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金融纵横》2007,(13):18-20
本文利用1996年8月至2006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计量方法,对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作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在我国有很强的内生性,从而使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效力下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常作为中间目标的选项。中国“于1996年起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夏斌 廖强,2001)。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无效性  由于中国近年来呈现出经济增长率、价格总水平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不一致的现象,人们开始关注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宜充当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一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论据是: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夏斌、廖强认为(2001),“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过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应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5年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季度数据,运用计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一个比较好的中介目标,人民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该中介目标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1998-2003年间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选用GDP衡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培新 《上海金融》2008,78(6):38-43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应量目前应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货币供应量仍具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 ,应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西方国家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5 0多年来 ,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中介目标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 :2 0世纪 5 0~ 6 0年代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强调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一般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 ;2 0世纪 70~80年代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稳定通货为主 ,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进入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某些西方国家实行以反通胀为惟一目标的货币政策 ,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作为…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我国外汇占款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主要采取两大政策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而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短期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本文分析了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优缺点,认为短期国债是更为适宜的操作工具,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国债成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操作工具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央行票据因其不可持续性的特点,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我国应更加注重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未来以短期国债作为主要的操作工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瑾 《新金融》2007,(9):24-27
在目前我国外汇占款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主要采取两大政策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而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短期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本文分析了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优缺点,认为短期国债是更为适宜的操作工具,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国债成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操作工具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央行票据因其不可持续性的特点,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我国应更加注重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未来以短期国债作为主要的操作工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近期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增速回调已成定局。足以让我们松一口气的是,尽管面对各地、各机构一片放松调控或增加流动性的呼声,至少在中央层次,宏观调控当局仍然保持稳健。这与2008年11月的情形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意味着已经存在的泡沫不会被进一步放大,金融资源回归实体经济尚存一丝希望。分析至此,读者的一丝困惑自会浮上心头:为何实施稳健而不是放  相似文献   

11.
努力探索适合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董莉萍美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固然先进,但这是相对于其经济与金融背景而言的,照搬对我国的经济有害无益。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从两个阶段着手解决:从短期来看,我们要增...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及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其统计口径与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中央银行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有一个学者曾经介绍了联邦德国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经验,说可以供中国参考。其后,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有些金融理论家据此提出了一个货币供应量增加率的公式,即: 货币供应量增加率=计划的合理的经济增长率×计划可承受的物价上涨痃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因素这个公式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只有三个因素。即: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增减率。现就此三因素谈谈对货币供应量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一、存款准备金与货币供应量在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存款准备率(R=存款准备金额(r)\存款总额(D));第二、现金漏损率(K现金漏出额(C)\存款总额(D)),假定原始存款的数量已定(B),那么,商业银行帐户上的存款总额为:D:B 1\R K随着存款总规模的确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总规模也确定下来。用L代表商业银行的贷款总规模,则L=B(1 K\R_1 K-1)  相似文献   

17.
张春生 《上海金融》2013,(3):52-56,117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的融资总额,其的提出反映了货币当局对信贷市场以外的信用创造行为的关注.当外在冲击来自于商品市场时,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造成的产出波动要明显大于以货币供应量为政策中介时的产出波动,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的效果并不比货币供应量要好,但当外来冲击发生在货币市场时,社会融资规模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如果综合考虑到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范围不精准及不可控制性,社会融资规模并不合适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而只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货币供应过剩成因及货币政策工具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市场货币供应过剩现象越来越明显,潜藏着通胀隐患,同时货币供应过剩还极易助长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通过分析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及社会现状,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出采用何种货币政策工具,解决目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谢多 《金融研究》1996,(8):14-17
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工具协调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谢多一、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宏观经济调整与国际收支盈余1994年以来,随着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和汇率的下调,我国外贸出口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