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劳动力的比例不断提升,使我国逐渐进入了人口红利时期。人口红利的到来,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我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然而,人口红利期并不是无限持续的,这说明人口红利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消失,因此合理进行对策的制定,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十分重要。本文就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对策来应对人口红利结束,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老龄人口红利作为缓解我国人口红利消减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在明晰我国老龄人口红利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对学术界在老龄人口红利概念、释放条件及意义、释放困境及实现路径四个方面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对老龄人口红利测算方法进行综述评价,以期反映我国对老龄人口红利的研究全貌。  相似文献   

3.
黄凡  段成荣 《人口与发展》2022,28(1):117-126
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近年来劳动力的减少持续引发担忧.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探讨了人口红利和人口质量红利的关系,并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以往历次人口普查、《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两者人口基础和经济贡献的最新情况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我国人口红利正从传统人口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一方面,人口红利缓慢式微,表现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老龄化和高龄化进一步加速,人口总抚养比由减转增,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表现为: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大幅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人口质量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更大的积极作用.应通过发展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推进积极老龄化,进一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当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人口红利在储蓄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红利的特点,并提出了北京市“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红利"问题是当下非常热议的话题,很多学者通过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的研究认为,中国所具备的"人口红利"优势正逐年消失,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由此我国的贸易方式也亟待转型。但是,我认为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人口红利"造成的,而是体制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万坚  ;白万平 《商》2014,(36):224-224
本文在对红利和人口红利理论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红利和人口红利理论,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区别。最后,参照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红利的角度,对其他衍生红利的理论做了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口红利对互联网的发展是有重要的作用的,中国目前的人口红利趋势在现行的人口政策之下,最终将要消逝。依靠人口红利上网人数增加来盈利的互联网络企业发展模式最终将遇到瓶颈。本文分析了人口红利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并探讨了基于人口红利消逝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人口红利"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条件.但它的兑现离不开良好的政策制度匹配,当它在良好制度环境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下充分兑现时,则有利于储蓄率上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应对老龄社会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对"人口红利"定义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扩展.指出人口结构转变可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论证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进一步对第二人口红利问题加以讨论,最后就人口红利的效应最大化提出理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人口红利有可能是正也有可能是负,正的人口红利表现为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负的人口红利表现为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即人口负债。在新时代下,黑龙江省人口数量、结构呈现新变化,其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发生了新变化。通过测算黑龙江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人口红利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势,以新时代为背景,提出推迟人口负债和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清源 《北方经贸》2012,(8):182-183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国内学者蔡昉等(1999)根据1982-1997年的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了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3.71%。我国并没有充分挖掘和消化"人口红利"带来的潜在的优势,至少在两个方面,还有进一步利用的空间。第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有效劳动供给;第二是如何使得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在结构上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孙春波  余劲 《商业时代》2013,(1):122-123
近30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急剧变化。以此为背景,本文对各学者的研究观点进行充分梳理,分别从人口自然和机械变动导致住宅市场如何变化、人口红利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及程度等方面进行探讨。结论如下:人口数量变动对住宅价格影响不显著;人口空间变动对区域住宅市场冲击巨大;人口红利、年龄结构、家庭结构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住宅市场。  相似文献   

13.
黄伊星 《商》2014,(20):41-42
本文从关于人口红利的认识、人口红利的测量。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近十几年来的中国学者做的较为重要的研究做了梳理,并从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研究做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简评。  相似文献   

14.
周欢  林凤 《江苏商论》2013,(11):85-88
1995年-2011年,上海市人口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上海市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且属于人口暴利阶段。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同时利用上海市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等因素对人口红利贡献量的作用来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就业保障的投入能极大程度的开发潜在人口红利,并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2012年-2020年人口红利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对上,针对海市人口红利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门限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零售业发展人口红利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人口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人口红利效应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一,劳动力成本规模的上升对人口红利效应存在门限效应,成本规模适度增加会增强人口红利效应,但一旦突破门限值后则会转变为削弱效应....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红利作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出现式微的趋势,劳动力成本日趋上涨,外资企业纷纷撤出我国,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冲击,加工贸易前景不甚明朗。本文尝试通过研究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确保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郝立平 《商》2013,(8):119-119
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与"人口红利"效应是密不可分的。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丰富的人力资本存量和高比例的劳动人口比重,我国丰富的劳动力产生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人口红利"效应是不可持续的。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将进一步阐述"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人口红利、贸易自由化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它们互为因果关系,其中人口红利的劳动力数量结构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人口红利的劳资匹配效应及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一直表现为正向促进。同时,研究还发现:劳动力数量结构效应是贸易自由化的格兰杰原因,即人口红利能够促进对外贸易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9.
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期,我国以劳动力数量优势为特征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渐微,以高素质人力资本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推力。基于城镇二元化视角,本文通过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考察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质量以及储蓄率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劳动力数量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渐微;劳动力质量即人力资本由于教育存在时滞效应,现阶段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储蓄是人口红利的特征,其通过转化为资本的形式对人口红利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周彧 《商展经济》2023,(6):151-153
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力人口比例、社会储蓄率和较低的总抚养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明显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尽管我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时期,但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人口红利终会逐渐消失。准确预测老龄化程度和速度,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制定政策以缓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减小社会抚养负担。本文建立了一个可以将人口红利量化的综合指标模型,并用来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