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马克思在《工作日》中用大量史实资料,围绕着工人工作日的主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逐步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生活现状,深刻揭示了曼彻斯特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及资本家的本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说明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生产方式,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三种已经历完了,后两种正在实践。对后两种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认识,我是逐步深入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学《社会发展史》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十分憎恨认为它是万恶之源、贫困之根,恨不得马上把它消灭。可是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腐朽的,但也有活力向上的一面,如瑞典,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1979~2018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289个反贫困政策文件,从政策样本的数量与结构分布、政策类型与参与机构、阶段性任务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深入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①不同时期的贫困特征决定了不同阶段反贫困政策的数量和结构;②各阶段反贫困政策目标和措施始终与国家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③反贫困政策演进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④参与制定和实施反贫困政策的部门不断增多,政策合力得到增强;⑤反贫困政策的演进始终围绕经济与社会双轨发展这一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中国反贫困工作40年历史演进特征,对未来反贫困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实践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是高度统一的,有必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审视反贫困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面向共同富裕的启示与前景。本文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贫困致因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效率分析工具。从贫困特征和贫困致因两个维度对百年贫困问题进行历史考察,归纳贫困致因在四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进一步根据主要贫困致因、反贫困目标和战略环境变化梳理反贫困战略演进脉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贫困战略正确处理了“整体—局部”“发展—分享”“内部—外部”关系。其一,针对整体性贫困的共性问题,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等局部性探索来开创发展路径,以局部引领整体,实现国家富强;针对局部性贫困的特性问题,以整体惠及局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其二,在不同历史阶段,轮番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掘“有能集体”的地缘优势和独特作用,充分发动团结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有效组织社会生产要素。三者协同,促进生产力发展,将生产力发展转化为全社会的福祉提升。其三,优先破解内部交易效率问题,建立独立而完整的内部经济循环;掌控中间交易主导权,有机组合内生式与外源式发展战略,持续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领导中国人民消除贫困、强国富民的90年.在此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消除贫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中国消除贫困的伟大事业,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其中,邓小平反贫困理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重要成果和杰出代表.过去,由于解决实际的贫困问题的需要,我们对邓小平反贫困思想的具体内容关注较多,很少从反贫困理论自身的逻辑结构出发,去探究邓小平反贫困理论的科学体系以及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为此,本文想弥补上述欠缺,以求进一步丰富对邓小平反贫困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国务院扶贫办陈凡一、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模式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行为决定了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机理,而揭示与掌握贫困地区及其农户的贫困机理则是科学地确定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贫困地区农户分类我国贫困地区的农...  相似文献   

7.
贫困标准理论运用与当前扶贫新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标准是制定反贫困行动计划、衡量反贫困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的确定直接能决定国家消除农村贫困的战略布署。一、贫困标准的理论选择与研究(一)贫困标准的理论基础由于贫困概念性问题和真实贫困数据的不完全,贫困标准的基础理论可以依据福利效用函数理论予以确定。该...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贫困度量是识别反贫困对象、确定反贫困目标和评价反贫困效果的基础。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评析和比较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入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农村新阶段区域性反贫困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云南78个重点扶持贫困县整体仍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农民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质量处于提高中的低水平,反贫困的任务依然是持久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探讨李含琳贫困与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世界上仍有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据统计,到1995年底,仍有6500万人。面对贫困与反贫困的严峻形势,许...  相似文献   

10.
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矢志不渝的开展反贫困斗争,反贫困方式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反贫困的目标从"保生存"到"保生存、促发展"再到"惠民生、促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消除绝对贫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反贫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和回顾新中国70年反贫困实践历程,可以提炼出基本经验:坚持大扶贫格局,不断向贫困人口赋权,不断满足人民需求,不断创新反贫困机制。2020年后,我国反贫困工作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减缓相对贫困,本文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提出一些展望: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明确新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设计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框架;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借鉴以往的反贫困政策,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资本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关系及地租的本质。这一理论不仅对于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租问题仍有其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情问题专家胡鞍钢在《目僚望》1999年第49期撰文谈中国21世纪反贫困问题。文章说,21世纪初期,中国有消除城乡贫困方面的经济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反贫困应当成为21世纪头10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反贫困战略应转向扶持贫困人群。文章对贫困问题作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对现代社会贫困实质和成因的认识应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从总体上考察,制度因素是形成贫困的深层原因。贫困的实质是制度贫困,即制度落后和制度短缺等。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应是现代社会反贫困的根本难题和实质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及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先进性予以了肯定的评价。同时 ,马克思还指出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这是资本主义对于社会的致命危害。如何才能做到既借鉴资本主义一些有益于经济发展的东西 ,而又避免这些危害呢 ?   联系到现实 ,改革开放 ,…  相似文献   

15.
超越贫困陷阱--国际反贫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近20年来国际社会对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作了一个综述。总结了不同经济学派对贫困问题的观点,以及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反贫困战略。对当前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社区发展基金与金融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融反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提高贫困群体的绝对收入水平,但是只有当贫困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时,他们的相对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因此,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为贫困群体安排适当的金融服务机制,以加快反贫困进程。进一步地,本文通过对社区发展基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证明了为贫困群体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确实可以提高他们的绝对和相对收入水平,对加快反贫困进程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中将减贫作为首要任务。可见,缓解和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与追求。当前,主流的反贫困理论主张是通过教育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他们有能力自行走出贫困,为此,深入研究教育发展的减贫效应,一方面可以扩展教育发展与贫困缓减的理论研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会有助于评估贫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脱贫质量,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  相似文献   

18.
正反贫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反贫困的终结。随着超常规的脱贫攻坚战的结束,中国的贫困问题将转变为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问题,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也将提上议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反贫困战略需要实现三大转变,即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由收入贫困  相似文献   

19.
赵春玲  赵峰 《农业经济》2006,(10):17-18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远景目标的关键。造成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成因很多,但总的来看,农村贫困群体不健康、不成熟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反贫困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待系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任何有生命力、有价值的理论都是在正确回答实践进程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拓展和深化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世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实践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认识”。一、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什么是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就是劳动力的使用或发挥,是人们以自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