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赵紫阳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后,我们考虑一切经济问题,必须把根本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我国经济更好地持续发展。”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也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农业技术经济研究,走提高经济效果的路子,这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经济建设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教训,也是今后经济决策中带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要克服农业生产建设中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之真正沿着提高经济效果的道路前进,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加强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发挥农业技术经济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州市委书记罗荫国、高州市市长邹继海在《发展“三高”农业振兴山区经济》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谈了看法,首先肯定发展“三高”农业,是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其次高州“三高”农业发展的成功轨迹在于:科学布局、区域开发,形成系列、规模经营,强化流通、产销成龙;加强领导、科学配套;再次应努力发展高州“三高”农业,开发名优品种,深化产品加工,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我们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针。结合我...  相似文献   

4.
<正> 《略论张之洞洋务活动的经济效果》一文(《经济研究》1981年第5期,作者严仲仪。以下简称《略论》)考察了张之洞的政治与经济活动,论证了张之洞举办洋务的经济效果及其失利原因,文章不乏独到见解。但我认为文中对张之洞办厂因借债造成工厂“买办性”的论据是值得商榷的;在论述经济效果失利原因之处,也显得过于笼统。故冒昧写此短文,以就教予作者和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缩短出版周期,加快出书速度是每个出版社非常重视的问题。出版社既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文化知识,多出书,出好书,以提高社会效益,又要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多出书,快出书,以高质量的图书,在激烈竞争中占领图书市场,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如何缩短出版周期,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个必须经常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一原理的运用和具体化,是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不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对这一问题从不同方面作了深刻论述。首先,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农业搞好了,农村人口才能稳定。“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正> 《技术经济》1982年第6期刊登的唐泽江同志的《试论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一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述了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二者的关系。该文观点、方法颇有独到之处,能启发人的思路。但是,对于经济效果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读后产生了一些问题,特提出来与作者商榷。一、给经济效果所下的定义是二元的定义该文认为,“经济效果是劳动的结果和劳动过程中物质变换的数重关系的反映。”根据这一定义,作者认为经济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绝对经济效果”和“相对经济效果”两种。所谓绝对经济效果是对劳动的结果进行考察,“用这一劳动提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基本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缩短建设工期,这是改进基本建设工作的突破口,也是尽快发挥基建投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设工期的长短,受项目决策、计划投资、勘察设计、建设准备、物资供应、建筑施工、生产准备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制约。从建设全过程看,建筑安装施工是组织项目实施、运用建设投资的主要阶段,因此,施工工期是影响建设工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努力缩短施工工期是建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就施工工期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一) 余上同志在《技术经济》1987年第6期上撰文,对本人发表于该刊1986年第4期上题为:《技术经济学还应发展成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学”》一文提出质疑,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观点却不敢苟同。看来我们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他不同意我的下述观点:即技术经济作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了,还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学”。他尤其不同意我把“发展”二字用于学科本身,他认为之所以出现“技术经济学目前即为技术的经济效果学”这样一种“错误印象”是由于存在客观原因(专业设计人员和技术经济工作者互不通对  相似文献   

10.
刘怡同志在《略论以工补农》(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年第1期)一文中对以工补农的必然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证,笔者存在不同的意见,现陈述如下,与刘怡同志商榷。第一,笔者申明本人所指的“以工补农”与刘怡同志所论述的“以工补农”具有相同的意义。农业发展的力量薄弱几乎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因而许多国家都曾对农业进行过援助。  相似文献   

11.
略论农家源流及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立国”历史悠久的民族,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在古代世界居于先进行列;农业的发达,创造了古代中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专门从事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政策研究的农家学派,也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留下来的著作,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试图通过对农家源流及其特点的探讨,进一步认识农家学派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地位。 (一) 农家的出现是同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神农之世……耕而食”(《庄子·盗跖》),“神农……之时,以石为兵”(《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这些记载同现代考古学对昂昂溪、林西、赤峰及长城附近各地细石器文化研究的结论,基本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我国农耕生活,即用种植代替采集作为重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初期或中期,其初步发展则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据《诗经·大雅·生民》的记述,后稷时代已经能够用人力使谷物生得整齐,长得丰茂,禾穗又大又好,谷粒充  相似文献   

12.
彭薪 《经济》2012,(4):30-3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这再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三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献计献策.就三农发展的相关问题,《经济》记者采访了来自山东临沭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建文. 《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规模经营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应取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欧志文 《经济师》2007,(5):189-190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作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经营体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孵化器;是提升农民文明水平,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在规制互联网平台“限定交易”行为时适用法律条文混乱、处罚力度差距大。鉴于不同平台的“限定交易”行为反竞争效果存在差异、依赖关系在平台经济中影响力增强等因素,构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并存的双层规制体系具有合理性。一方面,以《电子商务法》第35条为基础结合《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制具有相对优势地位平台实施“限定交易”行为;另一方面,以《反垄断法》为基础结合《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规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平台实施的“限定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确保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农业是经济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不仅是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紧迫任务,而且是确保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持农业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WTO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定,有关农业结构调整的国内支持政策属于鼓励使用的“绿箱政策”。中国加入WTO以后,政府必须按照《WTO协议》的规定,规范地进行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工作,推动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已实施的各类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希琳 《经济》2023,(3):62-63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在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金融资本不可或缺,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需要社会资本的投入。艾格农业董事长、艾格资本创始合伙人黄德钧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是产业的血液,没有钱是干不成的,需要金融“活水”灌溉。  相似文献   

18.
农业规模经营与提高单产并行不悖——与任治君同志商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农业规模经营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所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今后如何制订相应的农业与农村政策,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讨论。 任治君同志《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任文),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规模经营与增产目标相悖……农场规模越大,土地生产效率越低……在近期内,把农业规模经营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政策是不适宜的”。我对这一观点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供销合作社为农民的经济组织,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致中华全国供销社全国代表会议的信》中热情洋溢地指出:“希望供销合作社自觉履行这一历史重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都市农业萌芽于100多年前,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理论,这是立足于城市生活结合乡村生态的思想。1919年德国颁布《市民农园法》,提出市民自给自足的家庭小菜园发展模式,这是都市农业的早期雏形。而"都市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30年的日本杂志《大阪府农会报》上。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首次对都市农业进行了定义。美国的一些农业经济学家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了“都市农业区域”、“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等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新加坡和韩国等国的农业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