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网收费系统概述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收费系统于199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初采取入口发放纸制通行卡,出口计算机收费的收费方式.1997年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实现了利用非接触IC卡作为通行券的收费系统,开创了我国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大规模应用IC卡通行券的先河.1999年在沿用沪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江苏省实现了沪宁、锡澄、广靖和江阴长江大桥四路一桥联网收费,2000年又沿用1999年四路一桥联网收费的基本规则,实现了苏北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为了适应路网的不断扩大及真正实现江苏全省联网收费,于2002年对以前实现的路网联网收费系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交通部和江苏省相关规定,也为今后更多高速公路联网准备条件.2003年底,江苏高速公路又全面实现了对货车实行计重收费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底到2005年初,江苏高速公路又增加了联网电子支付收费功能,形成了目前入口人工判断车型、发放IC通行卡,出口多种收费方式并存、车道内及时拆账的较为先进的收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5月30日.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举行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电子支付系统开通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省高速公路“苏通卡”6月1日正式启用.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电子支付系统是经省政府批准启动的重要项目.项目由江苏东大智能系统科技公司负责项目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公路三大系统建设中,人们往往重视收费和监控而忽视了通信系统的建设,殊不知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现代化管理的支撑系统,它保障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的数据、语音和图像等信息准确而及时的传输,保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之间业务联络通信的畅通,并保障高速公路内部各部门与外界建立必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高速公路桥梁结构安全。保护高速公路路面及其他路产安全.减少由于车辆超限造成的安全隐患.河南、江苏等省份先后对货车实施了计重收费。由于计重设备(轴重计)供货商较多.为统一通讯接口,增加设备和软件的互换性.西安公路研究所根据计重收费系统称重数据传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通信规约.目前已被4家称重设备供货商采用.并在河南、江苏等地计重收费系统中得到应用.数据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态     
浙江3年后高速公路将实行不停车收费;河南推广高速公路银联卡收费;江苏开展运输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试点;福建稽征启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山西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方案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6.
远程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分为收费站监控和道路监控两部分。收费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收费站的车道、收费广场、收费亭的收费情况,对收费车道通过的车辆类型、收费员的操作过程以及收费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特殊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实施有效的监督。道路监控系统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干线、互通立交、隧道等高速公路重点路段进行监视,掌握高速公路交通状况,及时发现交通阻塞路段、违章车辆,及时给予引导,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通畅。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8日10:28分.上海,江苏、安徽两省一市在合肥召开了沪苏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暨“徽通卡”开通仪式.三方共同签署了《长三角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清算协议》.标志着白2008年年底江苏与上海ETC联网试运行以来,长三角联网ETC范围进一步扩大.安徽成为新成员。今后.无论是安徽的“徽通卡”.还是上海的“沪通卡”、江苏的“苏通卡”都可在两省一市高速公路上畅行无阻。  相似文献   

8.
江苏汾灌高速公路电子支付系统是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电子支付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系统结构包括苏北联网收费结算中心、路公司收费中心、收费站、收费车道四级计算机系统结构。苏北联网收费结算中心还连接到省高速公路卡管理公司,通过卡管理公司与银行连接。车道电子支付系统主要完成收费车道电子支付处理;站级电子支付管理系统用来实现车道电子支付数据查询、处理补交欠费、黑名单录入查询、打印票据等功能;路公司收费中心主要完成本路段内的电子支付车流量、通行费、拆账信息的统计。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新校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主要业务及其特点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及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支撑系统.其业务主要分为语音、数据、视频图像和多媒体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部分,收费系统中储存着大量高速公路收费信息和用户资料,一旦发生信息泄漏将直接损害高速公路通行用户与高速公路业主的利益,因此应对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给予足够重视。本文结合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挥调度中心ETC中心结算与发行客服系统工程,分析影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针对系统安全采取的主要策略和措施,从而降低收费系统运行风险,提高运行效率,保证联网收费业务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高速公路于2005年12月16日正式开始联网收费,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3条段共计1540.445公里的高速公路实现联网。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加快了高速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机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运营要求。在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内,联网收费的各级设备要安全稳定地运行,禁止出现故障,否则将直接影响收费和数据传输,进而影响全路网数据的拆分。  相似文献   

12.
近日,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下达了201O年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计划,年内将陆续在25个收费站点建设50余条ETC车道,陕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陕西省高速公路非现金收费系统全面建设完成,  相似文献   

13.
沪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网络安全技术方案和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沪宁高速公路网络作为苏南地区高速公路网络收费系统的基础支撑,在2002年完成收费系统升级改造,完善了原有系统的功能,整个网络从规模上覆盖了包括南京,无锡、常州、镇江、苏州共5个中心城市,并辐射下属各个收费站。沪宁高速公路网络中共设1个管理总中心(南京),  相似文献   

14.
结合当前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从高速公路收费监控系统的特点和作用入手,从各方面分析和探讨了高速公路收费监控视频的干扰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高速公路收费监控视频的干扰处理措施,以期对今后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运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山西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形成了东西连接、南北贯通的以大运高速为骨架的省内高速公路网络系统.为了加强山西省高速公路网收费的管理,保障投资者利益,节省主线收费站建设费用,减少停车次数,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方便车辆的行驶,树立良好的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形象,必须对山西省高速公路实行联网收费,而通信系统是实施全省联网收费和实现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基础,为此,我们把通信系统作为山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制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6月底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通以来,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总体运行平稳,累计承载了一百多亿元的收费业务,取得了良好效益。同时,系统总体服务水平欠佳,网络局部中断时有发生,故障恢复时间过长,系统维护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人员。近年来,高速公路联网里程越来越长,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管理需求越来越复杂,尤其是2007年12月,收费系统增加了非现金缴费和电子不停车收费功能,这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系统维护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维护队伍,健全一套高效率的系统管理机制,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崇启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关键路段,崇启大桥(江苏段)沿线依次设置沪苏省界主线收费站、启东南收费站、启东东收费站、启东北收费站4处收费设施,采用封闭式收费制式,并纳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联网收费系统。崇启大桥(江苏段)收费系统采用半自动收费与不停车收费相结合的收费方式,管理体制分为省收费结算中心——收费分中心——收费站(集中监控站)三级。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崇启大桥机电系统必须保证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等要求,本文对收费机电系统的主要构成及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收费系统、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为高速公路交通机电工程的三大系统,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领域。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传输载体,其传输媒介经历了从电缆到光缆的发展过程,目前主干均采用了光纤通信。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也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基于  相似文献   

19.
2002年,贵州交通厅编制《贵州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建设规划》,2003年建成开通第一条IC卡半自动收费的高速公路——贵新高速,从此拉开了贵州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的序幕。通过五年的发展,贵州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20.
系统研究目的一、业务重要性及关键性崇启大桥江苏段(以下简称崇启大桥)机电工程项目业务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主要是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及监控、收费系统提供必要的话音业务及数据、图像传输通道。崇启大桥通信系统采用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和IP语音交换系统组成一套全数字综合业务通信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采用万兆以太网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