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企业的质量责任不仅是企业自己给自己“强加”的,而且也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质量责任,社会就会使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强迫企业去认真履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的确,目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不容乐观。难道不是吗?那些“苏丹红”、“冠生园月饼”、“大头娃娃奶粉”,多处发生的矿难、劣质工程等,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真实记录。事实在警示我们: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不容回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企业世界》2006,(2):24-24
12月17日-18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起主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成立大会暨200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讨论和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综合性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相似文献   

4.
叔平 《上海质量》2010,(4):6-11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前夕.沪上企业准备好了一份“自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答卷。4月15日,由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进出口商会四个协会以及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联手举办的“浦江经济论坛暨2010年上海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上海延安饭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国内首个向全国所有企业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大型调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2006”于7月9日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中国社会企业责任调查工作于2005年9月就已开展,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新挑战,制定并推行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切合中国实际状况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8月。中华慈善总会携手中国贸易报社共同启动“中国企业公民发展现状调查”活动。2005年9月7日,由商务部《WTO经济导刊》杂志社、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北京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2005年10月15日。由中国生产力学会、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和谐社会为宗旨的“全球通——建设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南昌)国际峰会”在南昌召开。面对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全国性活动相继举行。有人总结:2005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年。而污染、矿难、毒粉丝、毒奶粉、特氟龙、苏丹红、石蜡油……这些近来频频出现、触目惊心的字眼。也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越来越高,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7.
企业要维持生存和继续发展,必须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须向社会或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质量合格且价格合理的产品。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又须向社会和消费者承担一定的责任。这表面看来两者之间有矛盾之处,事实上,它们之间是和谐统一的:企业出色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又是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8.
《中国技术监督》2010,(2):78-79
开场白:2009年,“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信心”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些都为中国铸就了一条明确而宽广的责任大道,指导着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构成国家软实力,铸就经济发展未来。“中国式责任”将在21世纪崛起,不仅将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是贡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基于此,1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提出“开启中国式责任”这一主题。与会嘉宾一起站在中西交汇、全球融合的时代门槛前,共同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为世人称道的社会责任发展道路。下面请其中的几位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任宣 《监督与选择》2005,(1):A008-A009
去年底以来,境内外的一些媒体大量刊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特别是“SA8000”)的消息、评论和一些不切实际的说法。由于缺乏引导,使企业造成误解,似乎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就是“SA8000”认证、“SA8000”将成为新的企业管理的“潮流”。近日.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并非SA8000,列企业社会责任认证问题,应理性看待,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0.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社会所承担的法律职责和应尽的道德义务。企业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作为“经济人”,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和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作为“社会人”,企业必须同时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行为也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经济组织,就应该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1、提供丰富…  相似文献   

11.
叔平 《上海质量》2012,(1):7-10
2011年12月22日.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联合召开“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发布市经团联《企业社会责任指南》(1.0版),引导上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全国政协常委、市经团联会长蒋以任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经联副秘书长姜薪、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健以及上海市国资委、发改委、总工会、质监局和社团局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如今,“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企业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它对合作企业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领域的要求扩展到社会责任管理领域。企业社会责任不是简单地在企业管理中增设条文性的伦理规范。事实上,企业为了证明其产品是在符合道德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就必须把社会责任视为增进经营信誉和公众形象的重要事项,这种责任主要是企业为自己的行为向社会做出道德上的“担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受社会给予的自由和机会,就应该以合乎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潮流已不可逆转。企业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早超越了一种简单的身份变更模式,而是一种从理念至行为、彻头彻尾的蜕变。企业以责任财富观来力促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通过自觉地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一些企业往往会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用自身的永续发展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和谐。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福利经济学、社会责任会计学、企业所得税法和博弈论四个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对于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特别是企业在经营上须对所有的利害关系人负责,而不只是对股东负责。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脱胎于企业社会责任,它从法学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企业公民”这一提法大大丰富了公司治理的内容。 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险企社会责任的含义也被延伸得越来越丰富。为此本刊特开辟了“CSR论坛”栏目,请各保险公司高层围绕“险企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公民”的话题,阐述一家之言,希望唤起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与市场》2004,(5):1-1
5月1日起,美国、欧盟等国家有可能在我国出口企业中强制推行“社会道德责任认证标准”.即SA8000。这一标准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有学担心,如果这一标准实施.将直接影响跨国公司在华采购,相当多不能通过SA8000标准的出口企业,将有可能失去订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众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而被称为企业公民的企业家们,都上交了一份各自不同的答卷。有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说法,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表示认同,同意的占95.8%,不同意的只有3,7%,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也认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所占比重分别为87.4%和78.4%。相对而言,赞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比重相对较低,不同意的为31.5%。  相似文献   

17.
11月27日,TNT宣布荣获“绿色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大奖”。这一荣誉是对TNT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及具体行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是“责任”问题还是“道德”问题,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一、广义概念:责任与道德的不可分割性“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是不同概念,如果将责任和道德都放在一个广义的角度,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企业社会责任”既可以说是“责任”问题也可以说是“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鸣 《英才》2007,(1):24-24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有人提出“企业能力之上、能力之下”的概念,即企业承担能力之内、之外的社会责任的意思。个人认为,能力之上的事情做不到,企业不要勉强去做,因为这反而会影响企业能力之内即份内责任的履行。社会不能要求企业承担能力之外的责任,否则会让一些企业为了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反而无法将能力之内的事情做到位,这是最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基于和谐管理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回顾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作用以及履行对象入手,运用和谐管理工具进行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围绕和谐主题进行,以实现主题和谐为目标,以“和则”、“谐则”及“和谐耦合”策略,指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