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莺 《中国外资》2009,(6):72-73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现与收入费用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收益计量方法,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化为资产负债观。笔者在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进行对比的前提下,对资产负债观在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并就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并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准则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核算中计量收益的两种不同的会计理论。资产负债观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收益,认为收益是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目标侧重于将资产、负债及其变动作为最基本的计量过程。资产负债观认为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不论收益是否实现,只要是净资产额有实质性增加,就当作收益确认。该方法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的核心,它强调经济行为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得会计理论从收入费用观理论为主转变为以资产负债观理论为主。通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会计人员从战略的角度来把握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思想的总体思路,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这种战略思想在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说明会计理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即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本文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比较深入地辨析了两者的概念,并且说明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是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提出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观作为一种新的收益确认观点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观的理论背景,分析了收益确认观念的发展历程;其次是论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些特点及其具体体现;最后指出了资产负债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为计量收益的理论,同时亦为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本文在探讨了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概况的基础上上,比较分析了两种观念的差异及应用,据此提出了对完善两种观念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中的运用分析(一)全面收益理论与资产负债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突出了资产负债观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在计税基础上,由原来强调从收益表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到现在强调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企业在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取向变迁的经验历程,分析了二者具体内涵和特征的差异,进而提出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准则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本文希望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分析,明确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差异和资产负债观的实质,进一步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制定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收益的正确定义和计量披露,是现代会计制度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迁,成为当代会计收益计量实践发展的趋势。文章探讨了这种转变的理论意义,并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资产负债观计量的收益比收入费用观更能满足决策需要。同时,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施一年所提供的独特研究机会,着力检验资产负债观是否确实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负债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刘君 《涉外税务》2007,232(10):66-69
新会计准则已将资产负债观的收益核算理念全面渗透到所得税会计核算中。本文以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在对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示。  相似文献   

14.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不仅仅是两种完全不一样企业利润计量理论,而且是在会计准则上制定的两种不一样指导思想。本文在探讨了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种观念的差异及应用,据此提出了对完善两种观念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4,(24)
研究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规律离不开环境分析,我国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特征。当前的收益报告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但又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有其深层次原因。收益报告改革的未来趋势与会计目标定位、资产计价与收益确定、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等基本问题紧密关联。在决策有用观的目标下,收益报告将更加面向未来,关注预测未来收益及风险的信息,逐步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在收益确定方面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业绩报告改革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而目前会计要素体系建设并没有同步推进,建议在保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要素基础上,增设利得、损失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并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等纳入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表观作为新会计理念之一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论述了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基本理论,其次对现有会计准则中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过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资产负债表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并阐述了笔者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雅文 《会计师》2014,(11):5-6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表观作为新会计理念之一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论述了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基本理论,其次对现有会计准则中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过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资产负债表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并阐述了笔者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理念更关注企业资源长期价值的最人化,注重企业资产的实质性质量和营运效率。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可以同时存在于会计理论体系中,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论体系采用收益计量观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体系理念的侧重点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逐渐转向了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的观点,会计准则在有关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就资产负债表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简单比较,并论述我国采取资产负债表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2000年4月27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对或有事项进行详细规范的具体会计准则;台湾省则曾在1987年有过一个《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处理准则》。两者都是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会计准则,但却存在很多差异。而其中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两者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基础观念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依据的是资产负债观,财务会计准则公报依据的是收入费有观。这两种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观视会计为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的时期的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