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怕与不怕     
《理财》1994,(6)
怕与不怕画家黄永玉曾著文说,有人问窃贼:“你怕什么?”答曰:“我怕自己偷来的东西再被人偷去。”有人问法官:“你怕什么?”答曰:“我怕自己犯法被别人审判。”有人问棍子:“你怕什么?”答曰:“我怕木偶,棍子打折了,木偶依旧岿然不动,白费功夫。”“怕”的心...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前贤先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诚信的格言。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诚则大信立。”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相似文献   

3.
黎晓 《投资与合作》2014,(10):339-339
《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段话说明树人乃国之大计.何以树人?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中华民族一直是将立德放在首位的,即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4.
“哥哥你错了”清朝某次科举考试时,卷中有句云:“昧昧我思之。”有一考生把“昧昧”误为“妹妹”,因答为)“妹妹我思之。”批卷者阅后哑然失笑,于是挥笔批曰:“哥哥你错了”!(罗正汉辑)“哥哥你错了”...  相似文献   

5.
《鹤冠子》世贤第十六篇中记载:魏文王之问扁鹊曰: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镜血脉,投毒药,“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相似文献   

6.
人才在哪里?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才往往就在你身边,只不过是缺乏发现的思维和眼力。世上没有无能之辈,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用人之道”,老生常谈。古今中外,对于如何选人、用人,案例不胜枚举。老子有害:“善用人者为之下”也有人蜕:“善用人者得‘天下’。…‘为之下”和“得天下”是什么关系?“为之下”,就是为人“谦下”,不狂妄,不自火。所谓“天下”又有广狭之分。广袤弱土是“天下”,拔尖领域是“天下”,企业市场也是“天下”。自身谦逊,才能得到无数英雄的认可、追随,为之奋战,从而同心协力开出一块“江山”,打出一片“天下”。  相似文献   

7.
求责论     
曰:求责.免责也。 责,责备、惩罚也。如《史记·项羽本纪》载曰:“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其后为责任.如《韩非子》载曰:”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  相似文献   

8.
古代把天、地、人称为"三才"(又称"三材")。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答曰:"三才异务,相待而成。"怎么"异务"呢?《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怎么"相待"呢?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首法自然"(《老子》)。尽管儒、道两家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作为"人"最  相似文献   

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能够说出来的都不是真理。《庄子》里有一段对话,庄子问:“何思何虑是知道?”答:“无思无虑是知道。”不要去想,不刻意看破时你才会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10.
《论语》里有一篇叫“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写的: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段对话很有趣,首先子贡问孔圣人治理好一个国家,关键需要哪几条,当然子贡所讲的国家和现在的国家,概念有所不同。圣人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  相似文献   

11.
规者.所以形圆之器具、形圆之意也.如《苟子·劝学》有曰:“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其后引为法则、戒律,如《史记·难蜀父老》载曰:。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德,国家之基也。”“德帷治,否德乱。”党的十七大把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六项任务之一,单独列题进行阐述和部署。并强调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也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用人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把购买各类保险当成购买生活的“保障器”。但是由于很多人搞不懂保险中的“优惠”政策。如“三大宽限期”。所以他们不能自如地应用这些保险的“限期”,从而有效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NICOLE 《中国信用卡》2006,(10S):46-51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闲乎!丘也请从而后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熊掌”和“鱼”如何兼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国际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即: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控制通胀,所谓“熊掌”,我所欲也;“鱼”,亦我所欲也,二者必须兼得。如何兼得?笔者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如今,很多人已经把投保当成自己生活的保障器。可是对这些投保人而言,是否明白作为投保人的自己拥有哪些特权,并且这些特权又对自己的保险保障权益有何利?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现笔者把关乎投保人自身利益的8大权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道家的“道德”是一个哲学范畴,儒家的“道德”是一个伦理范畴,法家的“道德”是一个法律范畴.西汉时期,道家的“道德”哲学理念逐渐被儒家和法家吸纳而成为社会伦理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从周敦颐到张载,从陆九渊到王阳明,中国“道德”概念完成了“本体论”—自然人性论的艰难历程,尤其是王守仁的“心物合一”理论将道器融为一体——从而使道与德融为一体.正是在心学的意义上,“道德”即“得道”.  相似文献   

18.
禅意人生     
和尚文益有心外出云游,乃向桂琛禅师告辞。禅师道:“人皆云‘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那我且问你”,他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说说此石在你心内。还是在你心外?”  相似文献   

19.
郭富 《金融博览》2006,(3):48-48
所谓“德”.即道德.讲的是操守和品行;而“得”指的是得到和拥有的意思。“德”与“得”两字虽然同音.但在人的一生中作用却大不相同。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不乏其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拿着鸡毛当令箭”,其意思是讽刺那些对上边的话小题大做的人。仔细揣摩一下,若把“鸡毛”当“令箭”,充其量落得个“唯上是尊,狗仗人势”的名声。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倒过来说:“拿着令箭当鸡毛”.问题就非同一般了。试想一下.战争年代,如果把“令箭”当“鸡毛”,士兵无组织无纪律,谈何团结、何谈胜利。喻用到当代企业发展而言,亦便如此。如果企业把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当成儿戏,也就是说把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的内部控制这一“令箭”当作“鸡毛”一样不在乎、不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