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人口的变动特点,并对未来三十年我国及省际人口的变动趋势作了预测,论述了我国未来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从80年代以来在发展速度、年龄结构以及家庭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腾飞也使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巨大波动,直接影响着各种商品在市场上的命运。本文利用1982、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此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对市场规模的影响由于每一种商品总是满足以年龄结构为特征的部分人群需求,因此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特定产品的市场规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1982~1…  相似文献   

3.
《商》2015,(28)
随着生育水平的降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不断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青少年人口的总量和比重也在发生变动。部分发达城市的户籍学龄人口已经出现减少的趋势,但外来流动儿童的入学还存在问题。为了准确把握郑州市学龄人口未来的变动趋势,我们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教育统计数据,对郑州市未来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5.
6.
戴霞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2):53-57,25
根据1983-2001年台湾地区人口数量及结构的相关数据,以2001年台湾地区总人口数为基数,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选取了总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生育模式四个预测参数,用高、中、低三套预测方案对台湾地区未来50年(2002-2051年)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台湾地区需要在适当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将两性人口和老少人口比例各自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内,使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处于最佳安好状况,从而对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并有利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3-2001年台湾地区人口数量及结构的相关数据,以2001年台湾地区总人口数为基数,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选取了总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出生性别比、生育模式四个预测参数,用高、中、低三套预测方案对台湾地区未来50年(2002-2051年)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台湾地区需要在适当控制人口规模的同时,将两性人口和老少人口比例各自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区间内,使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处于最佳安好状况,从而对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并有利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市200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大都市的"新三步走"战略,采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利用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以2000年为预测基年,分2001-2008年、2009-2020年和2021-2050年三个阶段,设计低、中、高三个方案,对未来5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进而针对首都人口老化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未来50年人口变动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北京市 2 0 0 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 0 2 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 0 5 0年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大都市的“新三步走”战略 ,采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发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 ,利用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以 2 0 0 0年为预测基年 ,分 2 0 0 1— 2 0 0 8年、2 0 0 9— 2 0 2 0年和2 0 2 1— 2 0 5 0年三个阶段 ,设计低、中、高三个方案 ,对未来 5 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进而针对首都人口老化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2-2012年省际数据,使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方法 (ELES)估算城乡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特征以及长期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虽然食品消费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边际消费倾向逐年递减;住房支出的消费比重虽然略增,消费倾向却大幅减少,其中农村的住房支出明显高于城镇;交通通讯品的消费倾向持续上升,且城镇对其需求更大,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概念、理论、方法进入我国已经三十多年了,目前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回顾我国物流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4年前后的学习引进期、1984年前后到20世纪末的探索期、21世纪初开始至今十余年的发展期。在学习引进期,一方面是学习探讨物流相关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是考察和推介发达国家物流学科及管理经验,这对物流概念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重大作用并一直延续至今,但物流领域现存的许多问题也可追溯到学习引进期,如物流中计划经济的体制病以及物流概念乃至管理机构及制度上存在的混淆。在探索期,我国曾在一些经济领域推行国外引进的物流经验并尝试在体制、运行、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当然其中也遭受了相当大的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深受旧的经济体制之害,对此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在发展期,受物流供给需求急剧增加与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物流被赋予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开始规划和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些重要文件。物流已经被我国经济体制所接纳,现代物流发展体制继续完善,促成了我国物流业大好的发展局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物流教育迅速推开,物流媒体和信息大量增加,物流企业遍布全国。为保持并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第一个是关于“量”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量的物流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面”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国物流发展重宏观轻微观,较多偏重社会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而轻视生产领域的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而从理论上讲,生产企业从物流管理中挖掘成本与利润的潜力,会自然诞生对社会物流的需求,这是市场经济体系下推动社会物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必须注意到我国物流发展轨迹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总之,三十多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得非常快,但积累的问题也相当多,今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努力为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 2 0世纪 2 0 - 30年代 ,第二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至 2 0世纪末。分析和总结了两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提出 ,中国人口研究在进入 2 1世纪后 ,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分析了人口研究进入新起点的含义、2 1世纪中国人口研究遇到的挑战和压力 ,以及为使新世纪中国人口研究获得进一步发展所应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标识,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和文化建设机制,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建设,校园文化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师生同台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现状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在过去 70年中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中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大 ,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密西疏。 70多年来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向西倾斜 ,全国人口分布的重心也向西北方向移动 ,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 ,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集中程度在降低 ,人口的分布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三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基础雄厚。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经济中心南移,其发展日显疲态。本文选取东北三省2010—2020年GDP及第一、二、三产业数据为样本构建灰色预测及灰色关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省不同产业侧重不同,经济发展不均衡,且GDP增长仍保持较低增速。本文为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经济政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我国营养强化食品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行业发展迅速,营养强化食品兴起,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营养强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营养强化食品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此,对我国营养强化食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概括,就营养强化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放  谭燕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2):58-62,5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劳动力发展与规划问题。中国目前虽然从总体来看还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劳动力规模缩小和一些劳动技能出现短缺却是必然的趋势。为了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启动适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力发展与规划的研究,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较高程度下劳动力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供求格局和变化趋势,寻求未来合理有效利用劳动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The private sector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This has been recognized in the SME Promotion Law of 2003, which provides a policy rationale for public support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perating in the private sector. One aspect of government support for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ighlighted in that Law is the creation of enabling institutions and support systems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t municipal level.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seri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entre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since 2000, and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for government support for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maller enterpri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