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可以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补偿,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农业保险在1993年出现滑坡后,目前呈全面萎缩的局面.本文对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八五”以来,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大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加快。1998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在198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5倍,粮食生产结束了前几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在遭受建国以来罕见的干旱情况下,粮食总产量突破700亿斤,再创历史最高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从一个单纯以粮油和蚕桑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逐步向林、果、蔬、特种水产等高效农业全面发展,全镇现代高效农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创建示范园区,引领高效农业从2003年起,依托甘露青鱼近80年的养殖历史且水产生产闻名遐迩以及全镇水域接近镇域面积30%这些产业和资源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了千亩松芝青鱼养殖示范园。松芝示范园一方面借助中国水科院无锡淡水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进行农业新科技革命的必要性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我国农业有了较明显的发展 ,农产品的产量、产值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从 1 985年开始 ,农业出现徘徊局面。尽管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经营责任制度不断完善 ,农产品的价格也不断提高 ,但是对粮食增长的贡献与1 984年度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据定量测算分析 ,这一时期生产责任制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为零 ,收购价格的提高才使粮食增产 2 0 0亿斤 ,只及 1 978-1 984年间相同因素贡献率的1 / 4。因此 ,自 1 985年以后 ,以生产责…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取消农业特产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产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特产税最早推出于1983年。当初的背景是粮食尚属短缺,因而设立这一税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收益水平,避免经济作物占用更多的耕地,以鼓励粮食生产。如今20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出现了“丰年有余”的情况,甚至出现了“谷贱伤农”的局面。当前粮食供过于求,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基本方向就是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前提下,适当调减粮食生产,相应增加经济作物的生产。但是,这种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构调整,却受到了农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波动、徘徊局面,严重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与改善。为加快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上新台阶,国家已经把农业列入产业发展序列之首,作为战略重点,正在采取一些重大措施,明确提出实行对农业的倾斜。我们认为,坚持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特别是保证农业投资,对打破农业徘徊局面,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7.
前一时期,江西省抚州地委政研室组织全区有关部门的同志,就现阶段如何培植、增强农业后劲问题作了多角度的研讨。 大家认为,自1984年全国粮食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以来,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徘徊和滑波的局面,由此,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也相应暴露出来。从抚州地区情况看,粮食年年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后劲不足问题的严重性,即便有关方面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无农不稳”,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尤为重要。从1985年开始,我国农业(本文主要指粮食生产)在经历了1979-1984年的持续高速度发展之后,又一次陷入长时期徘徊不前的局面。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4073...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遂宁市农业正在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86年与1978年比较,农业总产值(新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不包括村和村以下工业产值)增长82.1%,年平均递增7.8%。但是在大好形势下,由于农村改革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最主要的是粮食生产6年增产,3年徘徊和棉花产量两年大幅度下降。如何打破农业的徘徊局面,强化农业这个基础,确保农业上一个新台阶是深化农村改革和振兴我市农村经济一个十分严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80年代农业保险业恢复至今.农业保险在我国基本上是按照商业保险模式经营的,由于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意承担具有较高风险性的农业保险责任,使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出现严重萎缩局面。2002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6.4亿元,仅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0.82%.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4%,农业保险的社会作用难以发挥。一旦遇上灾害性天气和其它风险性问题.将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重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海南特区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关系到海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只有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区经济才有牢靠的基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打基础、用政策、抓落实、求效益”的方针,把发展农业生产摆在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一举打破了粮食生产徘徊局面,获得连续三年丰收。从1989年到1991年,粮食总产连续三年累计增产12亿斤。糖蔗、热带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品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发展。199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4.8亿元。农村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批贫困乡村摆脱了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仅极大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严重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此 ,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寻找办法、采取措施以扭转这种局面。从各项措施的效果来看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回顾巢湖市农业发展的历程 ,经验和教训都在昭示着我们 ,必须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摆脱现阶段农业生产困境的根本出路  巢湖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 ,80 %的人口在农村。一直以来 ,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局面,科技进步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农业科技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对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经济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下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新时代下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对策,希望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埠农业     
天津市启建数字农业天津市农委获悉,为让本市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从今年起,本市启动数字农业建设工程,利用国家863项目在津取得的重点科研成果,在农业多个领域创建近1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全程数字管理,形成全方位大规模集成应用农业信息化新技术的局面。到2010年,建成5个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区县,三分之一的区县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工程,本市相继开发出近30个农业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和一批农业实用信息技术,高科技使传统产业得到提升,电脑种田、电脑养鱼、电脑种菜、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省2003年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粮食生产战胜严重春旱,实现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农民人均收入打破了近年增收滞缓的局面,突破了历史最好水平,达到2650元,比上年增长12.3%。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开发农业的提出,是同近十年整个农业的发展进程分不开的,就是说,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历史的必然性.一句话:搞开发农业是出于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改革的前六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39.3亿斤,上升到1984年的815.9亿斤,先后突破了700亿斤和800亿斤大关,接连上了两个台阶,而且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长期为之困扰的温饱问题从此得到基本解决.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从1985年开始,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到198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下降到775.6亿斤,主要经济作物如油料、甘蔗,棉花产量也不稳定,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海南农垦经济是以农为本 ,以农为主的。过去垦区的农业生产结构非常单一 ,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橡胶生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 ,橡胶产品市场必然逐步全面放开 ,海南垦区的橡胶优势就会大为削弱 ,局面尤其严峻。 1999年初 ,省农垦总局提出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在巩固提高橡胶业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建立农业十大商品基地的战略举措。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垦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正在积极推进 ,并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搞好垦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笔者以为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要坚持…  相似文献   

18.
发端于70年代末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并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但是,从1985年起我国农村改革,虽然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发育农村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出现了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连续四年停滞、徘徊的局面。这就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一、以市场导向开发代替资源导向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产品价格体制、购销体制等,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地方仍未摆脱传统产品经济的束缚,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基本上停留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产品经济格局上,推行以资(源)定产,以产定销的“资源导向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造成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相对滞后、市场发育慢、农化结构不合理、产销脱节等等。导致1989年-1991年连续三年农业增产而出现全国性农产品“卖难”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平陆县南临黄河,北依中条,地处山西省南端,共有17个乡镇(区),23万人口,农业人口21万,耕地面积55万亩,中低产田42万亩。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十年九旱成为我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因此,如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摆脱“雨养农业”的尴尬局面,既是历届县委、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