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警惕股市心理误区股市可谓八面埋伏,风云变动,稍不注意极易进入误区,而全盘皆输。因此应警惕陷入这样几种误区:“只要入市,便能赚钱”请不要忘记,股市有一条“7:2:1的黄金定律,即10个人入市,7个人赔钱,2个人不赔不赚,只有1个人赚钱。股市的高风险与高...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带来了一切属于它的范畴的事物,股市,亦无例外应运而生。 股票?股票!股票……象个多姿多彩的魔方诱惑了众多的人。仿佛一夜间,中国大地掀起了“股票热”。穷怕了的中国人,似乎终于觅到了一剂脱贫致富的灵丹妙药,纷纷拥向股市。 其实,股市可谓八面埋伏,风云变幻,稍不注意极易进入误区,而全盘皆输。 股市中极易陷入的心理误区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3.
苏晶 《房地产导刊》2005,(15):88-89
从财富效应和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来看,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大部分人都能从股市中赚钱,股市的平均收益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其财富效应必然造成社会各方资源向股市过分集中,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平衡。各方资金在股市中的堆积必然促使股市的泡沫膨大,一旦这个泡沫破灭,结果恐怕就是现如今的股指一跌再跌,任何”强心针”都很难激发市场”复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撩拨起人们赚钱致富的欲望,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一旦能有“赚大钱”的机会,便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使得一些人对投资回报率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总期盼着一夜之间就能抱回一个大金娃娃。也正是这种浮躁的投机心理,使得有人慌不择路或不择手段去赚钱;有的人一个猛子扎进商海,呛了一肚子的“海水”;有的人懵懵懂懂闯入股市,赔了个精光;有的人贪图高利,陷进了非法集资的泥坑;有的人不择手段违法乱纪,走上了人生歧途。  相似文献   

5.
辛宏力(西餐馆老板):经商赚钱必须结合自身特长选项目,才容易成功。 辛师傅刚下岗时心里没着没落的,见别人倒腾服装他也倒腾服装。钱没赚着反而赔进去不少;见别人倒腾水果赚钱他也倒腾水果,结果又欠下几千元的债。后来看到股市牛气冲天,他又杀进股市,刚刚赚了几次小钱初尝甜头,突然间牛市变熊市,他失魂落魄从股市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6.
炒股小计     
罗并 《企业研究》2000,(1):43-43
观察股市气势后再决定行动 投资人在决定股票买卖之前,一定要先对股市作一番侦察,掌握整个股市的气势,这样,在买进或卖出股票时,便能多几分胜算。 如果“侦察”时发现当天股市以“在跌价”收盘,那么,准备买进的投资人且请稍安勿躁,而准备卖出的投资人,则越快卖出越好;反之,如果在“侦察”时发现以“在涨”收盘,准备买进的人在第二天开盘时就可采取行动,而准备卖出的人则可继续注视股市的走势。 为什么在决定股票买卖之前要先观察股市气势?这是因为,股市涨跌之势一旦凶猛,1—2天内决然平静不下来,总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根…  相似文献   

7.
天下人赚钱有三个方法,你赢我也赢,即“利人利己”是最聪明的,此其一:有不少人是“损人利己”,这不好,此其二;还有一部份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人,这是最笨的,此其三。这里的“己”指的是公司,“人”指的是业主。[编按]  相似文献   

8.
脑里藏金     
马艳辉 《企业研究》2000,(11):22-24
大脑固存赚钱观念是为了时刻去迎接挑战,而“随时都能赚大钱”是告诫我们智慧就是财富。 一位成功学家在一家大型企业人才培训会上作演讲,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必须有个信念:赚钱、赚钱、再赚钱,并且要牢牢记住,随时都能赚大钱。”初一听,觉得成功学家太“那个”了,但细细一想,又颇有道理:大脑固存赚钱观念是为了时刻去挑战,而“随时都能赚大钱”是告诫我们智慧就是财富,要随时挖掘自己的才智,抢先一步出击。两层意思,后者尤为重要。 的确,资本就在我们脑中,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不少人总是抱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的股票是一种特殊商品。在正常情况下,个股价格和股指的涨跌决定于三种因素:(1)上市公司的业绩;(2)利好和利空的信息;(3)股市的供求关系。近年来,我国股市出现反常情况,第(1)、(2)两个因素所起作用不大。如“五粮液”股票长期是股市的绩优股,每股净利为1.9元,每股市价最高为68元,以后逐渐下跌,最低跌破18元。又如1998年党的十五大召开、香港回归,属特大利好,股市理应上涨,但却急剧下跌。故股市的供求关系才是股市涨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半年来,由于一些上市公司造假账、会计师事务所为公…  相似文献   

10.
ISO9000:2000将于2000年底正式发布。它对1994版标准做了结构上的重大调整,内容更加系统化,对服务的质量控制更有可参考价值。ISO9000:2000(DIS稿)之5.2、7.2.1、7.2.3、7.3、7.5.3、7.5.4、8.2.1等多个条款均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原则,明确提出了“超越顾客期望和需求”,这与ISO9000:1994相比,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版标准由于尚处于草案阶段(目前将进入FDIS稿阶段),所以对于想率先采用新版标准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超越顾客期望”是一…  相似文献   

11.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08,315(9):90-91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股市将大跌,不抛将恐回吐利润。”桓侯回:“寡人不抛。”扁鹊出,桓侯曰:“空头之好测顶以为神。”居十日,扁鹊复见,曰:“股市将大跌,不抛将恐损失手续费。”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扃鹊复见,曰:“股市将大跌,不抛将恐套牢。”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相似文献   

12.
联想为什么(五)□陈惠湘第三章穿新鞋走新路“劳心者治人”不对。思想值钱正确。否则毛泽东主席就不会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赚钱需有赚钱的观念,取之无“道”就不能取之。三人一组五人一群。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观念,否则人就不聚。小企业销售看得见的...  相似文献   

13.
《西部财会》2005,(8):57-57
有个故事几年前曾流传颇广:某证券公司的散户股民几乎人人赔钱,只有门口看自行车的老太太赚了个钵盈盆满,于是大家纷纷向她讨教炒股秘方。她说:“门口的自行车就是我炒股的秘方,自行车少、股市萧条的时候我就买股票,自行车多、人人都抢着买股票的时候我就清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随大流不赚钱,反其道而为之却获利”的道理。实际上,这位老太太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如今理财渠道日趋增多,操作难度相对增大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候。巧用逆向思维进行科学的理财,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1年9月对全国主要城市1021名在住主妇就有关“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意识”及“菌类食品消费动向”进行了调查,其中“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意识”调查结果如下:1关于生鲜食品的名称和原产地标识日本规定,从2000年7月起新鲜蔬菜、菌类、水果、肉类、蛋类、鱼贝必须标识名称和原产地。当问及对此有何看法时,回答“根据标签确认产地后再购买”的人最多,达54.2%;“比以前更容易确认产地”的占39.2%;“不知道有此规定”的占4.7%。按年龄区分,“确认标签上的产地再购买”的人中,50岁以上的…  相似文献   

15.
《新远见》2008,(5)
许多股民在回首过去的炒股战绩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慨:指数涨上了天,我的股票却趴在地下只挪动了一下脚,指数暴跌时,我的股票跌幅却得比指数大得多。据世界各国股市的投资统计数据表明,股市中的投资者,只要不彻底退出股市,都难以逃脱一赚二平七亏损的命运。也就是说在股市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如何成为那少数人的一部分呢?让我们先看看股市的成功者是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举高打的同时.美特斯邦威能否真正践行其投资理念:不投资不赚钱的项目:不投资能赚钱但无钱(力所不及)的项目:不投资能赚钱而无人的项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使得大部分人都把钱投向了股市,楼市等收益大的市场,相对而言,保险显得“门前冷落车马稀”。加上一些宣传口号的误导,使得很多家庭对保险的认知上产生了很多误区。由于保险产品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某一项买得高买得早就能起到作用。只有避开这些误区补足缺口,才是“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 市场经济撩拨起人们赚钱致富的欲望,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一旦能有“赚大钱”的机会,便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使得一些人对投资回报率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总期盼着一夜之间就能抱回一个大金娃娃。也正是这种浮躁的投机心理,使得有人慌不择路或不择手段去赚钱;有的人一个猛子扎进商海,呛了一肚子的“海水”;有的人懵懵懂懂闯入股市,赔了个精光;有的人贪图高利,陷进了非法集资的泥坑;有的人不择手段违法乱纪,走上了人生歧途。  相似文献   

19.
笑口常开     
为了什么一个有钱人对尘在青草地上晒太阳的游手好闲的人说:’‘你为什么不卖力工作呢’!’”“为什么要卖力工作’!”“为了赚钱呀“赚钱做什么?”’“有钱就能够享受呀,就能过悠闲的日子呀!”’“何必那样麻烦,我这样不是在过悠闲的日子吗’!”学了一手一个人来到天津,见一个饭铺里挤得水泄不通,一看牌子上写着:“狗不理包子铺”他略有所悟地点点头:“难怪人这么多,谁不吃便被骂戌狗!’他学了这一手,非常高兴,回到家里,就在自己地头上写了个大牌子:“王八不干”.搬个凳子,坐在树荫下,等着怕骂的人来给他间苗、锄草。…  相似文献   

20.
张小平 《英才》2003,(8):30-30
在一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记曾三次提起杜厦的名字,物美集团董事长张中都相当警惕地回答道:“这个人我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