技术的跨越。中部地区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创建节约型社会;争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发挥"后发优势",东引西进;采用"增长极"模式,加快中部城镇建设。要敢于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8.
张宏英 《特区经济》2011,(11):193-195
中部地区的煤炭、水能和煤层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中部地区能源基地建设应自足于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稳煤、扩电、增水"发展思路,把煤炭、水电、煤层气基地的建设作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9.
李素艳 《特区经济》2008,(7):185-187
中部地区是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具有科技、教育、人才优势,有着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优势。本文主要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优势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家祥 《特区经济》2012,(4):162-165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中部地区因其具有明显的整体区位优势迎来了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难得的历史新机遇;但由于中部各省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内部区位差异,具有各自不同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