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环境权与环境产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姚从容 《经济师》2004,(2):20-21
环境是人类生存必须依赖的基本空间 ,保护生存环境 ,就是对人类个体生命的一种最基本的尊重。产权理论的产生源于对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研究 ,而环境问题正是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性的具体体现 ,因此 ,环境问题与产权问题密切相关。环境权与环境产权是两个貌似神离却又密切相关的概念。具体而言 ,环境权是每个人都享有清洁、舒适、不受污染侵害环境的基本权利 ;而环境产权是一组能够界定一个人 (或组织 )在环境资源的所有、使用及收益等方面受益或受损的权利束。  相似文献   

2.
从产权的角度看,与环境资源有关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关键是实现环境资源产权的界定和排他性的使用.论文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出发,认为适合环境资源的产权运行机制是由私人产权和共有产权有机构成的均衡性混合产权结构.由于环境资源的产权不可能完全地被界定,所以排他性的市场交易不可能在完整的产权约束中实现,那么在混合产权机制的框架下,由产权限制、产权分割、创建新产权和认知产权调整来实现环境资源的排他性使用成为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资源的稀缺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凸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环境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建立适当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环境资源合理定价是实现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而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前提,产权交易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重要途径。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是实现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条件和根本要求,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产权制度的界定和规范引导下,生态资源经济才能实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为主题的科学发展。历史上“公有地的悲剧”的启示不单是对产权问题的反思,而是通过设立一套巧妙的制度,以达到“量体裁衣”之功效。生态资源环境公共产权的产生是源于其稀缺性及非排他性的特质。但随着计量这种产权成本与收益的难度不断加深,环境资源体系的经济价值就越来越大。必须考虑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重新界定产权来保证市场与主体效率目标的实现。作为现代产权制度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类产权,它有别于企业产权制度,且它涉及利益主体的范围之广。涵盖的意义也极其深远。本文对生态资源环境这一较为特殊公共物品的产权问题用产权经济学的思维框架进行研究,从政府、企业、市场、制度四个层级,相应提出构建此类公共产权的四层规制模式,以求破解在生态环境规制过程中出现的产权失灵现象及界定不清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的角度出发也已经成为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对环境产权的性质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环境产权也就具有了排他性和竞争性。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产权制度安排或制度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6.
法律无法明确界定出每个社会成员对于环境资源的具体产权,社会成员通过自身感知和理解确定对环境资源的认知产权边界。因认知产权的交叉与冲突导致了在使用环境资源时产生了负外部性。自愿合作基础上认知产权的调整既不同于庇古方案,也不同于科斯方案,它为解决与环境资源有关的负外部性内部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环境资源的认知产权出发,对自愿合作基础上认知产权调整的过程进行了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是界定、配置、行使和保护环境资源产权的一系列规则,主要包括:一是环境资源产权界定和配置制度,包括环境资源所有权、环境资源使用权、环境资源收益权三种权利归谁所有、如何分配以及具体的执行方式;二是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包括环境资源使用权交易的设置原则和主要内容;三是环境资源产权保护制度,包括环境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三个层面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产权安排与经济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兴园  韦鸿 《经济评论》2004,130(6):69-72
根据各相关产权主体的经济条件和具体环境界定产权 ,政府重点应放在产权保护上。政府保护哪些产权应根据如下原则 :(1)保护自愿交易 (无强制、欺诈 )中的交换价值或物品 ;(2 )保护资源及其使用中的增殖价值 ;(3)保护人及其不断提高的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保持有经济效率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9.
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前提,市场经济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才会有效率。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日益突现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经济主体所支配的经济利益的范围进行分割界定,以此为主要内容展开对产权问题的法学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在产权问题研究中,依法进行产权界定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对产权依法严格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两条线同时推进",即通过产权转让,使部分小型国有企业走向"非国有化",通过股份制改造,使大型国有企业实现产权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而产权界定、产权转让和股份制改造均需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才会得以规范并产生实际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世界中的正交易费用引致了合同的不完全,催生了产权优化的客观需求.产权优化的终极目标是准确界定各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并随着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地加以调整以达到动态优化,从而提高企业效率.产权优化的关键是维持"产权域秩序",主旨是产权保护,尤其是对"弱势产权"的保护.会计具有从微观层面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的功能,界定产权是为了保护产权.市场、企业和法律作为界定产权的方式必须以会计为微观基础.会计从微观层面为企业产权优化奠定了坚实的计量基础.产权优化的集中领域是剩余产权及剩余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1.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问题与产权理论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环境资源的产权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由市场环境主义的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一条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独占性自然资源的产权私有化是可能的,难以分割的环境资源的产权理论研究也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环境资源实行产权管理、有偿使用,建立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是摆脱我国环境资源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外部性、产权不分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公众环保意识低、环保产品需求不足而不具有竞争优势,是企业选择污染环境而不是生产环保产品的重要原因,也是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催化剂.为防止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界定产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揭示环境资源的经济属性,指出其模糊的产权设置是造成"租值耗散"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明晰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认为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与环境有关的经济事项,这一点能够为环境资源产权明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资源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产权是随着环境恶化、环境资源稀缺性不断凸显而产生的,它是行为主体对环境资源拥有的一组权利,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分割性和行为性.其主体包括全体公民、国家、社会经济实体或公共组织,客体包括各种自然环境资源和人工环境资源;其内容包括环境资源所有权、环境资源使用权、环境资源转让权和环境资源收益权.  相似文献   

15.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境的政治经济学超越了成本和收益的一般性分析,重视从能力和权利视角来分析环境问题,并且坚持公平和正义的环境价值取向。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污染和人均收入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这为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质量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环境问题的产权原因是共有产权和开放通道资源带来的治理困境。要解决好环境问题,需要对环境价值做出正确评价,坚持谁污染谁支付、预防性、弹性以及保护和培育生物多样性的公共政策决策原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采用环境税、污染配额、环境认证等措施来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武江 《经济问题》2007,332(4):11-13
私有产权的限制可从两个层次看:一是立宪层次上的限制,它是私有财产所有者被动接受的限制,包括禁止侵害他物权的限制和保护公共利益与实现政治需求的限制;二是法律上的私有产权界定后,私有产权所有者主动选择的限制,包括行使权利成本的限制和设立他物权的限制.保护公共利益与实现政治需求的限制抑制了私有产权、市场交换作为调节资源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矛盾手段的力量;其他限制则是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产值最大化的要求,为不是限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产权的界定是法律法规和企业产权博弈的结果。从法学角度而言,劳动力既具有"属物性",又具有"属人性"。劳动力的属物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法定主义,以实现其"对世权";劳动力的属人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合同自由主义,以实现其"对人权"。对世权要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对人权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我国劳动力产权存在法律法规界定和维护劳动力产权的力度不够、劳资双方产权博弈力量的失衡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增进劳动力产权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权原则、产权功能与公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产权的界定、安排、交易与保护,这其中最为基础的问题是产权的计量问题。平等、公平、等价、自愿、诚信代表了产权制度的五项根本要求;资源配制、激励,外部性内部化是产权的三项基本功能。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体现了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而且有助于产权制度的改进及产权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