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古城:外资并购遭遇重创 特区:“深水模式”探路全国——中国水务改革模式之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招标》2008,(30)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水务投资数字:
2002年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斥资约20亿资金,以净资产三倍溢价收购了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开创城市水业溢价收购的先河。
2004年柏林水务联合体以4.8亿元的转让价格收购资产价值2.6亿的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
2007年1月29日,威立雅水务集团与兰州供水集团签约,以17.1亿人民币高价获得兰州供水45%股权。 相似文献
5.
6.
7.
今年的北京,天气冷得突然而无常。由于那条多年的“老寒腿”,家住朝阳区磨房北里的孙大爷一入冬就没有再出过家门,就等着11月15日的到来,因为这天是北京市正式集中供暖的第一天。然而,15日早上,孙大爷体会到的不是盼望已久的“暖”,而是心里的“寒”——暖气片还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全国税收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完成77390亿元,增幅为22.64%,而中央政府对去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约在10%左右,这意味着财税收入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缄默、开发商低调、BT模式(建设—移交,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受质疑,兰州新城,这个兰州正在推进的移山造城计划似陷层层迷雾之中。被质疑的新城在百度词条上,对于兰州新城的 相似文献
10.
水源地达标被视为根治自来水之疾的根本。可是,净化水源之路至少还要若干年,方可见成效。自来水处理所流经的各个环节——水厂、管网、二次供水,涉及部门和地区众多,想要彻底理顺,需要重建庞大体系的全新架构。着眼当下,如何能更快地解决问题?水业市场化改革被寄予重望。关键还是要理顺水厂和政府的关系。专家们一致认为,二者应各归各位,政府监督,水厂管理,把自来水厂改造为国有控股下的股份制公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根据固定观察点最近对10个省市的数据调查,得出农民工提前回流量占农民工总量的65%。因此,如以8%的回流量估计,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已有780万人提前返乡。(据12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期,笔者参加许多地方政府的会议,发现中国的许多城市,从南方到北方,从深圳到大连,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动行政体制的改革;再考虑到今年以来中央领导的讲话,特别是最新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赫然被列入决定的第十一大条,应大致可预见到:中国各地将掀起一轮政府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央企业红利上缴比例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4月26日,一位有色金属行业央企高管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资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提高央企税后利润上缴比例。“关于这一块争论很大,因为很多企业经营状况尚未稳定。”(据4月27日《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 相似文献
14.
市政公用事业是关系到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领域。但目前该领域仍存在许多问题:市政服务企业的责任边界不够清晰,企业承担了很多政府职能,政府对企业承担着无限责任、政府的财力难以满足公用设施建设的需求等。国际实践经验表明,建立公用事业领域的“责任企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构建“责任企业”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公用事业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上海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过去采用土地财政、政府投资公司和融资平台、政策性银行打捆贷款等融资模式,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根据未来经济环境变化,调整地方政府基本融资模式,是做好今后经济发展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越是大家都听不到或很少谈的一些事情,可能越是紧锣密鼓酝酿更大动作进行改革的事情。房产税、资源税、个税,甚至红利税,有的正在论证,有的已经张弓搭箭。分税制后遗症记者:近期,地方投资热潮再起,舆论对地方债务危机的担忧随之升温,各界对新一轮财税改革寄予很高期待。曾康华:新一届政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酝酿新一轮财税改革。十八大报告针对目前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思路。1994年以来,由于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央政府的财力得到了适度的集中,中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著名的深圳水务集团为学习借鉴对象,初步总结深水模式的基本经验,分析宁波市属水务企业发展现状,提出对市属水务企业进行整合的设想,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切实推进资本运作,择机引进战略投资者,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着力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国有全资或控股的水务投资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2月10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如约而至,主题是“新常态可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场内座无虚席,400多位来自政商学界的国内外精英一起探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