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说起湖北,不能不提及张之洞,尤其是在他督鄂115周年的时候,在“中部崛起”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时候。因为张之洞时代,是湖北最为雄起的辉煌时期,以致于披及了后来的近百年。 相似文献
4.
6.
7.
“孔誉东南飞”,“东部龙抬头”、“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这些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历史上曾代表“中国”本称曾是繁荣象征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为“经济盆地”。在这拥有3.61亿人口的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晋豫鄂皖汀赣的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构成中华神州的心腹。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演,但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显落后,他们遭遇了怎样的发展瓶颈?今年年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04年工作任务时称,要促进“中部崛起”,一时间,“中部崛起”成了与“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的“同日而语”。时将一年,“中部崛起”得怎么样?“中部崛起”的障碍还有哪些?为些,《中国经济周刊》分赴中部六省采访调研,从本期陆续推出《中部崛起》系列封面报道。本期推出最早提出在中部崛起,同时也是位于“中部盆底”的江西报道,是为开篇。 相似文献
9.
促进中部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国家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问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加快新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中部省份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也为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对外开放和商务事业加快发展的一年。2006年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外经合作、开发区发展的主要指标也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一、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然而结合目前我市的“三农”发展现状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既有“农业”问题,又有“农村”问题,关键则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其它问题不能说迎刃而解,也相应地会一帆风顺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农民与此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15.
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扎实做好2006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从总体上看,今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宏观环境,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根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分析,2006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嵩 《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7,(12):23-23
据报道,西部某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然而,该县公路两旁,最近却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此墙做何用途?当地政府称,这是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描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20个字是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未来发展蓝图的生动写照。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免征农业税后引发的问题即是深层次矛盾的体现。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创新“三农”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探索一条适合杭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为此,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村经营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于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坚强核心,全面落实“二十字目标”.努力形成生产发展和政权巩固的“双赢”局面。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形成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近期,由西安高新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和环保市容园林局联合出具的一份关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排查报告显示,高新区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数量为"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