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合作制是企业明晰产权、转换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市集体企业较多,而且大多产权不够明晰,所以应在集体企业中大力推选股份合作制。在我市的集体企业中,有以下四种类型企业的产权关系最不清晰。一是城镇老集体企业。主要是二轻集体企业和街道集体企业。这类企业在开始创办的时候,确定是由劳动者自带生产资料办起来的。但是后来否定入股分红,实行资产归堆以后,产权关系就模糊了,集体指什么范围,集体企业资产的主体是谁很难说清楚。二是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办的集体企业。以劳动服务企业为代表,但又不限于劳服企业…  相似文献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是国企改革的一个更高目标。国企改制上市是指将原有国有企业的整体或一部分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并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般来说,国企改制有整体改组分立、部分改组分立、...  相似文献   

3.
土地出让处置方式是指企业在改制前或改制过程中经补办出让手续,并办理相应登记后将划拨土地使用权转为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该方式适合于一般性竞争行业,国有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性质,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被非国有企业兼并、企业破产等涉及划拨土地处置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企业改制是指按照规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将独资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份制企业的行为。职工买断产权是指由改制后企业接收改制前企业经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并通过职工募股集资,购买企业改制前“剥离”后的全部净资产和补充企业注册资本,从而改变企业的投资主体而不改变企业法人地位的一种改制形式。职工买断产权改制形式的操作程序及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下:一、财产清查与资产评估企业改制前必须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按清查结果和确认的评估价值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式多样的多元投资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在这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为中外合资、民资控股、经营者持大股或职工参股的企业,这些企业习惯上称之为转制企业。国有企业转制,对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中、小企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宋爱苏 《企业文明》2001,(11):18-19
股份合作制:让你欢喜,让你忧在近几年来的企业改革中,让各界人士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的是,有一种既被社会接受,又受企业职工认同的企业模式——股份合作制虽然这种企业模式并非一种什么新的模式,但对于推进企止改制确实功不可没,它成为了中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转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深化乡村集体企业改革,重点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支持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历史重任。鼓励企业通过出售、拍卖、合资或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转换经营机制,理顺村与企业间的产权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对企业在改制中涉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监督检查,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改制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分立等资产重组、资产剥离等方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金并上市交易,从而调整股东权益和企业财务、组织机构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当前,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司产权不明晰、资产配置不合理、社会负担重以及资金匮乏等方面.为摆脱困境,大部分国有企业都积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改革,其中企业改制上市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企业职工利益触动最大的一次改革。企业改制后劳动关系、产权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实现“三个转变”,势必会带来职工的思想顾虑和情绪波动,引发不稳定因素。做好改制企业的职工思想与稳定工作.引导职工理解改制。进而支持改制、参与改制.营造稳定环境,是顺利推进辅业改制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工作安排和具体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审计文汇》2006,(3):46-46
本溪市审计局积极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保驾护航。 一是将国企转制审计调查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跟踪了解并监督国企改制情况,适时指出部分改制企业不合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转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方法和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量化为股份,并改变原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国有企业改制目的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通过改制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改制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很重要,是关系国有企业改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企业资产经营形式变革中,直接涉及国有资产产权转移、变动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国有企业中生产经营范畴的资产折股出售给本企业所有职工。原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经营。二是将国有企业的资产整体出售给集体单位或个人,包括卖给外商,原企业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或私有私营。三是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产权出售给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河南省商丘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遵循“抓大放小” 的思路,先后对全市中小企业实行了兼并、联合、租赁、拍卖、出售、整体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列入改制的共707户,其中国有企业469户,集体企业238户,已改制企业551户,占列入改制企业总数的77.9%。按改制形式分:股份制105户,股份合作制64户,承包租赁125户,兼并45户,一厂多制、分块搞活14户,组建企业集团10户,依法破产30户,出售转让7户,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建立二级独立法人5户,其它形式146户。参与改制职工9万多人。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共盘活企业闲置资产5.8亿元,9064名企业富余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现有城镇集体企业,也要理顺产权关系,区别不同情况可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合伙企业。有条件的也可以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规模大、效益好的,也可以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这指明了我国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将有力地推动城镇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范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城镇老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步伐,本文想就老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组中存量资产的处置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小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国有小企业通过资产置换,集体企业通过明晰产权,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办法依照沪体改委(94)162号《关于进一步发展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若干意见》执行。二、公司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吸收其他股东投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三、兼并由优势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困难或劣势小企业。四、破产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小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实施破产。五、出售长期微利或亏损。人员较多缺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大钢 《四川会计》1998,(11):27-27
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近年国有小企业推行了股分合作制。在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这种企业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管理民主等优点,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笔者参加了系统内几家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上市前的资产重组,是指一个企业(不管其原来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为达到其上市的目的,对现有的资产进行重组,又简称为“企业上市重组”。一、企业上市的资产剥离问题关于企业上市前特别是国有企业改组为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时要...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中的产权界定和资产管理目标模式庄志加,丁予君一、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的关键所在(一)产权界定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在法律上的表述,是一定所有制关系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对财产的一种意志关系,它通常表现为当事人对一定财产的支配权和转让权。商品...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它涉及到许多财务与会计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管理等财务与会计问题。本文就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绍兴市审计局对外经、供销、商贸系统30家企业的改制情况的审计调查。转制企业大体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职工身份已置换,改制方式一步到位,职工重新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经营持股相对集中,控股比例一般达到20%以上,最高达到70%以上;二是改制“比较彻底”的单位,这类企业除职工身份没有置换,其他各项政策均已到位。三是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改制的企业。总的看来,这些改制企业的运转情况基本正常,销售和利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企业内部紧缩了各项开支,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普遍下降,整个改制企业的运转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