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何进 《现代审计》2006,(5):34-34
近年来.随着审计公告制度的推进.各级审计机关都在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进一步规避审计风险.就必须:  相似文献   

2.
通河县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密切配合,审计机关每一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在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同时,报送纪检监察机关一份。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报告中反映违纪问题性质和审计建议对违纪违规人员给予恰当的处理。为规范被审计单位的财经纪律,杜绝被审计单位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起到了威慑和警示作用。增强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有多种 ,主要的是外部风险和审计机关内部风险。(一)外部风险1、被审计单位形成的风险某些被审计单位领导及财会人员财经法规的观念淡薄 ,为了单位或小团体利益而有意损害国家利益 ,在会计核算中弄虚作假 ,不如实完整地提供会计资料 ,使审计人员无法取得完整真实的审计证据 ,处理违纪问题不彻底 ,评价不准 ,重大问题漏网而引发风险。2、法律法规不健全而造成的风险由于《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使审计机关不能独立依法行政造成的风险 ,这种风险集中表现在审计执法问题上 ,往往是审计机…  相似文献   

5.
孔祥瑞 《中国审计》2006,(G00):40-42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体现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的需要,是有效利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违纪问题,警示和规范其他单位经济行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加大了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地方审计机关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深圳市审计局从绩效审计入手,对外公告的审计结果也逐年增加。由于审计结果公告,使一些过去鲜为人知的经济问题通过国家审计机关这一权威机构客观地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审计的知名度扩大了,社会期望值也提高了,同时也加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在审计公告制度下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就成了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审计机关对其在项目审计中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都要依法做出处理,大量采用的方式是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决定,明确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对违法问题进行处罚和纠正,对个别单位的个别事项会采用移送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笔者通过对大量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些审计决定是无法落实的,并且所涉及的违法问题又不适合移送有关部门处理。那么,对此类问题采取什么方式处理更好,由此引起对审计处理方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青敏 《现代审计》2006,(3):11-12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注意发现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审计执法人员的基本职责。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对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予移送的属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是渎职行为。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渎职犯罪。在审计监督实践中,如何及时移送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线索,  相似文献   

8.
2009年,黑龙江省审计机关共对1509名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1.3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9.4亿元,损失浪费金额605万元。七名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六名其他人员涉嫌违法违规违纪被移送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查处。  相似文献   

9.
审计署2号令中《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称: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由此看来,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内部所采取的一项规避审计机关内部所采取的一项规避审计机关内部所采取的一项规避审计风险的自律行为。怎样才能做好审计复核工作呢?笔从审计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审计复核工作,应注意把“四关”,坚持“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规范政策、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审计质量的高或低取决于审计控制体系的强或弱,只有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才能提高审计质量,规避或减少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强调了审计机关实施审计项目时对审计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包括了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法律环境日益变化,审计风险亦日益突出。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审计复核风险是审计机关复核人员在复核审计结论性文件(包括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和移送处理书)和所附审计报告等材料之后,没有发现潜在的审计检查风险以及审计结论与被审事项实际情况不一致情况的可能性。由于审计复核是审计项目质量把关的最后关口,因此,审计复核关口一但没有守住,就会使审计风险凸现出来,使审计项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审计机关就会直接面临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可能。所以,审计机关应该像重视防范审计风险一样,同样重视对审计复核风险的防范。1.审计复核人员对审计准则理解领会不深。2000年以来,审计署分别…  相似文献   

13.
王金林 《山东审计》2002,(10):18-19
继安然事件之后,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以下简称世通公司)又爆发了申请破产的丑闻。安然、世通与安达信公司暴露出来的这种上市公司与审计公司的利害关系,使审计行业和上市企业一样,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我国虽然未发生这种骇人听闻的审计丑闻,但是随着审计范围内容的扩大,审计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社会期望值的提高,如何在审计系统尤其是市县基层审计机关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应引起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一、目前我国市县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风险的主客观原因(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1、政治环境因素。我…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因不确定因素,对被审计事项作出不真实反映或不恰当评价和处理而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或损失的可能性。鉴于国家审计风险问题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如何防范此项审计风险问题谈些看法。笔者认为,要有效防范此种审计风险,就必须在做好有关防范工作的同时,着重:  相似文献   

15.
审计署2000年2号令颁布实施了《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审计复核工作的开展,强化审计机关内部质量控制,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减少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贯彻执行《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对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联系审计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在审计复核工作中,有六个方面的问题需加以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 一、关于审计复核切入点。 《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第四条规定:“审计组所在部门向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提交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审计法》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组织人事部门或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对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的调任、免职、辞职、退休、解聘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机关(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相似文献   

17.
原州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审计机关自1999年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来.截止2003年底共对99个单位的102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审计.查出各类违规资金6371万元.应上缴财政资金33万元.其中审计罚款33万元.移送纪检监察机关2起5人。就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出.贫困地区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违规问题既有普遍性.又具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审计复核,是审计机关内部的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依法对审计决定书、移送处理书以及所附的审计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复核意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熊俊 《现代审计》2008,(2):63-63
随着我国政务公开的不断实施,审计公开也正由上至下逐步推进,审计政务公开日益成为地方审计机关一项新的工作制度和施政方式。在新形势下,市县审计机关应如何规避政务公开带来的审计风险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审计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审计机关在开展各项工作中稍有不慎,不仅会带来审计风险,而且会影响到审计机关的形象和社会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才能规避风险,维护审计机关的形象,保证审计事业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