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正>我国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信用中介,做好跨周期风险管理实现稳健发展对牢牢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周期性发展的成因利差业务是造成商业银行周期性发展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大致可分为利差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截至2022年三季度,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差业务收入平均占比在七成以上,其中利差业务是构成银行业周期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利差水平的关系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入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经历了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调整存在着利差变动效应,而实际利差直接影响着银行机构的盈利能力。但从实证结果来看,非对称加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对银行机构的实际利差影响效果都不明显,而对称性加息的效果显著。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货币政策的实际利差变动效应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各项业务中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丧失了利率管制下固定的利差收入,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正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研究以招商银行为样本银行,通过分析其经营现状与转型业务发展现状,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金融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存款波动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存贷利差缩窄、不良贷款率攀升等因素为流动性问题埋下了隐患。本文选取2006~2014年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模型,考察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变动趋势,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为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会计》2009,(11):27-31
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差收入与非利差收入。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盈利模式来看,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据2008年度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三家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合计数占营业收入合计数的比重高达80%以上。然而,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从2008年三季度起,人民银行连续5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逐渐收窄。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定价与收费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服务收费实现非利差收入持续增长,是商业银行收益结构由利差收入为主向非利差收入为主转变的必由之路。商业银行综合考虑产品成本、风险因素、收费政策、客户对产品价值的认识程度和承受力、市场竞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提高中间业务定价水平,改进中间业务定价策略,将有助于国内商业银行增强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动力,尽快实现经营转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利差1逐步收窄,信贷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的竞争格局,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存贷利差的演变和均衡利差的界定得到,当前信贷市场竞争已较为充分,商业银行总体利差接近合理水平。未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路径应重点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利率和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0.
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成 《金融论坛》2004,9(6):9-15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走出利差困境的途径王卫东,刘顺谋由于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同业竞争现状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低效益的经营低谷。商业银行要走出困境,首先必须努力盘活信贷资产,提高收入保证度,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成本支出,巩固利差收入。...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学区分总体利差变动与利率市场化政策导致的利差变动的思路,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调控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差异入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存款利率新增上浮区间的影响明显加大,而对贷款利率新增下浮区间的影响总体较小,利率市场化不是当前净利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和信贷规模及期限结构的关系,利用我国近些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同阶单整、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利差和短期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中长期利差与中长期信贷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利差调节和政策调节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信贷期限结构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4.
李刚 《金融电子化》2007,(12):42-44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形势分析 1.政策环境因素:监管当局希望商业银行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增加非利差收入,实现多元化的盈利结构,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中外银行业的利差水平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较低。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利差(SP)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NP)之间相关性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利差变化的重要变量,并且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利差与其呈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关系。因此可能存在一个伴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利差演变路径,而我国正处于利差水平逐步上升的演变阶段,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水平还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会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对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大陆地区商业银行利差水平远高于香港、台湾地区,而利率水平、风险因素是影响利差水平的主要因素。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降低大陆商业银行利差水平的建议,包括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增强金融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依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计量,并从公司治理、市场结构、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业结构和经营能力等方面分析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和银行个体市场份额与银行效率反向变动;投资和货币供给对银行效率影响较大;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存贷利差对银行效率影响较小;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效率影响最小。可以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作用只是暂时的,无法从根本上抑制货币的流动性;存贷利差对银行效率影响不大。因此,为控制通货膨胀实施不对称加息政策,不会对商业银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从银行经营能力考察,传统的存贷业务已不能独立支持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应大力提倡金融创新,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债券利差分解为流动性和信用利差两部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反而会降低我国债券利差,具体的,增大了流动性利差,但降低了信用利差。不确定环境下,债券投资者,一方面更倾向持仓“观望”获得票息收益,使债券流动性变差;另一方面又“有限关注”于公共信息,而忽略微观个体的异质性风险,且出于政策托底的惯性思维,对政策利好报以“期待”,导致债券信用利差减小。该效应在熊市时,以及对国企债券更显著,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会滞后释放。  相似文献   

19.
(一)商业银行的收益问题。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拼抢大客户、优质客户.而往往所谓优质客户又都是大客户。缺乏约束的恶性竞争.一方面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抢市场份额,对优质客户(大客户)采取下调贷款利率或上浮存款利率、少收或免收手续费等手段,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收益:另一方面客户也在不断研究国家的金融政策.努力降低自身融资成本.加强资金运用管理,积极创造更多的收益;同时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也加大了经营的成本。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商业银行在这一客户群体所得到的利益逐渐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平稳推进,商业银行在优质客户(大客户)方面的利差收人将大幅度减少.而利差收人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人来源。因此,商业银行在确定经营战略时应该充分地考虑这些因素.不断开拓新的增收渠道.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许志胜  陈彦 《新疆金融》2013,(9):98-108
<正>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关键一步,也预示着沿袭了几十年的商业银行高利差盈利模式不再持续。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利差逐步收窄已成为大势所趋。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受益于央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存款规模大幅攀升,盈利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基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预期,各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