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晓军 《新远见》2011,(6):74-80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经验证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温家宝总理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营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既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国家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民生建设的一个主体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节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更多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这是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之后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事业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由于种种原因刑事赔偿难以兑现,多数受害人的家庭因此陷入了艰难境地。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而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需要,是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实现刑事司法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由于种种原因刑事赔偿难以兑现,多数受害人的家庭因此陷入了艰难境地。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而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不仅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需要,是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实现刑事司法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精神。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生动体现。从1978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以来.工商部门始终心系民生.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蒋迎娟 《活力》2013,(3):15-15
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天保工程机遇,全面落实“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的总体思路,围绕“抓产业项目,促经济发展;保民生工程,求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根本,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着力改善社会民生,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世英 《人力资源》2012,(11):24-26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文化建设角度说,这实际上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于整个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价值观——我们不妨称之为民生理念,进而建设民生文化这一软实力。对企业来说,这就是在要求把民生理念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确保生产、研发、营销、销售等都沿着惠民利民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十七大报告折射民生亮点.破解民生之道,其处处体现着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隋新  宋良荣 《财会月刊》2011,(26):50-52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树生 《活力》2010,(20):10-11
民生是和谐之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宏伟事业。近年来,富裕县坚持以发展和富民、惠民为落脚点,重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教育、卫生、安居等基础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养老、行路及居住等热点问题,群众生活保障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和谐局面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步入"十二五"规划时期,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序幕正式开启。未来的2011~20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央企与民生     
何谓民生?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民生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命运休戚相关。民生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栋梁、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业,与民生的发展一脉相承,为民生的贡献经年累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一刻也离不了服务业,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学劳休乐一刻也离不了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发展,能够优化经济结构、繁荣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极大地改善民生。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指出,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公益创业作为社会公益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在国际上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国也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公益创业,符合党和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对于促进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鲜明主题。国家审计机关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其根本职责。本文从扼制权力寻租行为、加大对垄断行业的检查、维护广大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等方面论述了审计机关促进公平正义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