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月 《产权导刊》2017,(12):41-43
1 小产权房的概念 小产权房,顾名思义是指未经依法征地、规划及审批等程序,由农村集体或农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在集体土地上自行开发建设并向农村集体组织以外的居民出售的准商品性住房.此类住房产权不完整,产权权能行使受限制.虽然小产权房与正规商品房在使用及配套上差异不大,但所占土地即农村宅基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在制度方面有着巨大差异,所以说在农村宅基地上建造 "商品房" 存在法律法规上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刘开瑞  钱兰 《特区经济》2012,(1):124-126
自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由此引出有关集体用地农村宅基地上市流转热议。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迫在眉睫。并且,随着近年来城市房价飙升,严厉的商品住宅限购令下达,"小产权房"交易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有关"小产权房"的争论也越来越多,一时间"小产权房"问题又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小产权房"的合理性思考,具体分析并揭示问题的本质,以此来说明"小产权房"合法化会带来消极影响不能成为反对其合法化的理由,"小产权房"期待真正意义上的蝶变新生。  相似文献   

3.
林姜 《特区经济》2011,(4):34-35
农民集体实现土地价值的本能、城市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政府监管职能发挥不力等因素是小产权房大量出现的原因所在。应用发展的眼光全面衡量小产权房的得失,通过有条件使现有小产权房逐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合法化,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房价高居不下的背景下,小产权房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小产权房问题本质上反映了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不平等.集体土地征用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是小产权房的原动力.小产权房的失控归咎于相关法律、政策的模糊、矛盾与不合理.要使小产权房合法化,必须改革现行的法律、法规,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5.
周亚 《魅力中国》2014,(25):288-288
近年来,农村小产权房的交易在我国各大城市不断升温,备受人们的青睐。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后期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迅速扩展,小产权房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小产权房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务院政策性文件又与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定相矛盾,所以当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对外销售时,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在如何认定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及如何解决目前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的权属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我国小产权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从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出发,对我国现有的有关小产权房做一分析,进而讨论在现有制度下进行小产权房交易是否有效以及存在的风险,最后为我国小产权房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小产权房因原土地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包括在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审批批准后建房、合作建房等类型;由于自2004年开始深圳土地实行国有化,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设立的用益物权也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土地之上的小产权房也各有特性。深圳在清理小产权房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判断小产权房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微言     
〈小产权房试点清理〉:随着国土资源部日前明确表示凡是小产权房不予确权登记,不受法律保护,并宣布将要对小产权房问题突出的城市开展试点清理。这个困扰中国房地产市场,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问题,似乎看到了解决的希望,而小产权房去留问题也由此产生众多猜测。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通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必须首先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因被小产权房占用而未得到“合法使用”的宅基地不具备登记发证的资格。  相似文献   

9.
小产权房在日渐高涨的房价面前异军突起,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小产权房实质上在法律上讲就是没有权,处于不会受到法律保护的不稳定状态。这是由二元结构土地制度缺陷造成的。要长远解决问题,必须彻底改革征地制度,在房地产开发上,走城乡一体化的开发道路,均衡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土地所有者做到享有土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当下媒体、政府、学界、开发商和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小产权房,是在住房商品化改革这一宏大背景中产生、发展并逐步坐大坐强的。自1999年以来,无论是土地管理法,还是中央及有关部门颁发的一系列有关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均开始封禁小产权房开发与销售。但小产权房现行宏观调控政策和微观规制政策,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小产权房继续规模性开发与现实的热销,反衬了小产权房现行规制政策的苍白乏力,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现行规制政策的有效性不足或失效。  相似文献   

11.
肖思瑜 《魅力中国》2010,(6):110-110
小产权房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框架下出现的特有现象,也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等大背景下产生的问题。成都市作为四川省会城市,其小产权房问题也尤为严重。本文介绍了成都市小产权房的现状,分析了小产权房的成因和危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管理法》最新修订稿规定,"商品住宅建设应当使用国有建设用地"。这意味着此前对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想象再次化为泡影。但是,《土地管理法》最新修订稿却首次准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参与市场流转,这是否意味着小产权房在某种程度上的放开?  相似文献   

13.
“小产权房”拷问土地集体所有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出现了房价每平方米2500元到4000元之间的“小产权房”,不少外地人乃至部分北京市民纷纷抢购,为的是能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之地,拥有自己的住房。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北京郊区部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人,将集体土地用于修建房屋,并且出售给购买者,但双方约定没有国家的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只有村集体发放的房屋所有证明,而且规定“转让或者继承时,必须到发证机关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相似文献   

14.
小产权房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几年商品房价格不断攀高、土地资源日趋稀缺的全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城市及其近郊,均出现不少违规开发建设、销售的小产权房。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市场需求,小产权房都相当庞大,具备了相当深刻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政府不得不严肃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以中国大陆部分城市城郊小产权房为研究视角,综述小产权房发展现状,分析其成因,探究其问题,评述其政策,剖析其困境,继而建构小产权房未来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产权房问题屡禁不止,不断引发社会的讨论。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周边的小产权房现象,分析了小产权房成因与存在的矛盾,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小产权房两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产权房是集体村民与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带来的是租金耗散和土地的低效率,并未产生帕累托改进的理想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问题,需要在土地利用相关者之间明晰产权,从财产权益、利益结构和制度设计上给予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7.
高一丁 《发展》2012,(10):72-75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小产权房问题日渐突出。在明确小产权房概念的前提下,小产权房的法律定位应为合法。形成小产权房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化体制。在借鉴广东省、成都市、天津市关于集体土地流转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我国小产权房问题应当区分予以对待,逐步建立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全居民保障机制,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完善政府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8.
小产权房,又称乡产权房,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指由近郊农村的村委会和开发商合作或由村委会自行组织建设并出租或出售给城市居民的房产。这些房子因为建在农村建设用地上,购买者只拥有房产权而不拥有地产权,因此被称为“小产权房”。这些小产权房的背后折射出日渐激烈的土地争夺。  相似文献   

19.
小产权房问题根源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如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法规的立法缺失集体所有土地产权权能的限制性行使,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的严格限制政府征地的低价扩张.优化与小产权房有关的土地政策,主要是要完善国家的土地管理立法,拓展集体土地产权权能,完善集体建设土地流转和农民宅基地使用政策改革政府征地政策.  相似文献   

20.
小产权房占用的是集体土地,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这类土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或者作为农民的宅基地,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没有国家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但是,小产权房的热销,是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反映。应当区别不同小产权房进行综合整治。一是对于出现在一些城市近郊,把本该建平房的宅基地盖成楼房出售的所谓小产权房,以及农民在原旧村落的基础上建起的成片开发的小产权房,国家可以考虑承认其合法的市场主体资格身份。二要制定完善相关立法,规范小产权房的再建与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