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出口     
《中国报道》2008,(5):90-90
中国出口贸易受次贷危机影响越来越清晰;广交会开幕 出口形势严峻引关注;次贷危机导致中国企业或成诉讼“灾区”;次贷危机导致家电出口北美订单急跌两成。  相似文献   

2.
邓强 《珠江经济》2008,(12):1-1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随着美国“两房”被政府接管、华尔街前五大投行中三家倒闭两家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多家银行破产倒闭、许多金融机构深陷信用和财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向欧洲及全球扩散,富通集团、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英国布拉福德一宾利银行、冰岛整个金融体系等陷入危机,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外媒体将此次危机称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倪金节 《环球财经》2008,(10):84-85
金秋九月,国际金融市场乌云笼。罩,“秋意浓,秋意重,两处相思,一树离愁”,次贷危机的阴霾由薄转浓。 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以440亿美元卖身,国际集团(AIG)资金告急,受次贷危机影响最小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前途未卜”,次贷危机由此正式进入第五轮冲击波。  相似文献   

4.
鉴于次贷危机越演越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接管“两房”(注: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对此,中国央行评价认为,“这些措施是积极的”,“应该能够起到稳定市场、提振信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沪港经济》2008,(10):8-8
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将接管深陷困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将向“两房”提供最高达2000亿美元的资金,这意味着上述两家目前由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或许会被“国有化”,被看作是政府对次贷危机继续扩人的“强制刹车”。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09,(4):13-13
全球银行损失份额的集中度 “从2007年次贷危机至2008年10月,全球银行系统的资产减记集中在少数几家银行。前三家的损失占30%,前20家的损失占75%,欧洲和北美银行占95%,亚洲占很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张立栋 《中国报道》2008,(10):111-111
这样两家有着政府背景,貌似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也双双倒在了次贷危机的巨浪之中,不得不让人感慨现代金融危机来势之凶猛。  相似文献   

8.
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应对次贷危机要有相当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在次贷危机发生后,有些国家出现流动性紧缩。但在周小川看来,这种“流动性短缺”是表象还是本质,需要探讨。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信任程度的降低,导致一方面有了流动性的囤积,另外一方面市场上又出现流动性短缺。  相似文献   

9.
债务危机是刺激政策负作用延续 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标志性事件是雷曼兄弟的倒闭,这次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国债评级下降,所以上一次的危机叫做次贷危机,而这一次的危机叫做债务危机。从国际上来说,二者之间是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的,因为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去杠杆化。现在金融企业杠杆力有所降低,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杠杆是转移到了政府。  相似文献   

10.
齐心  刘岚芳 《首都经济》2008,(11):86-87
一、世界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但未来油价走势和次贷危机的影响程度依然不明朗 (一)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居高不下。已经爆发了一年多来的次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未结束: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银行业倒闭危机频现、金融机构资产大幅缩水、股市持续低迷.高度的信用风险出现在各国金融系统。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出手大力干预金融市场:美国政府接管“两房”,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巨额注资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