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公司普遍认为网络安全事件是威胁金融稳定的最重要因素。网络安全事件呈现出不同形态,主要通过破坏金融公司关键服务连续性,丧失对公司与市场的信心,损害关键数据的完整性等三种途径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美国不同类型的金融监管机构在网络安全的金融监管方面进行了不同尝试。  相似文献   

2.
尹振涛 《银行家》2018,(4):18-21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提供了一个重视和重塑金融监管体制的契机,除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外,更是引发了一场针对金融监管框架调整与变革的浪潮。其中,美国、英国等国针对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对监管框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反观中国,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再到近期国务院机构改革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立银保监管委员会,可以说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也已经取得实际性、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将着重分析本次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逻辑基础,以及对今后的改革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凤雨  翁敏 《西南金融》2014,(11):51-5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反思了三方监管体制(财政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的弊端,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思路是加强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稳定的作用;赋予英格兰银行开展审慎监管的核心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但监管目标却一致。借鉴英国改革思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路可以是:明确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的区别;加强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市场公平;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慰曾 《金融论坛》2021,26(3):30-36,80
权力导向型监管模式有利于矫正市场的力量对比失衡,建立长效稳定的外部监督机制。从金融消费者教育、市场环境净化和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演变的现实需要来看,权力导向型监管具有正当性。美国监管经验表明:良好的消费信用监管与权威意志紧密相连,并以完善信用基础设施、监管科技和法律闭环为监管要义。中国消费金融监管面临着威慑有余、手段欠佳和监管滞后的现状。优化监管决策的信息供给、完善监管方式、创新监管出路等方式,有助于改良监管权力的配置和运行程序,重构中国消费金融的监管格局。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美国重要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的支柱性机构,其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体现出美国监管当局监管思路的重要转变。本文通过梳理回顾美联储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试图揭示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监管体制层面的不足。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对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试图通过对金融监管框架的结构性调整,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保障。通过对该法案的剖析,能够总结归纳出美国政府监管当局针对混业经营监管的新思维,以及趋向于宏观审慎监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银行监管的海外经验概述与借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考察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改革措施和巴塞尔委员会的件体系,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对银行监管存在着某些共性。这既是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时代背景下金融竞争加强和金融风险泛化在金融监管体制上的反映,也是金融监管当局适应这一新时代变化、监管理念调整、监管原则强化和监管手段完善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颜畅 《中国金融家》2010,(10):144-145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金融业遭受重创,各国开始反思各自的金融监管模式。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英国,通过强化维护金融稳定,扩大央行的维稳权和FSA监管权限等措施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统一监管模式,引发了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思潮。英国此次改革发展的趋势概括来说就是完善监管体系,扩大央行权力,强化金融稳定和安全;加强机构之间合作,处理好各监管机构之间关系;强调审慎性监管,控制系统性风险;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安全运行,关系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监管机构依法利用权力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面对加入WTO之后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展开的强大攻势,我国金融业吸取国外成功经验,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而以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分业监管体系在对金融机构之间越来越多的合作行为监管上出现了一些交叉监管或监管真空的问题。另外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基础也不健全,监管主体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则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旨在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的研究表明,过度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刺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然而,危机过后,美国并未简单地采取抑制金融创新的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是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及提高微观金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办法,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但全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现行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完善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架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2009年,保守党上台后推行了更为系统和严格的改革方案,打破了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财政部"三权分立"的监管模式。FSA将被分拆,其相关职能将由央行框架内的三个机构承担,英格兰银行被赋予全面监管的权力;在微观审慎监管层面,采用"双峰监管"模式,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同时设立了特殊处理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英国的新监管框架对我国金融监管强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设立特殊处理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以及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得这些国家金融监管的结构和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英、美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及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发展的分析,探寻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实践,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架构、监管方法和监管规则比较成熟和完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与美国相比,针对外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仍待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美国对外国银行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笔者主要梳理了美国对外国银行机构的监管法案,以及对外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资质监管要求,并在简要回顾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及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WTO框架下的银行有效监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必将加速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在金融领域,我国银行监管将面临以下突出问题:金融环境的复杂性与监管方式不完善的矛盾、一经营趋势与分业监管体制的矛盾、监管标准国际化与监管法制不健全的、监管透明度原则与市场约束不足的矛盾、金融创新的活跃与监管创新相对滞后的矛盾、风险控制和转移与市场退出机制缺陷的矛盾。如何以金融监管结构、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来反映金融结构的变化,提高在对外开放条件下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的弊端,从而引发了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本轮金融改革是在对其金融监管的反思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监管的研究可以得出一般性的变化趋势,如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创新、监管顺周期性以及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对我国金融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资产管理市场一系列"新政"的陆续出台,"泛资产管理时代"已然到来。泛资产管理时代在管理主体、管理市场、业务领域、法律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必然对固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将原则监管、依法监管、协调监管作为金融监管法律原则,能较好应对当前金融形势,适应混业经营的大趋势,提高监管效果,保障金融机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王敏 《新金融》2010,(9):21-28
文章围绕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缺陷以及监管改革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虚拟经济、金融网络以及金融创新极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监管工作无论从监管理念、规则设计,还是组织架构、监管手段等各方面,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未能实现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三大风险领域全覆盖式的监管,是导致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金融监管严重滞后,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失效,对系统性风险、金融创新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缺失,金融资产价值计量会计原则存在制度缺陷,金融救援计划在有效控制了市场恶化趋势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危机后在金融体制和监管规则方面进行了金融改革。文章最后阐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下一步金融改革建议主要从完善金融监管、创新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加快金融市场建设三个方面推进2015年将是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和落实方案的关键一年。在诸多改革中,人们最为瞩目和期盼的是金融改革。笔者建议,下一步金融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破题和推进。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第一,加快推进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的转变。当今全球金融业综合经营已成为趋势,在我国,综合经营不仅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脱媒、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快速推进,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原有的分业监管体系亟须全面提升。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的跨时、跨市场配置,金融监管的核心就是防范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监管部门职能发挥有限的背景下,中央决定实施分业监  相似文献   

20.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对其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的核心原则是将各成员国的监管权力"上移"至欧盟层次机构。欧盟新的监管体系使欧盟金融监管方面出现了新特征,由此欧盟的对外经济关系也将发生一些变化。从短期来看,这些影响对欧盟对外关系的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