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资产配置荒",蓝筹股成为险资投资的主要对象,继2015年开始的险资"野蛮式"投资后,保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叫停了一系列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但纵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对于万能险的正确引导能够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起积极作用。因此,探究以万能险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为何造成资本市场波动至关重要。本文从险资举牌的动因入手,分析险资举牌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险资举牌受到了市场的热议,其动因主要是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和资产荒、保险投资政策放宽、偏爱地产股的投资倾向、战略协同效应等。但险资举牌也有可能给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带来不利影响,以中国平安举牌华夏幸福为例,华夏幸福的债务危机使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利润、每股收益和每股价格、综合流动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波动较大。鉴于此,保险公司对举牌应持理性和谨慎态度,加强对被举牌企业的全面风险评估以及举牌后的风险追踪监测,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险资举牌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险资举牌”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DID模型,以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险资举牌”与资本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险资举牌”能够有效降低市场的风险,原因可能是保险公司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对换手率分组检验后发现,对于换手率高低不同的公司,“险资举牌”降低市场风险的效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4年以来,险资举牌衍生"野蛮人"话题已不少闻。2014年我国共有46家上市公司被举牌,安邦保险成为险资在资本市场的第一轮"淘金者"。2015年约有81家上市公司被举牌,共计125次,其中保险公司举牌54次,成为举牌大军的重要力量。正是在2015年举牌潮后,险资背负"野蛮人"标签,在多领域内寻找长期价值投资机会是其必由之路。预计暴涨至15万亿元级体量的保险业总资产正在资本市场中展露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16,(2):37-40
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背后的动机:1.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专注成为财务投资者;2.通过举牌争夺公司控制权,改善经营管理,进行公司治理套利;3.怀有借壳企图,通过举牌增加日后谈判筹码;4.险资改善资产负债表的需求;5.为业务经营层面进行的战略布局;6.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是否被举牌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线性和非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其被举牌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被举牌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被举牌的可能性先减少后增加,总体呈现U型关系;国有股和法人股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被举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国有股和法人股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被举牌的可能性下降;Z指数对上市公司被举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Z指数的增加,上市公司被举牌的可能性上升。为了防范所面临的被举牌风险,上市公司应采取维持合适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适当增加国有股和法人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以保持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平衡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司现在积极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尤其是中小险企表现的尤为明显。去年险企举牌万科也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去年险企举牌上市公司的案例,通过行业分析、动机分析、风险揭示等进行了相关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样本在事件日前后十五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并对所选样本进行单样本检验,发现T0日显著的超额收益率表明了险资举牌具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公告效应。最后,从投资者的资产增值,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及保监会监管政策的调整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险资投资限制的放开,保险机构已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出发,本文考察了险资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及相应市场后果。研究主要发现:第一,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保险机构偏好稳定、长期的投资策略,更具战略投资者特征;第二,险资持股公司的并购支出更少,并购绩效更好,投资支出更少,投资效率更高;第三,险资持股公司的市场风险更低,市场业绩更好。本文发现表明,保险机构有效提高了公司投资决策效率,进而降低了企业风险、得到了市场认可,在中国市场中扮演着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基于大样本证据与现实案例,文章有利于加深对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认识,也为监管政策制定、公司治理优化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宝能系、安邦系、恒大系作为主导的险资资金的频繁异动,为股市注入了不少活力.受此影响,不少颇具估值优势和品牌效应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开始出现加速攀升的格局,部分长期价格趴在地板上的优质投资标的也逐渐获得了难得的投资人气. "成也资金,败也资金"是中国股市最真实的写照.不可否认,在前一轮市场行情中,险资资金的异军突起给市场带来了不少活力,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增流动性补充.然而,随着险资资金的频繁异动,尤其是接连发生的险资频频举牌事件,逐渐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7,(5)
自"宝能系"高调举牌万科A,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直到近日姚振华被严禁进入保险行业十年,险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证券市场活跃度越来越高,险资和股票关系日趋复杂,因此,关于险资的讨论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陈婷 《上海保险》2016,(1):30-31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代名词是低调、稳健。然而,2015年以来,各系保险公司频频举牌知名上市公司,"涉猎"银行、地产等优质股份,在二级市场掀起一股"险资旋风",成为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一支机构大军。特别是2015年临近年末,"万宝之争"这一惊心动魄的大片,更引发了市场对于保险机构资金运用的强烈关注。一时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市风险,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使用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加剧了股价波动,在经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缓解内生性后本文结论依然稳健。此外,机制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会通过增加非效率投资加剧股价波动;异质性检验发现,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从完善股权质押融资制度建设、加强公司外部监管、强化公司内部治理等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对中小投资者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债券刚性兑付的打破,公司债券负面事件也频繁发生。本文以2014~2022年发生债券负面事件的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研究负面事件发生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于债券负面事件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负向反应,发生债券负面事件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异质性分析表明,发生债券负面事件对于债券信用评级低、股权质押程度高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影响更小;机制分析显示,债券负面事件造成的股价下跌主要来自投资者情绪和市场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16,(4):41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3月12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在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投资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业。项俊波表示,对于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要客观看待。一方面,加大股权投资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发展直接融资、支持资本市场发展、降低宏观经济杠杆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要对少数公司举牌行为可能引发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目前尚缺乏关于黑天鹅事件对中国股市冲击的深入研究。采用沪深两市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遭受黑天鹅事件冲击的32家消费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t回归法对影响其股价恢复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盈利水平和长期债务风险对其股价恢复能力影响显著。表明利润创造和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消费类公司应对黑天鹅事件,投资者进行决策时可参考以上财务指标,确定最佳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规范险资举牌,让险资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确实很有必要。实际上险资做"友好投资人"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也是"多赢"之举。前不久,保监会对险资的监管在市场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保监会不仅对险资机构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而且保监会还召开了险资投资的专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对险资投资提出了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直行事低调的保险公司近期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以前海系、恒大系、安邦系等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一连串的举牌行动让市场瞩目,而这些被举牌的上市公司也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相似文献   

19.
<正> 京东方近年来多次海外收购,到底收效如何此次海外收购的市场反应在市场有效率的情况下,一切公司内部或外部的信息、短期或长期的计划,都将引起公司股价的波动,因此,股价是公司难以操控的因素,这使股价成为衡量公司业绩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真正标准。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股价变化来检验市场对收购公告的反应程度,从而发现收购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我们把京东方实际实现的收益率与其预  相似文献   

20.
随着“资产配置荒”时代的到来,当前资本市场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蓝筹股成了险资抢筹的对象。继安邦系的狂澜席卷民生银行、金地集团、金融街,国寿、人保、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大举进军医疗领域,阳光保险、天安财险、华夏人寿逐鹿房地产市场之后,宝能系的前海人寿在2015年底更是声势浩大的抢筹万科A,引起了投资人对大股东股权之争的沸议。本文在分析了资本市场进攻的路径及相关的投资逻辑后,就险资举牌的风险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相关的风险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