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笔者作为一名基层财政部门主管会计管理工作的干部,深感贯彻实施《会计法》任重道远。一、基层贯彻实施《会计法》面临的困难(一)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困难1.会计行为得不到单位负责人的理解和支持。由于不少单位负责人不学《会计法》、不懂《会计法》,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严格按《会计法》办事,规范会计行为往往被单位负责人误认为是和本人过不去,是和单位过不去,甚至认为是会计人员有意利用《会计法》和自己作对。由于会计人员的“生杀大权”掌…  相似文献   

2.
会计责任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新《会计法》出台后 ,一种主流观点认为 ,新《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 ,会计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这是此次修订《会计法》重大突破之一”。原来规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其它人员都是会计责任主体 ,要求大家都负责 ,结果往往都无人负责。从实际情况看 ,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行为多是在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下进行的 ,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 ,就抓住了矛盾的关键 ,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造假帐屡禁不止的问题。财政部会计司高一斌也认为…  相似文献   

3.
《会计法》自1985年颁布后,经二度修订,于1999年10月31日重新予以颁布,并于次年7月1日施行。新《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明确会计法律责任方面作了重要修订和补充,特别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是一项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会计人员既难以有效地抵制单位负责人的指使和强令进行会计造假,又要负责监督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和对会计造假行为负法律责任的不正常状况,自此从法律上有了改善,得到广大会计工作者和会计人员的由衷拥护。《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编辑部为宣传、贯彻新《会计法》及时…  相似文献   

4.
何谓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指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帐真算,真帐假作,造成帐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的非法目的。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有:第一,不少单位负责人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谋取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以达到粉饰政绩的目的。第二,《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  相似文献   

5.
邱楚 《四川会计》2003,(8):57-57
一、加强《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会计工作一天也离不开法律环境。如果没有电脑记账,还可以用手工进行代替;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会计事务一刻也不能进行下去。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越来越健全的法治国家。会计也将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的法律环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知法守法。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不做假账”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单位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各单位要根…  相似文献   

6.
《四川会计》2003,(4):57-57
各市、州财政局、省级各主管部门、中央驻蓉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会计法》和《四川省会计管理条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业务技能水平,逐步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队伍,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犤财会(2003)5号犦要求,现对2003年我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培训内容、教材和要求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总体安排,结合我省具体情况,今年我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为:1.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主要是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不能保证,虚假会计信息盛行。本文试图通过贯彻《会计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一论述。 一、《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主体,从根本上解决造假帐屡禁不止的问题。 企业、单位编制虚假会计报表,多数与单位负责人有关。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表真实、完整。”这是新《会计法》的重大突破之一。原来规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都是会计的责任主体,要求大家…  相似文献   

8.
朱宁松 《活力》2006,(3):64-64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可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化,体现着会计行业的特殊要求,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罗婉 《广西会计》2003,(8):39-39
会计资料失真是个老问题 ,虽经十多年大检查 ,屡查屡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牵涉面广 ,情况复杂 ,任重道远。一、加强法治思想教育。组织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认真学习新《会计法》 ,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工作上的“应为”与“不应为”。新《会计法》以“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立法宗旨。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  相似文献   

10.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 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负责”,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单位负责 人是本单位会计责任的主体。本文就单位 负责人如何履行会计责任谈点看法。 一、单位负责人应加强自身的会计责任感,做到以身作则。当前,许多单位出现的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资料不真实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原因,也有对会计人员管理不严、约束不力的原因。笔者认为管理不严、约束不力是由于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有的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会计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在《会计法》执法检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单位负责人在财务活动中已乐于接受会计人员说“不”,结果使单位内控制度得以实施,财务管理得到加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然而,有少数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说“不”的会计事项不予重视,其结果是单位内部管理失控,财产受到损失,直接责任人受到处分,有的甚至受到了法律制裁,真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因此,笔者建议:单位负责人应重视会计人员说“不”。第一,单位负责人重视会计人员说“不”,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法》第四条规…  相似文献   

12.
做一个有职业道德、诚实信用不做假账的人,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应牢记的原则。治理会计行业,改变混乱的会计秩序,还需要从各方面进行规范。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应将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和会计人员的执业规范纳入法律、法规应有的约束轨道,让人们不敢作假,并加大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特别是对单位负责人指使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其承担更大风险,从而不敢轻易做假账,以达到治本的目的。会计行业要真抓实治,必须以《会计法》作为整顿会计行业队伍的利剑,以法律手段扭转会计行业的相对混乱的局面,形成良好的会计秩序…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法》的产生 ,标志着我国会计业界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新《会计法》在 6个方面有重大进步。进步之一 :单位负责人由共同责任主体变为第一责任主体。原《会计法》规定 ,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和其他会计人员都对会计行为负责。其结果是大家负责 ,大家都不负责。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滋生蔓延的症结所在。新《会计法》抓住这一关键 ,彻底变革 ,在总则第四条就明确规定 :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确立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第一责任主体的地位 ;也就是说单位会计行为出了违法违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我市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法》的贯彻仍不彻底九届人大审议通过的新《会计法》,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记账规则和会计监督制度,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责任,加大了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做好会计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市把新《会计法》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放在突出位置上,近几年相继开展了《会计法》知识竞赛、会计知识讲座、会计诚信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把《会计法》列为每年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必学内容。但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对《会计法》的内容知之甚少,一些新上岗的会计人员对会计账簿设置、会计科目运用等基本知识缺乏熟悉和掌握,没有把《会计法》放在与《税法》、《行政许可法》等同样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一、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新《会计法》第四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从而确定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应该说这是新《会计法》在原《会计法》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原《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都是会计责任主体,要求大家都负责,结果造成多重主体,无人负责,会计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  相似文献   

16.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新的《会计法》提出的立法宗旨。纵观新法,可以断定,新《会计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我们整顿会计秩序、减少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与原《会计法》比较,笔者觉得强化了以下方面:一、强调了单位负责人的“应为”与“不应为”,抓住了规范会计行为的关键单位负责人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除对企业的经营负责外,同时还应对会计行为的后果负责。新《会计法》从“应为”、“不应为”两方面规定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在“应为”…  相似文献   

17.
黄曦 《事业财会》2007,(4):43-45
一、问题的提出会计诚信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指会计信息供给者依据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客观公正地进行会计核算、实施财务管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职业素养。最近几年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造假  相似文献   

18.
王玉英 《企业经济》2003,(10):184-185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信息生成行为主体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为特定利益集团或个人谋求不当利益的违纪、犯罪行为。它使得会计的社会价值一文不值,严重威胁着会计职业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我国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会计造假势头,思考会计造假的原因,探讨其整治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会计人员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使会计造假有机可乘。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义务及对违规行为的相应处罚,但并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力,这样就出现了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会计人员虽然有《会计法》撑腰,握有尚…  相似文献   

19.
考察《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及《会计法》实施的实际影响以及广大会计尤其是基层会计人员对其所持的态度,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已有的经验,并为会计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施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研究问题及问卷设计1.对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理解。同思想道德相比,职业道德更具有其社会性,它是指人们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并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的遵守具有自觉的性质,我们想知道,人…  相似文献   

20.
一、新《会计法》的主要进步1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财会人员则承担次要责任,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承担责任”而事实上谁也不承担责任的现象。新《会计法》抓住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这对于有效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2充实了会计核算内容。增加了对会计处理方法、或有事项、会计记录使用文字等方面内容,对审核原始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和报送财务会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