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近年来,农行河南省分行牢固树立办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在支持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使农行的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河南省分行共支持了25059户非公有制企业,占农行贷款企业总户数的53.5%;非公有制企业贷款余额达540.3亿元,占全省农行各项贷款余额的52.2%;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1.5亿元,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2.
<正>凝心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是内蒙古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必须扛起的要责和重任。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做好“五大任务”金融服务,是农行内蒙古分行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服务好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以实际行动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具体举措。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及总行的支持帮助下,农行内蒙古分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公安农行坚守服务“三农”的经营发展理念,面向整个农村产业链,扎实开展服务“三农”试点,重点支持本地成长中的民营经济和“三农”经济,实现了地方经济和农行发展的“双赢”,成功保持了连续八年存贷两旺、无一不良、持续增盈的发展势头。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新华社的第五次专访,先后被授予全国金融系统支持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金融系统“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再次生动诠释了活力农行、实力农行、魅力农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天门市农行牢牢把握自身行业特点,立足县域,服务“三农”,主动争取优惠的区域性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鹿,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得到了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2009年被天门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称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行要防范金融风险,应理顺四大关系,构建四种风险防范机制。一、理顺四个关系(一)理顺政府行为与银行经营的关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国有银行的特色、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等,行政干预不可能马上消除。在现行体制下,农行不能脱离政府部门,另搞一套,而应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首先是指导关系。地方政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组织者,负责对当地经济发展进行规划、领导、管理和服务。而农行开展业务,必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才能有所作为。其次是支持关系。尽管农行对地方经济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农行的股改原则和新时期市场定位确立后,如何更好的服务“三农”,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是经营行必须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在对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及金融支持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行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行伊春市中心支行坚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进金融服务,指导金融部门支持全市的经济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血液”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树立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理念我们市人民银行在多年来的工作中确立了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借助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自我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工作中,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伊春林区的实际,坚持把重点放在引导全市辖区金融机构增强贷款投入上,充分发挥央行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和引导辖区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如何牢固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积极策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笔者认为,应注重环境改良和金融创新,具体说来,要着力发挥地方政府、央行分支行和微观金融机构三个层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各类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金融机构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正>在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时期,基层金融系统如何积极贯彻总行的货币信贷方针,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服务,使地方经济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我们的体会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造就“四有”职工队伍;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领导和支持,把经济和金融工作拧成一股绳;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摸透吃透“县情”,摸准服务方向;整顿金融秩序,优化经济金融环境,创造一种流畅的经济金融运行机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开拓服务领域。几年来,我们积极遵循这一思路,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踏实工作,锐意进取,经济和金融工作取得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和谐发展观推动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上市公司、投资主体以及制度建设普遍存在的“断流缺陷”,即上市公司发展、投资主体发展、制度建设等缺乏持续性,直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和谐发展观尽快清除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确保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彻底摆脱长期低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翻开记录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展历程的历史画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总是浮现在我们眼前:1986年在国内率先实现同城通存通兑,1988年在国内开通第一台ATM自动柜员机服务,1992年在国内首家开办电话银行业务,1996年在国内设立首家个人理财中心,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的政府理财发展史来看,从农业财政到工业财政再到服务业财政,这是一般性必然趋势。我国正处在工业财政时期,并开始往服务业财政上转型。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毕竟服务业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财源,而生产性服务业则是最大的新兴支柱财源,由于税收主要留给了地方,因此,地方要比中央政府积极得多。而从全国层面来看,如果真要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能又要动地方上的利益,或者对利益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广东保险业要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提高,发展是硬道理。近几年来,广东保险业的发展出现了趋缓态势,无论是全国排名还是全国份额都在下降。要推动广东保险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广东经济的不平衡性发展状况和各保险公司的不同特点,实施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金融发展内涵相当丰富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并结合西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金融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中国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的最大卖方。本文围绕清洁发展机制,从国内碳排放定价权、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模式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发展战略问题。提出应重视从搭建卖方价格机制的角度建设我国碳排放权市场,把发展自愿减排机制和建设CERs市场共同作为发展我国碳市场定价权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三种碳金融业务模式,并给出了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核心能力的建议;提出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大平台参与国内碳市场布局分工,以先试先行的碳金融模式吸引金融机构和促进金融活动的集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混为一谈.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GDP高速增长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结果导致出现“有增长无发展”、“倒退的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我们既要厘清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研究范畴、衡量标准、研究对象、表现特征、目标后果和理论观的演进等方面的区别,也要厘清二者的联系。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才能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均衡、持续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激烈,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扶持外向型创汇农业经济发展是迎接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职能。在项目建设中,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对外贸易合作,促进了区域外向型刨汇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地方经济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谋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即短期和中期保持社会供求基本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第一年,这对农发行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有必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农发行的经营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