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要想切实堵塞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途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仅就黑龙江垦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分述如下。1.垦区部分企业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垦区亏损企业已经严重困扰了垦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然,造成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其客观一面,诸如历史包袱沉重,负债比例和金额不断增加,导致财务费用负荷过大等客观因素。但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仍是造成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企业亏损数额的不断增加,垦区企业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却不断缩小,导致…  相似文献   

2.
一、供销社企业效益的回顾从总体上看,"七五"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改革取得了"恢复三性"、实现"五个突破"、"六个发展"的效果。进入"七五"末期,特别是1990年以后,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是几个基层社、市县公司的效益滑坡,逐渐地变为多数企业的效益滑坡。并由几个企业的亏损变为多数企业亏损,由多数企业亏损变为一个县、一个市,经济包袱越背越重。时至今日,有些地市县供销社亏损有增无减,不合理的结算资金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率过高,经营资金短缺,服务功能下降,个别企业已经影响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粮改出台的背景及主要作法 湘鄂两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受原有粮食购销体制的束缚,造成生产、经营的粮食越多背的包袱越重的不合理局面:各级政府背着沉重的财政补贴包袱抓粮食,抓了粮食背包袱;粮食企业背着挂帐的包袱经营粮食,经营了粮食更背包袱;农民背着效益低下的包袱种粮食,种了粮食也背包袱。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包袱将越背越重。  相似文献   

4.
国有粮食工业企业亏损的原因及对策付键当前,部分国有粮食工业企业产销量下降,亏损额上升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此,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国有粮食工业企业亏损的原因国有粮食工业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内部。导致企业亏损的因素主要是:———生产管理混乱。许多企业消...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增加了企业改革的难度,其中企业的潜亏问题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1996年第一季度,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综合亏损面在43.3%,其中由潜亏造成的亏损为17.58%;民营企业中,有8.56%的企业由潜亏变为明亏,并且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可见企业潜亏问题已成为解决企业亏损问题不容忽视的难点之一,必须深刻分析造成企业潜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经营现状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时期,许多企业由于思想观念转换滞缓,经营无力,就我县供销社系统情况看,一是效益下滑。全系统1992年出现了经营性亏损,1993年全系统18个独立核算单位6个企业亏损,亏损面占企业总数的33.3%,县级有5个公司、2个厂子,只有3个公司没有出现亏损。1994年这种亏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1-5月帐面亏损金额为64606元,实际上还有许多应摊未摊没有列入。二是包袱沉重。1993年底,全系统挂在帐面的"三待"资金555.2万元,加之还没有及时清理出来的潜亏部分,全系统约有600万元的经济包袱。这些经济包袱,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政策性原因,而更多的是由于自身人为原因造成的。三是企业经营跳不出旧格局。经营范围狭窄,大多数企业没有突破原有经营范围,相反,有许多传统业务基本丢失;经营市场狭小,许多企业没有冲破经营小天地,仍被困扰在狭小的市场范围内;盲目经营,大多数企业无经营战略计划,碰到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业务;信息不  相似文献   

7.
攀枝花市粮食企业的改革始于1997年。通过改革,遏制了企业亏损,增加了职工收入,促进了粮食经济健康发展。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主要问题(一)改制成本严重不足过去企业积累甚少,再加上政策不配套等客观因素,普遍亏损,有的甚至资不抵债。粮食企业现有固定资产中,大部分是陈旧的仓储设施及国有土地资产,且口岸不好,变现十分困难。多数企业根本无力支付分流富余人员及安置离退休职工的费用。(二)历史包袱沉重一是储备费用和亏损补贴不能及时到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市粮食企业应收的各种储备粮油费用…  相似文献   

8.
粮食经营放开以后,粮食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增效减亏做了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成效甚微。粮食行业的大额度亏损,使国有资产负债率逐步升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负债率超过100%,企业财务包袱非常沉重。加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粮食企业受人员过多的制约,受财务包袱沉重的制约,受资本金短缺的制约,受某些政策不配套的制约,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主渠道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和威胁,如实的讲,粮食企业亏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不在企业本身。政策性亏损才是最主要的。造成政策性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价格体制不顺,价格倒挂,既造…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经营过程是不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所以,扭转企业亏损也应在多方面采取措施。辽宁省农垦局在解决了企业领导班子和如何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等问题之后,发现一些农场仍然亏损,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生产资金,以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粮食企业亏损的原因 国有粮食企业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以从企业外部原因和企业内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以来,乡镇工业出现了产销利同步增长,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的良好势头。但是,我们不应忽视乡镇企业在上规模、求速度过程中出现的“暗亏”问题。所谓“暗亏”是指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从量上反映出来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损耗。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遇到曲折,出现小部分企业亏损,这是十分正常的。但是,相当数量的“暗亏”企业  相似文献   

12.
供销社亏损客观上有包袱重、负担多、承担社会义务大、政策性亏损等诸多因素。我们应从主观上找原因,病根找准了,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决策性失误造成的损失企业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寻找经济增长点上,稍有不慎,就会决策失误,最突出的就是在开发项目上,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考察了解、预测不准、客观条件所限等,盲目上项目,造成投资失误。1992年博兴县乔庄供销社采取联营方式,利用旧棉站上了一个电子项目。结果,该项目试产后,产品没销路,即停产下马,给本来就困难的乔庄社又背上了几万元的包袱。1998年博兴县湖滨供销社投资6万元上了藕罐头生产项目,当地原料充足,但忽视了一个关健问题,消费者口感不适,不如鲜藕好吃,消费者反映没有必要撇开鲜藕,去买罐头吃,结果投资失败。在投资决策问题上,企业领导凭一时热情或长官意志而轻意决策,企业没有不跨的。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是企业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无数实事证明,思想真正解放了,脑筋活了,才谈得上胆子大、办法多、步伐快;才能出人才、出经验、出成果,把供销社经济搞上去。一、解放思想,要在开动脑筋,更新观念上做文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一步,认识就提高一步,实践就跟上一步,经济就发展一步。过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领导同志习惯用计划经济那一套看问题,满足于几十年一贯制的生产经营方式,背着传统优势的包袱面对市场,靠老产品过日子;有的单位遇到困难习惯于找政府,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些领导机关把企业看成自己的附属,服务少、干预多。为此,我们邢台市社在全系统开展群众性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用十五大精神,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形成了一个人人议改革、想改革、干改革的气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亏损严重,亏损上升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不少地方亏损面在不断扩大。企业亏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非经济因素占了一定比重。据国家计委对全国2586户企业的调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的企业占亏损总数的81%以上,最新抽样调查资料显示,45%的国有企业基础管理出现滑坡,37%专业管理滑坡,53%现场管理滑坡。从自身经营活动方面讲,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导致企业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我局去年和今年初撤并的几个亏损严重的公司、工厂审计情况看,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贪大求快,盲目…  相似文献   

15.
国有粮食企业在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普遍背着“富余人员多”、“债务负担重”、“离退休人员费用大”的“三大包袱”。减轻这“三大包袱”负担既是粮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搞活经营的前提,又是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灵山县粮食系统在县粮食局统一领导和安排下,近两年来,进行了认真探索,其成效可喜,经验有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伊春林区开发建设40多年来,曾经成绩辉煌,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近年来落伍了,特别是1989年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以后,企业连年亏损,背着各种挂帐和贷款25亿元的巨大包袱。今年上半年发展速度虽然达到了8.61%,经济效益却直线下降,利润比去年同期多亏1500万元。盈利企业减少,亏损企业增加,森工预算内33户企业,亏损就达23户、这种情况使本已紧张的资金更加雪上加霜,生产难以为继,尤其加大了亏损拖欠职工工资的严重程度,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造成速度和效益反向发展的原因很多,一是指导思想上重速度轻效益。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中捷农场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加之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1993-1994年,中捷农场经济开始出现严重的困难。企业亏损和潜亏问题突出地摆在面前。截止1994年底。全场139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中,有5l家企业到了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3l家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亏损额达1406万元,累计亏损挂帐达30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粮食企业亏损,这个沉甸甸的话题已经不仅仅被粮食系统所关注。党和政府要求支持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农业发展银行与粮食企业息息相关。因此,对粮食企业的亏损现象进行研究,尤其是全面分析粮食企业亏损的成因、后果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一、亏损原因粮食企业出现大量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粮食流通体制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经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不强,吞吐能  相似文献   

19.
纵观供销社的发展史,供销社企业的效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五"计划以前,是供销社企业效益稳步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供销社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既无较大的发展步伐,也未出现过大面积亏损。第二阶段是"七五"期间,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供销社企业改革从"恢复三性"开始,逐步实施了推行五项改革措施,实现了六个突破的效果,企业效益逐年上升,曾连续几年超历史最好水平。第三阶段是"八五"初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由少数企业滑坡发展到多数企业滑坡,从少数企业亏损发展到全县供销社系统亏损,在低谷中越陷越深,经济包袱越来越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服务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到部分供销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垦企业,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条件下,明显地表现出对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依恋及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与因惑,尤其是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经济秩序紊乱,内外部环境恶化,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背着沉重包袱的农垦企业,步履格外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