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相似文献   

2.
饶磊 《中国城市经济》2011,(23):133-134
企业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演化经济学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用不同的解释范式,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提出了各自的企业理论,例如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模型及生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提出的现代企业理论以及演进经济学基于有限理性和复杂系统提出的企业理论等,通过考察各理论体系企业理论方法论的差异,从而发现其分析范式中哲学基础、研究对象、分析方法的差异,并试图给出相应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理论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发展中综合创新这一范式逻辑运动的形式,提出"综合"是沟通旧理论和新理论的桥梁之一,新理论完全可以从旧理论的"综合"中创造出来,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范式的运动和发展也必然会表现为综合创新这一运动形式."综合"创新还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体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纪昌 《改革与战略》2012,28(10):37-39
新制度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的融合成为生态制度经济学,形成较为系统的具有制度分析特色的理论体系.相互依赖性理论是生态制度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交易成本理论可以解释生态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及其绩效;多元化动机和有限认知能力理论为生态制度分析提供一个准确的心理密码;演化经济思想和集体行动理论解释环境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社会资本扩展了环境政策设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叶航 《南方经济》2014,(6):75-80
最近10多年来,随着一些非主流新兴经济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一个新的、超越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本文对新兴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有助于我们前瞻性地把握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家尽快融入这场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理论创新思潮,从而缩短中国经济学研究与国际学术前沿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李云飞 《上海经济》2007,(12):24-28
机制设计理论是当今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在中国却缺少深人的研究和探讨。将其应用到政府经济决策中,能够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正处于制度转型期的中国,其潜在意义是难以估量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黄凯南  程臻宇 《南方经济》2018,37(11):15-26
自从沃尔顿·汉密尔顿1918年在美国经济学年会提出的"经济理论的制度分析方法"以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已经历经百年。文章尝试对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剖析,着重阐述制度均衡分析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发展,以及制度演化分析从演化到共同演化理论的发展,并基于均衡分析和演化分析的范式融合与超越,展望前沿理论的发展方向。制度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发展需要将制度的激励功能和认知功能、将个体的选择行为和被环境选择行为、将均衡的产生和内生演变等纳入统一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相似文献   

9.
认知理性与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经济学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研究体系,这里尝试给出一个有助于系统把握制度经济学的新视角.基于认知理性,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归纳出四种典型的制度研究范式:即完全理性范式、接近完全理性范式、有限理性范式和演化理性范式.在这四种范式中,个体对制度的建构能力依次减弱,制度对个体的塑造能力依次增强,制度也逐渐从浓缩信息功能转变为认知塑造功能.本文还探讨了上述不同范式间的互动与交融,并进一步展望了制度经济学未来的理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平  辛波 《特区经济》2007,3(8):281-282
两个范式之争实际上涉及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个范式的关系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对于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歧,如果追根寻源,大都派生于两种最基本的理论范式: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于两种理论范式基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并阐述不同的问题,硬要把二者统一起来或者用一方取代另一方,都是不足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在研究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问题上,坚持与探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进行。而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理论和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丰富和发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制度与增长:理论解释及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制度的内涵进行了经济学的诠释,重点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中以North为代表的外生模式和以Schotter、Aoki和Greif为代表的内生博弈模式,同时也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制度观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在以上的基础上对制度与增长关系的理论文献和经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基于中国经验的几个代表性理论进行了回顾,继而为后续理论的提出提供思想启迪;最后,文章在基于已有的理论文献和中国经济转型期事实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外生模式的原理,提出了一个解读“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的制度经济学的新分析框架,并为解决制度与增长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转型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中的达尔文主义:背离与复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经济学中一个与主流范式截然相反的研究范式:重视整体和演进、寻求在过程中把握经济现象含义的达尔文主义。文章首先对经济学中的达尔文主义传统和牛顿主义传统做了简单的对比;其次,简要描述了达尔文主义及达尔文一凡勃伦范式的产生和理论要点;接着,文章描述了旧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对这一范式的背离、以及来自旧制度营垒的汉密尔顿及来自新制度营垒的诺斯对这一传统的部分复归,从而对百余年来的学术传承进行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勾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方法论的发展与成果概述,阐明了两者的产生基础、发展脉络、区别和联系,进而探讨了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关分析方法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表现或反映。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日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实践日益要求改变"苏联模式"的经济学理论,要求有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创立出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人在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但其间有关市场经济的规律、机制、运行等  相似文献   

15.
产权理论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创立的、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产权的界定和交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它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旧制度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以制度为研究对象,但两者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在理论体系、方法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方面都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从库恩的范式转换看经济学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早提出来的,其中"范式转换"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被其他学科领域借鉴用来理清本领域的发展、变迁路径以及把握其领域的未来走向。科学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范式的转换上。范式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标志。经济理论的发展,也突出体现在范式的转换上,而利用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来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性质和起源上看,涵盖工程学和伦理学两方面内容的政治经济学是其恰当名称;但是,自新古典经济学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私人领域,“政治经济学”一词就被“经济学”取代了。不过,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传统的抽象思维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从而导致了经济学向政治经济学回归,重新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重新关注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制度。特别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公共领域,中国人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机理与西方也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中国经济学的范式更需要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围绕新古典经济学出现的内外部挑战,直接影响到了法经济学的发展。当代中国法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关注其经济学基础的动摇和中国经济与法治的本土实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自我更新。法经济学研究需要树立支援意识,并据此实现我国法经济学研究的独立自主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