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关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的适用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无效合同的确认是否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合同无效之后的财产返回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及返还财产请求权诉讼时效起算点的确定。但我国法律对于上述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解释也未就合同确认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作出说明。笔者认为,应从实体法上的权利和诉讼法上的权利去区分权利性质,从而得出是否适用于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立足中国对于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规定,参考各国的理论、立法实践,结合无履行期限债务的自身特点 ,归结目前有关无履行期限债务诉讼时效起算点的各种学说,在理论上找寻一种适合作为起算点标志的状态临界点,并应用这一状态临界点去解释确定无履行期限债务诉讼时效起算点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物权请求权性质着手结合各国及地区的立法观点,对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对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前年,刘某在与我做生意时,欠我的货款8000元,当时写了欠条。后来我多次催要,他都以生意亏损为由推托。去年12月4日他付给我3000元,其余的写了还款保证,但是至今还不还款。我打算向法院起诉,但有人说,此案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法院不受理了。请问,我这种情况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宁夏:李学民李学民同志:根据你来信所述情况,我们认为这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断,所以,你的诉讼请求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所谓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权利人提出请求或依法提起诉讼,以及义务人承认履行义务等法定事由的发生,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统…  相似文献   

5.
刘广林 《企业研究》2013,(10):25-27
科学设置诉讼时效制度,除应考虑诉讼时效的立法宗旨外,还应着重考虑相关权利的特殊性因素。专利技术信息的易复制性和专利侵权的持续性等特性决定了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应不同于其它诉讼时效。英美和大陆两大法系国家的时效制度和理论兼顾了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宗旨和各主体利益的平衡,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现行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制度应去除"在专利权有效期内"限制条件,增设"权利失效"内容。  相似文献   

6.
“诉讼时效”是罗马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概念,其客体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从诉权到实体权利的发展过程。根据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理论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将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是最为合理的,而且目前也已在学界和立法界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各种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债权请求权应当纳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除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外,其他人身权请求权均不宜适用诉讼时效。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也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7.
在审计侵权民事诉讼中,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认定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会计师事务所需就其不存在过错进行举证证明,因此,在此类案件中诉讼时效制度安排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对于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提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民事责任案件(特别是影响巨大的证券审计业务民事责任案件)设置特殊诉讼时效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对权利人有利有弊,本文结合其中的具体条款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对当前理论界的一些观点进行适当评析,例如诉讼时效中的"胜诉权消灭说"等,同时还对"请求适用权"、"普通及特殊诉讼时效"的利弊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云鹏 《价值工程》2014,(21):328-329
本文将通过对提起诉讼的不同形式以及同一诉讼的不同结案方式来详细探讨提起诉讼对诉讼时效的影响,以期对诉讼时效的中断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立荣 《活力》2010,(12):295-295
一、关于我国现行法律有关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我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都规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笔者认为该规定存在以下问题:1.在一些情况下,侵害事实发生后债权人可能马上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知道具体的侵害人,  相似文献   

11.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逾期办理房产证产生的违约金性质及其诉讼时效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实践中遇到的案例为切入点对各种意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逾期办理房屋产权证的违约金之诉讼请求依附于其要求被告为其办理房产证的请求之上,该请求权受两年期诉讼时效之约束,迟延履行违约金的时效起算点应与原债权保持一致,即以债权人知道或应知违约事由出现之日为起算点。  相似文献   

12.
李豪 《民营科技》2012,(7):212-213
我国法律关于民事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的表述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当侵权行为持续存在,而权利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后超过两年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如果简单机械地适用诉讼时效计算规则,将不利于制止侵权行为的存续发展,导致权利人的权利一直处于被侵害的状态。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针对持续性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将其分割为不同的阶段分别适用诉讼时效规则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保险法》第26条取代2002年《保险法》第27条,对索赔时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其最关键之处是修改后的法律条款使用了"诉讼时效"一词。而2002年《保险法》第27条则是按照除斥期间的性质来定位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索赔时效。通过对索赔的双重含义解构,并辨析了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在构成要件、适用对象、适用权利、制度目的、期间性质、法律后果等方面的不同,得出了2002年《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合理性以及2009年《保险法》第26条规定的不妥之处,进而探求在坚持2002年《保险法》第27条规定的基础上,对索赔时效进行完整建构,体现索赔时效在不同阶段分别适用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特点,消除目前法条在保险实务适用中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4.
除斥期间属于民事法律上的时间范畴,其与诉讼时效存在相似之处,但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从界定除斥期间的性质入手,剖析了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的区别,联系立法现状,提出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尚有不少缺陷,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中的撤诉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判决宣告之前,由原告提出,要求撤回其诉讼请求的一种行为,一般包括申请撤诉和按照撤诉处理两种方式。但对于起诉后又撤诉能否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我国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保证期间的含义与法律性质,不仅是担保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担保法与担保法解释对保证期间的不同规定,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法律效果,司法解释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的规定在许多方面偏离了担保法的立法原意,给审判实践带来了许多困惑.在担保法中,用保证期间的原理而不是诉讼时效期间原理来解释,更符合担保法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针对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现有的研究概况问题作出一些阐述,并对现存的婚生子女否认之诉问题存在的留白之处(诉讼主体和诉讼时效期限)作出讨论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财会通讯》2007,(8):116-118
一、单项选择题 1、D本案诉讼时效应自2004年8月20日开始计算,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2、D只有合伙企业,在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的前提下,允许普通合伙人以劳务出资。  相似文献   

19.
<正>法律的出现是为了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功能和权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更多方面因素的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来规范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造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失衡,以保障该功能的应用,诉讼时效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诉讼时效概念存在争论的几种现状在我国民法中,诉讼时效概念争论的关键点在于诉讼时效是否是在消灭时效,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诉讼时效和消灭时效的争议源自于古罗马时代,存在一  相似文献   

20.
《财会月刊》2011,(6):62-68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务的请求权,当事人约定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应当分期分别起算 B.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务的请求权,债权人第一次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时就被债务人明确拒绝的,诉讼时效从债务人明确拒绝之日起算 C.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且侵害人明确的,从受伤之日起算 D.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从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